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俊锋

作品数:15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赣州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烧伤
  • 6篇创面
  • 3篇敷料
  • 2篇电动
  • 2篇肉毒
  • 2篇伤患者
  • 2篇烧伤患者
  • 2篇皮瓣
  • 2篇瘢痕
  • 2篇面部
  • 1篇大转子
  • 1篇蛋白
  • 1篇点阵
  • 1篇血浆
  • 1篇血小板
  • 1篇压力性
  • 1篇严重缺损
  • 1篇严重烧伤
  • 1篇医院获得性
  • 1篇医院获得性肺...

机构

  • 15篇赣州市人民医...
  • 1篇赣南医学院第...

作者

  • 15篇孙俊锋
  • 12篇涂家金
  • 7篇叶华
  • 5篇周孝亮
  • 5篇曾皓
  • 2篇罗文跃
  • 2篇龙丽芸
  • 2篇徐泽华
  • 1篇吕静
  • 1篇谢林海
  • 1篇罗锋
  • 1篇张烁
  • 1篇曾皓

传媒

  • 2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重庆医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系统医学
  • 1篇中华烧伤与创...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烧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风险早期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其预测价值
2022年
目的 分析烧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早期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赣州市人民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收治的733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按照大约7∶3的比例分成建模组(519例)和验证组(21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烧伤患者并发HAP的危险因素,并依此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733例患者中98例发生HAP,发生率为13.37%;痰培养分离出13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烧伤总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天数是烧伤患者并发H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依此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建模组和验证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95%CI:0.790~0.874)和0.709(95%CI:0.620~0.798)。结论 烧伤总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天数是烧伤患者并发HAP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烧伤患者HAP风险早期预测模型,对创伤急救中心烧伤患者发生HAP前的治疗和预防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蒋满香涂家金孙俊锋罗锋
关键词:烧伤医院获得性肺炎
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形术后综合康复联合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联合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在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赣州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收治的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形术后患者56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联合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手指关节总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及手功能恢复情况。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价,手功能恢复情况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手指关节总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及手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整形术后给予综合康复联合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综合康复治疗,早期采用点阵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值得推荐。
孙俊锋涂家金付丹蒋满香刘金晶崔乃硕
关键词:手部烧伤瘢痕挛缩畸形综合康复
莫匹罗星与纳米银凝胶联用对烧伤患者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价莫匹罗星与纳米银凝胶联用对烧伤患者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烧伤伴感染患者78例;采用随机综合平衡序贯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参照组(n=39)和联合组(n=39);参照组患者给予单用莫匹罗星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纳米银凝胶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细菌清除率、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用药后的细菌清除率高于参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烧伤伴感染患者中采用莫匹罗星与纳米银凝胶联用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细菌清除率,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性较为理想。
曾皓孙俊锋张烁
关键词:纳米银凝胶烧伤抗感染治疗
烧伤创面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配合红外线治疗仪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配合红外线治疗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80例烧伤患者,平行对照法分为研究组(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红外线治疗仪)与对照组(红外线治疗仪)。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与红外线治疗仪联合治疗烧伤,能促使创面尽快愈合,降低感染发生风险。
孙俊锋付丹汪显林叶华曾皓
关键词:烧伤创面红外线治疗仪
一种便利的烧伤换药装车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利的烧伤换药装车,其能够便于换药、结构简单、功能齐全和可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包括换药车,换药车的顶端的左部设置有操作台,换药车的右部的顶部设置有敷料盒,换药车的左部的顶部设置有第...
孙俊锋
A型肉毒毒素联合真皮内超减张缝合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效果
2024年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联合真皮内超减张缝合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赣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62例病理性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真皮内超减张缝合,试验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联合真皮内超减张缝合。比较两组温哥华瘢痕评价量表(VSS)评分、观测者瘢痕评价量表(OSAS)评分、瘢痕宽度、瘢痕厚度、切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前,两组OSAS评分、VSS评分、瘢痕宽度、瘢痕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SAS评分、VSS评分、瘢痕宽度、瘢痕厚度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切口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为3.23%,低于对照组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联合真皮内超减张缝合可有效促进病理性瘢痕患者切口愈合,提高切口美观度,减轻瘢痕形成程度,降低复发率。
叶华周孝亮汪显林涂家金刘媛孙俊锋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瘢痕
岛状股后复合组织瓣修复坐骨结节及大转子区窦腔型压疮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应用岛状股后复合组织瓣修复坐骨结节及大转子区窦腔型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12月—2021年12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2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坐骨结节及大转子区窦腔型压疮患者,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45~86岁。清创前坐骨结节压疮大小为1.5 cm×1.0 cm~8.0 cm×5.0 cm,大转子区压疮大小为4.0 cm×3.0 cm~20.0 cm×10.0 cm。治疗基础疾病后,行清创+负压封闭引流5~14 d。所有创面均采用岛状股后复合组织瓣转移修复,面积为4.5 cm×3.0 cm~24.0 cm×12.0 cm,蒂宽3~5 cm,蒂长5~8 cm,旋转半径30~40 cm。将大部分供区创面直接缝合,仅对4个供区创面采用对侧大腿外侧中厚皮片修复。术后观察复合组织瓣成活情况、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压疮复发情况以及皮瓣的外观和质地。结果23例患者共32个创面采用岛状股后复合组织瓣(筋膜皮下瓣3个、筋膜皮瓣+筋膜皮下瓣24个、筋膜皮瓣+筋膜真皮瓣2个、筋膜皮瓣+筋膜皮下瓣+股二头肌肌瓣2个、筋膜皮瓣+筋膜皮下瓣+股薄肌肌瓣1个)修复。术后31个复合组织瓣存活良好,1个筋膜皮瓣+筋膜皮下瓣远端少部分坏死,成活率为96.9%(31/32)。术后29个受区创面愈合;2个创面因患者翻身不当致皮瓣蒂部撕裂,床旁清创后1周愈合;1个创面因皮瓣淤紫致少部分坏死,再次清创后10 d愈合。31个供区(含4个植皮区)创面愈合,1个供区创面因出院时搬运不当而撕裂,再次清创缝合后15 d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为12.5%(4/32),以皮瓣蒂部及供区切口裂开为主(3个),皮瓣远端淤血次之(1个)。随访3~24个月,患者压疮均未复发,皮瓣外观好、质地柔软。结论岛状股后复合组织瓣血运好、旋转半径大、组织量足,修复坐骨结节及大转子区窦腔型压疮术后成活率高、创面愈合好、供区创面植皮率低、术后并发症少、远期疗效佳。
周孝亮涂家金叶华汪显林孙俊锋龙丽芸丁玉梅
关键词:坐骨复合组织瓣大转子
自体脂肪移植治疗难治性创面的效果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观察分析自体脂肪移植治疗难治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面部严重组织缺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8)和B组(n=48),A组患者给予自体脂肪颗粒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B组患者给予自体脂肪颗粒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二次填充率10.42%显著低于A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面部填充满意度97.92%显著高于A组的89.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脂肪颗粒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栓塞治疗严重面部组织缺损疗效确切。二次面部填充率低,满意度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孙俊锋曾皓涂家金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A型肉毒素联合透明质酸钠溶液在面部除皱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A型肉毒素联合透明质酸钠溶液在面部除皱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患者8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独应用A型肉毒素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A型肉毒素联合透明质酸钠溶液注射填充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注射后面部除皱疗效、持续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接受A型肉毒素联合透明质酸钠溶液注射治疗后,均取得了显著疗效,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治疗显效率为100.00%,治疗后6个月,8例(9.52%)患者疗效一般,2例(2.39%)患者无效;对照组患者治疗1、3、6个月治疗显效率分别为100.00%、94.05%和76.19%,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治疗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满意度高达97.62%,对照组为91.67%,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素联合透明质酸钠溶液在面部除皱具有对患者创伤小、治疗手段简易及安全性高等优点。
龙丽芸谢林海罗文跃涂家金徐泽华孙俊锋周孝亮曾皓叶华
关键词:A型肉毒素透明质酸钠面部皱纹
改良烧伤削痂+网状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联合活性碳敷料对儿童深二度烧伤创面的疗效评价
2024年
目的:探讨改良烧伤削痂+网状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联合医用活性碳敷料在儿童深二度烧伤创面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年9月我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接诊的深二度烧伤患儿120名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的方法将全部患儿,分为A、B、C 3组,每组40名。A组患儿采用传统换药治疗方法。B组患儿使用改良烧伤削痂+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的处理方法。C组患儿采用改良烧伤削痂+网状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医用活性碳敷料的治疗方法。对比3组患儿的肿胀消退时间、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对比3组患儿在治疗3d、10d、25d的创面愈合率、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儿的肿胀消退时间、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短于B组,B组短于A组(P<0.05)。3组患儿在治疗3d、10d、15d的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的创面愈合率高于B组,B组的创面愈合率高于A组(P<0.05)。3组患儿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阳性率低于B组,B组的阳性率低于A组(P<0.05)。3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低于B组,B组低于A组(P<0.05)。结论:针对发生深二度烧伤的患儿,在采取网状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联合活性碳敷料的干预方案后,有利于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在工作中推广。
张焱赖青鸿孙俊锋涂家金
关键词: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活性碳深二度烧伤创面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