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飞

作品数:9 被引量:82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农业重大应用技术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玉米
  • 8篇夏玉米
  • 7篇小麦
  • 5篇周年
  • 5篇小麦玉米
  • 5篇还田
  • 5篇根系
  • 5篇根系特性
  • 4篇还田量
  • 3篇不同秸秆
  • 2篇冬小麦
  • 2篇周年生产
  • 2篇秸秆
  • 2篇秸秆还田
  • 2篇耕作
  • 2篇耕作方式
  • 1篇氮量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利用
  • 1篇氮素利用率

机构

  • 9篇山东农业大学

作者

  • 9篇张吉旺
  • 9篇高飞
  • 8篇赵斌
  • 8篇刘鹏
  • 6篇董树亭
  • 6篇任佰朝
  • 2篇李霞
  • 1篇高佳

传媒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2017年中...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小麦玉米周年生产中耕作方式对夏玉米根系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黄淮海平原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长期冬小麦免耕或旋耕、夏玉米免耕使耕层变浅,养分含量降低,对根系发育和产量造成影响。通过探讨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生产中不同耕作模式来探寻小麦玉米周年中夏玉米高产高效生产的耕作模式及机理。【方法】供试品种选用郑单958(ZD958),3个试验处理为冬小麦播前旋耕夏玉米播前免耕(RN)、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免耕(MN)与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旋耕(MR),探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玉米周年生产中夏玉米根干重、根冠比、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节根数量等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MR与MN处理0—30 cm的根干重、根冠比、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节根层数、节根条数及节根干重较RN处理差异显著,分别提高59.1%、37.5%、22.8%、41.1%、59.2%、5.9%、21.0%、50.8%和68.5%、50.0%、16.7%、33.7%、44.0%、3.9%、20.1%、57.6%;根系TTC还原强度、TTC还原量、活跃吸收面积、总吸收面积及根系伤流速率也有显著提高,分别提高82.6%、91.9%、33.9%、34.5%、24.0%和109.9%、108.5%、83.8%、65.1%、14.7%;与RN处理相比,MR与MN处理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显著增加,分别提高8.5%、11.7%、4.9%和3.9%、8.5%、4.2%,产量显著提高29.5%和23.7%。冬小麦播前翻耕可以显著改善夏玉米根系数量与质量特性,有利于提高产量。与MR处理相比,MN处理显著提高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分别提高了22.8%、37.21%;但MN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节根层数、茎秆伤流速率、TTC还原量及TTC还原强度较MR处理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MR处理与MN处理相比,其有效穗数提高4.7%,但两处理之间千粒重和穗粒数差异不大,产量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结论】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免耕(MN)与冬小麦播前翻耕夏玉米播前旋耕(MR)较冬小麦播前旋耕夏玉�
高飞李霞任佰朝董树亭刘鹏赵斌张吉旺
关键词:夏玉米耕作方式根系特性
双季秸秆管理策略对温室气体外排的影响
高飞任佰朝刘鹏赵斌张吉旺
关键词:秸秆还田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夏玉米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实现农业循环的重要途径.同时植物根系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件和具有维持植物营养和水分的供应功能.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质,不仅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水分、空气和微生物,同时也是生态系统中...
高飞董树亭刘鹏赵斌张吉旺
关键词:夏玉米秸秆还田根系特性作物产量
夏玉米秸秆还田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研究夏玉米秸秆还田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为提高秸秆和氮肥利用效率,实现冬小麦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9—2021年在山东农业大学试验站进行。分别在夏玉米秸秆全量还田(S)、半量还田(1/2S)和不还田(CK)条件下,设施氮量为N 210 kg/hm^(2)(N)和178.5 kg/hm^(2)(−15%N),即SN、S−15%N、1/2SN、1/2S–15%N、CKN和CK–15%N,共6个处理。分析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氮素营养指数(NNI)、氮素吸收效率(UPE)、吸收氮素利用效率(UTE)和氮素利用率(NUE)。【结果】与CKN处理相比,SN、S–15%N和1/2SN处理的小麦产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2.79%、11.24%和12.63%,成熟期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分别显著增加了24.45%、22.81%和23.51%(P<0.05)。SN和1/2SN处理小麦成熟期土壤无机态氮累积量分别较CKN处理显著增加了4.81%和3.19%,S–15%N和1/2S–15%N处理较CK–15%N处理分别显著增加了8.28%和5.15%。小麦拔节期,CKN处理的NNI为0.90,其余处理较CKN显著降低8.14%~25.56%。小麦开花后,SN处理的NNI大于1,且比CKN显著增加了28.66%;S–15%N和1/2SN的NNI分别为0.98和1.08,分别较CKN处理显著增加20.66%和17.45%。SN、S–15%N和1/2SN处理的UPE较CKN分别显著增加16.99%、42.65%和27.15%。与CKN相比,SN和S–15%N处理的UTE分别显著降低10.68%和8.29%。SN、S–15%N和1/2SN处理的NUE较CKN分别显著增加10.41%、29.55%和14.19%。【结论】不减少氮肥用量(N 210 kg/hm^(2)),夏玉米秸秆半量还田与全量还田的小麦产量无显著差异;与施氮量210 kg/hm^(2)相比,减施15%氮肥,玉米秸秆全量还田不会显著降低小麦产量,且获得更高的氮肥利用效率,而半量还田小麦产量显著降低。
李红星高飞任佰朝赵斌刘鹏张吉旺
关键词:冬小麦施氮量氮素利用率
小麦玉米周年生产中耕作方式对夏玉米根系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研究背景]宋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典型的两熟制区,冬小麦-夏玉米的种植模式应用最为广泛,其中小麦种植面积为1300万公顷,占全国的60%;玉米种植面积大约为900万公顷,占全国的36%。而该区长期冬小麦免耕或旋耕夏玉米免耕的...
高飞李霞任佰朝董树亭刘鹏赵斌张吉旺
关键词:夏玉米耕作方式根系特性
综合农艺管理提高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的潜力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综合农艺管理影响夏玉米的生长、产量形成和氮磷钾的高效利用。本文从夏玉米种植密度、播期、收获期和施肥几个方面,在优化管理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优化,为实现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协同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方法】试验于2013-2017年在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泰安市大汶口进行,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进行了随机区组田间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常规对照采用秸秆覆盖,免耕(CK);优化处理(Opt-1),在CK基础上,增加种植密度,延迟收获,减少施氮量并增加施肥次数;最高产量管理模式(HY),基于高产创建经验,实现当地最大田间产量;在优化处理(Opt-2),在HY基础上,降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以期实现产量效率协同提高。后三个处理的耕作方式均为秸秆还田,浅旋耕。测定夏玉米产量、干物质重和氮磷钾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所有测定指标五年试验处理间差异趋势一致、稳定,显示了综合农艺措施对产量影响的稳定性。与CK和Opt-1相比,Opt-2处理产量分别提高了27.6%~37.9%和19.2%~31.9%;抽雄期干物质重分别提高了22.8%~25.0%和13.2%~20.3%;成熟期干物质重分别提高了24.0%~31.9%和8.2%~16.4%。Opt-2处理花前干物质转运效率和贡献率显著低于Opt-1和HY处理,但花后积累量较CK和Opt-1处理提高了28.7%~36.8%,且与HY处理无显著差异。Opt-2处理的籽粒氮、磷和钾积累量分别为146.0~171.4 kg/hm^2、75.6~92.7 kg/hm^2和40.0~43.8 kg/hm^2,氮积累量分别比CK和Opt-1高20.5%~68.4%和12.5%~29.2%,但是比HY处理低13.2%~19.0%;磷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钾积累量分别比CK和Opt-1处理高38.4%~58.9%和16.3%~32.6%。Opt-2处理的平均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比CK和HY处理高62.0%和125.2%,磷肥偏生产力表现相似趋势;Opt-2处理的平均钾肥偏生产力较CK和Opt-1处理下降了64.0%~66.8%。【结论】在播期和收获期不�
刘正高佳高飞杨今胜任佰朝张吉旺
关键词:夏玉米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夏玉米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正>【研究背景】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实现农业循环的重要途径。同时植物根系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件和具有维持植物营养和水分的供应功能。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质,不仅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水分、空气和微生物,...
高飞董树亭刘鹏赵斌张吉旺
关键词:根系特性
文献传递
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生产条件下夏玉米的适宜熟期与积温需求特性被引量:46
2018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生产条件下黄淮海区夏玉米的适宜熟期与积温需求特性。选用郑单958(ZD958)、先玉335(XY335)、登海605(DH605)、登海618(DH618)和登海661(DH661),设置5月21日、5月31日、6月10日和6月20日4个播期,研究表明,播期对夏玉米生理成熟所需积温无显著影响,各品种生理成熟所需要的积温主要取决于品种自身的特性,DH618、XY335、ZD958、DH605、DH661的生育期和生理成熟所需要积温分别为110、112、116、116、121 d和2800、2880、2945、2950、3025°C d。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生产条件下,夏玉米最大可能的生长期约107~112 d(自6月15日至10月1~5日),积温约2800°C d,难以满足现有品种的生产需要。夏玉米直播晚收、冬小麦适期晚播有利于周年产量提高,但目前广泛推广的夏玉米品种生育期过长(约120 d),适时晚收仍难以完全生理成熟,机收籽粒损伤严重。可见,冬小麦–夏玉米周年生产条件下夏玉米最大可能的生长期和有效积温不能满足目前广泛推广的夏玉米品种所需生育持续期和积温,且适时晚收仍难以完全生理成熟,黄淮海区亟需生育期适宜(生育期≤107 d)的高产夏玉米新品种。
任佰朝高飞魏玉君董树亭赵斌刘鹏张吉旺
关键词:夏玉米积温生育期
不同秸秆还田量对夏玉米根系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研究背景】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实现农业循环的重要途径。同时植物根系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组件和具有维持植物营养和水分的供应功能。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质,不仅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必需的矿质营养元素、水分、空气和微生物,同时也...
高飞董树亭刘鹏赵斌张吉旺
关键词:根系特性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