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旭

作品数:172 被引量:1,822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2篇环境科学与工...
  • 35篇自动化与计算...
  • 24篇农业科学
  • 14篇电气工程
  • 7篇天文地球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理学
  • 4篇建筑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3篇电子电信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6篇污染
  • 17篇地下水
  • 16篇林业
  • 11篇传感
  • 10篇油污染
  • 10篇石油污染
  • 10篇土壤
  • 10篇网格
  • 9篇网络
  • 9篇污染土
  • 9篇污染土壤
  • 8篇数字林业
  • 7篇滇池
  • 7篇生物降解
  • 7篇人工湿地
  • 7篇中试
  • 7篇硫酸盐
  • 7篇WEB服务
  • 6篇脱氮
  • 6篇中试研究

机构

  • 114篇清华大学
  • 45篇中国林业科学...
  • 10篇中国农业大学
  • 7篇同济大学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谢菲尔德大学
  • 3篇北京化工大学
  • 3篇北京理工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北京市环境保...
  • 2篇青岛科技大学
  • 2篇华北电力科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石河子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国家林业局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 169篇张旭
  • 79篇李广贺
  • 14篇于新文
  • 12篇邓广
  • 11篇李凡
  • 10篇张荣社
  • 10篇刘燕
  • 9篇陈艳
  • 9篇杨彦臣
  • 7篇雷振宇
  • 7篇卢晓霞
  • 7篇章卫华
  • 7篇贾建丽
  • 7篇范东璞
  • 7篇徐慧纬
  • 6篇周远翔
  • 6篇钟毅
  • 5篇李增元
  • 5篇张玲
  • 5篇刘睿

传媒

  • 18篇环境科学
  • 13篇林业科学
  • 13篇清华大学学报...
  • 8篇环境工程学报
  • 7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高电压技术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世界林业研究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地学前缘
  • 3篇林业科技管理
  • 3篇震灾防御技术
  • 2篇环境工程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给水排水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电力系统自动...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微特电机
  • 2篇计算机应用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12篇2016
  • 9篇2015
  • 7篇2014
  • 14篇2013
  • 10篇2012
  • 2篇2011
  • 10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 9篇2007
  • 21篇2006
  • 14篇2005
  • 9篇2004
  • 8篇2003
  • 7篇2002
  • 3篇2001
1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下水污染风险源识别与分级方法被引量:17
2012年
由于目前缺乏一套完整成熟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源准确识别与分级方法,在综合解析污染源结构、污染物输移过程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涵盖地下水易污性和地下水污染源两部分多因素耦合的风险源识别模型,其中从污染源特性和污染物性质两方面建立了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参数体系.以地下水易污性指数和污染源潜在危害性评价指数作为风险源分级指标,采用乘积模型进行了风险源的评价与分级.选择某水源地对所建方法进行实例分析,确定了地下水污染的高风险源区.结果表明,污染源和地下水易污性共同决定了地下水污染的风险源,所建方法对地下水污染的预防及污染源的有效监管有重要意义.
金爱芳李广贺张旭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源污染控制环境工程
桉树无性系速生丰产林生长及经济效益评价被引量:12
2008年
采用系列固定标准地测定方法,对广西选育出来推广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无性系DH32-28和DH32-29,巨尾桉E.grandis×E.urophylla无性系GL-9和引种自广东省的尾叶桉E.urophylla无性系U6进行造林生长对比及经营效益测算。结果表明,无性系DH32-28,GL-9和DH32-29比U6在单位面积蓄积量、木材收入及经营利润上具明显优势。优先推广前3个无性系,将是桉树林发展的更好选择。
陆道调蔡会德张旭牟继平
关键词:森林培育学桉树无性系速生丰产林
煤矿区富含硫酸盐地下水特征与治理技术
随着煤矿区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地下水资源有效利用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通过对煤矿区地下水成分构成与形成机制分析,化学特征表现为高SO含量、总溶解固体(TDS)和硬度,煤层中硫铁矿的氧化为主要形成机制。基于净化技术分析,物...
李广贺张旭徐慧纬
关键词:硫酸盐治理技术
文献传递
电增强载铝活性炭纤维吸附除氟的效果与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3年
以含氟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电促吸附除氟反应器,开展电增强载铝活性炭纤维吸附除氟的动态实验,研究了不同电压、极板间距、地下水碱度和流速对吸附除氟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负载炭纤维毡的电极一端加正电,可以提高除氟效果。当电压为1.6 V时除氟效果较好,单位面积炭毡处理达标水量为56.7 L/m2;极板间距设置为4mm时电吸附反应器除氟效果最佳;通过调节pH改变地下水碱度,当地下水pH调节为5.5时,电吸附反应器除氟效果较未调节前提高50%;当采用3对电极板,流速为1.88 m/h时,达到最高表面处理负荷2 073.6 L/(m2.d);探究了反应器的反洗再生方式,并连续进行了吸附再生的动态实验;穿透的反应器以Al2(SO4)3溶液为再生液并采用反向加电1.6 V的方式,可以达到较好的再生效果,实现连续动态运行。
胡欣琪杨硕张旭杨亚杰贾建丽程明博徐冬春
关键词:除氟
纳米铁锰氧化物去除复合重金属试验研究
基于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尺度的铁锰氧化物和活性炭负载的纳米铁锰氧化物。对2种材料及活性炭对复合重金属的吸附去除特性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不同粒径铁锰氧化物去除复合重金属的效果差异。最后采用实际地下水水样对材料的去除效果进行了...
蒋晶李泽唐张旭李广贺
关键词:
文献传递
新型稠油原油污水高效破乳剂-PAMAM树形分子被引量:8
2005年
通过保护与反保护的方法,合成了PAMAM稠油原污水高效破乳剂。探讨了原油废水的 pH值、温度,以及不同 PAMAM代数对稠油原油污水破乳效果的影响。联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得了更好的效果。现场试验表明,PAMAM树形分子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原油污水破乳剂。
周贵忠谭惠民罗运军张旭李广贺
污染土壤石油生物降解与调控效应研究被引量:26
2006年
为考察修复过程中土壤石油降解效应,选用中国北方某油田区现场的原油污染土壤,进行了投加除油菌、调节氮磷营养含量和水分含量等强化措施的修复试验。经过180d修复,结果表明,土壤石油污染物去除率达70.6%,去除速率达0.15g· kg^-1·d^-1,与自然条件相比,石油污染物半袁期由929d减少为103d。饱和烃去除率占总石油去除的75%以上,主要为十八烷、二十七烷、二十九烷、三十一烷与三十四烷。初期投菌对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具有快速启动作用,但后期多次投菌对生物修复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氮磷营养水平的适当调节有利于生物修复进行,本试验中对除油菌生长和石油去除最有利的有效态碳氮比为C:N=100:1~50:1。在石油去除过程中,土壤石油去除速率的变化与除油菌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微生态环境调控对于污染土壤中的石油降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钟毅李广贺张旭金文标杜譞
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生物降解营养水平
基于两阶段法的道路工程前期社会稳定风险预评估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现有研究,提出一种两阶段法道路工程前期社会稳定风险预评估方法。阶段一为风险因素初筛,通过资料收集、问卷调研、实证调查进行风险因素初筛,获得风险因素初始库。阶段二为风险因素精细化分析,梳理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可研、规划、设计、实施、运营、后评估全周期流程的风险因素;融入层次分析法分层量化识别道路工程建设全周期的风险要素,根据风险矩阵判定风险等级水平;排序风险水平以给出风险防控的措施建议。最后选取北京市某道路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案例分析,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周嗣恩张旭田中兴杨新苗
关键词:道路工程社会稳定风险预评估
基于Vis/NIR光谱技术的酿酒葡萄成熟期间SSC预测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酿酒葡萄成熟度是确定葡萄采收期的重要品质指标,针对酿酒葡萄大田中成熟度检测难度大的问题,利用可见/近红外(Vis/NIR)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研究了酿酒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与光谱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USB2000+光谱仪获取5种酿酒葡萄及其叶片在不同成熟时期的Vis/NIR光谱数据,通过OMNIC 8.0软件提取光谱数据,将化学值与光谱吸收率值通过TQ Analyst8.0软件建立模型。选取信噪比高的450~1000 nm波段,利用PCA剔除异常光谱数据,将一阶导数(FD)、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S-G)、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换(SNV)分别组合共4种方法用于光谱数据预处理。利用偏最小二乘(PLS)法分别建立了5种葡萄基于酿酒葡萄光谱数据的SSC预测模型,建立了5种葡萄基于冠层叶片光谱数据的SSC预测模型,对比了不同方式预处理后的建模效果,并选择最优预处理方式建模。最后用外部样本分别验证了SSC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采用S-G平滑+FD+MSC的预处理方法时大多数预测模型性能达到最好。5种葡萄浆果校正集和验证集的R分别达到0.93和0.86以上,最高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30和0.48,5种葡萄冠层叶片校正集和验证集的R分别达到0.73和0.65以上,最大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5和0.75。5种葡萄浆果外部试验样本预测值与真实值间的平均RE最高为0.43%。基于酿酒葡萄浆果光谱的SSC预测模型具备良好的预测能力,优于基于酿酒葡萄冠层叶片光谱的SSC预测模型,SSC预测模型能够为酿酒葡萄成熟度评价研究提供理论参考。Vis/NIR光谱技术适用于在酿酒葡萄大田中快速、无损检测SSC。
张旭张天罡穆维松傅泽田张小栓
关键词:偏最小二乘法可溶性固形物
基于气体传感信息的蓝莓贮藏货架期预测方法被引量:5
2018年
利用气体传感信息,提出了一种蓝莓货架期预测方法。将蓝莓贮藏在0、5、22℃下,对贮藏微环境中的3种气体含量(氧气、二氧化碳、乙烯)进行了监测,同时将蓝莓5种理化指标(腐败率、硬度、p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失重率)作为传统的品质指示指标进行了获取,分析了贮藏微环境中气体含量变化和理化指标变化的相关性,并利用BP神经网络从气体角度建立了蓝莓的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蓝莓品质的变化受到贮藏温度的影响;气体含量的变化与蓝莓品质的变化存在明显相关性;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的蓝莓货架期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其中,0℃的预测误差为0.091~0.191 d,5℃的预测误差为0.069~0.302 d,22℃的预测误差为0.094~0.338 d,基本满足货架期预测需要。
傅泽田高乾钟李新武张旭张小栓
关键词:蓝莓货架期预测BP神经网络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