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降钙素原指导蛇咬伤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指导蛇咬伤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414例蛇咬伤患者在传统标准(A组)和PCT指导下(B组)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其中A组197例,男性124例,女性73例;平均年龄42.12岁;B组217例,男性152例,女性65例;平均年龄44.43岁。分析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费用及患者在脓肿、局部组织坏死、脓毒症、截肢及死亡的发生率差等各项数据。结果 PCT组(B组)的蛇咬伤患者住院时间(5.74±1.94)d、使用抗菌药物112例(51.61%)、使用抗菌药物时间(4.14±1.01)d、住院费用(4192.18±2119.68)元,显著低于传统标准组(A组)的(6.32±2.77)d、132(67.01%)、(4.55±1.65)d、(4755.23±2579.3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肢体脓肿、局部组织坏死、脓毒症、截肢及死亡的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蛇咬伤患者降钙素原指导抗菌药物使用,既能有效控制感染,又能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及使用天数。
- 罗杰黄健
- 关键词:蛇咬伤降钙素原抗菌药物
- 急性有机磷中毒后并发门静脉气体栓塞一例诊治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急性有机磷中毒(acute organophosphate poisoning,AOPP)是我国农村地区较常见的急性中毒之一。有机磷通过与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结合,使ChE分解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功能丧失,导致大量ACh蓄积,从而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1-2]。主要表现为毒蕈碱样、烟碱样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
- 李明睿杨树青黄健
- 关键词:毒蕈碱样烟碱样AOPP
- 重庆地区毒蛇咬伤继发组织坏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分析毒蛇咬伤引起组织坏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方法,收集2019年4~7月我院收治的78例毒蛇咬伤患者的年龄、伤情、病史等临床信息,根据是否继发组织坏死分为坏死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方法分析两组患者单个因素的差异,筛选高危因素;对可能的多个相关因素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确认。结果纳入本研究的78例患者中,15例发生组织坏死。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分布具有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年龄[坏死组:(63.7±10.6)岁,对照组:(50.3±18.2)岁,P<0.05]、患肢加压捆扎(χ^2=8.64,P<0.05)、手指(足趾)受伤(χ^2=6.9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70岁(OR=9.75,95%可信区间1.24~76.5)、患肢加压捆扎(OR=5.79,95%可信区间1.08~31.0)、手指(足趾)受伤(OR=10.39,95%可信区间1.60~67.35)。结论重庆地区毒蛇咬伤发生组织坏死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伤后加压包扎、手指(足趾)受伤,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
- 杨匡高亮杨树青黄健
- 关键词:毒蛇咬伤组织坏死
- 视频120急救报警系统的开发及初步应用被引量:14
- 2019年
- 我国1986年开始使用120急救电话报警系统,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诸多因素,我国急救反应时间较长[1],第一目击者实施急救复苏率低等[2-4]。为之,基于移动互联网及视频通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即将到来的5G时代,我们开发了网络视频120急救报警系统,以期能实现一键报警、自动定位、远程视频指导等功能,在提高院前急救各个环节效率的同时,也能远程指导第一目击者施救或报警者自救。本系统于2018年11月开始上线应用,现介绍如下。
- 蔡平军许毅钟淼黄志刚白伟志罗杰赵谕王涛黄健马渝
- 关键词:120急救报警系统视频急救电话身体健康生命安全
- CGA衍生多肽CHR通过调控自噬流减轻脂多糖诱导的小鼠肺损伤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研究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衍生多肽CGA47-66(chromofungin,CHR)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脓毒症小鼠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CHR对肺组织自噬流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LPS(10 mg/kg)腹腔注射构建脓毒症肺损伤小鼠模型,分组依次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LPS处理组(LPS组)、低剂量CHR预处理组(CHRL组,CHRL=15.5μg/kg)、高剂量CHR预处理组(CHRH组,CHRH=77.5μg/kg)。LPS腹腔注射6 h后留取肺组织标本,检测肺组织含水量及EB渗漏情况;HE染色切片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肺组织中自噬标志性蛋白LC3BⅡ和底物蛋白P62的表达;免疫荧光进一步观察各组肺组织中LC3B与P62的荧光强度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组肺组织湿/干比值(5.093±0.275 vs.4.456±0.252,P=0.000)和EB含量(1.839±0.212 vs.1.163±0.199,P=0.000)明显增高,而CHRH组肺组织湿/干比值(4.598±0.163 vs.5.093±0.275,P=0.003)和EB含量(1.317±0.193 vs.1.839±0.212,P=0.001)较LPS组相比明显降低;肺组织HE染色切片光镜下可见Control组肺组织结构完整,肺泡腔清晰,LPS刺激6 h后,HE染色切片中可观察到肺泡腔内大量红细胞渗出及炎症细胞浸润,而CHRH组肺组织病理改变程度较LPS组有明显好转;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LC3BⅡ蛋白表达量(0.553±0.028 vs.0.472±0.025,P=0.008)和P62蛋白表达量(0.343±0.031 vs.0.165±0.038,P=0.000)明显增高,CHRH组LC3BⅡ蛋白表达量(0.873±0.034 vs.0.553±0.028,P=0.000)较LPS组进一步升高,而P62蛋白表达量(0.240±0.020 vs.0.343±0.031,P=0.002)较LPS组明显降低;免疫荧光结果再次验证了LC3B和P62蛋白的这种表达变化趋势。结论:CGA衍生多肽CHR可改善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自噬流通畅有关。
- 刘疏柯姜丽萍刘贤沈一鸣亢胜男黄健张丹
- 关键词:脂多糖肺损伤
- 新斯的明对百草枯中毒大鼠全身炎症反应和肺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对百草枯中毒大鼠全身炎症反应和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32)。NES组:腹腔注射百草枯(paraquat,PQ)溶液20 mg/kg后2 h腹腔注射新斯的明300μg/kg;PQ组:腹腔注射等量PQ溶液后2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300μg/kg;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PQ溶液腹腔注射。在6、24、72 h 3个时间点观察大鼠血清及肺组织TNF-α、IL-6、IL-10变化;分批处死大鼠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以及测量肺湿/干质量(W/D);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SOCS1、SOCS3 mRNA表达。结果 PQ染毒后,大鼠血清和肺组织TNF-α、IL-6、IL-10均显著升高,NES组在染毒后各时间点血清和肺组织TNF-α水平低于PQ组(P<0.05),在染毒后24、72 h血清及肺组织IL-6水平低于PQ组(P<0.05)。染毒后各时间点NES组IL-10水平高于PQ组(P<0.05)。染毒后72 h,病理学观察可见NES组大鼠肺损伤程度较PQ组轻。NES组24、72 h肺湿干质量比低于PQ组(P<0.05)。PQ染毒后各时间点SOCS1、SOCS3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NES组SOCS3 mRNA表达水平高于PQ组,但SOCS1 mRNA表达水平与PQ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斯的明能减轻PQ中毒大鼠的全身炎症反应和肺损伤程度。
- 吴燕燕黄健罗杰陶杨鲁力赵金川陈蓉白伟志
-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肺损伤
- 乌司他丁通过miR-21/p38MAPK通路对脓毒症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中miR-21/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影响。方法 将SPF 级BALB/c 小鼠(30 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 组(每组n=10):脓毒症组(LPS 组,LPS 10 mg/kg 一次性腹腔内注射),乌司他丁预处理组(UTI 组,乌司他丁105 U/kg 腹腔注射预处理2 h 后给予LPS 10 mg/kg 腹腔内注射),正常组(相同时间点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24 h 后处死小鼠观测肺组织病理学结果,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 法测定肺组织中miR-21 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肺部组织中PTEN,p-p38MAPK 的表达。另外,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细胞采用LipofectamineTM 2000 转染试剂以及miR-21模拟剂(100 nmol/L)、抑制剂(100nmol/L) 处理 6 h 后,弃掉上清液,加入乌司他丁(1 000 U/mL) 处理2 h 后加入LPS(500 ng/ mL) 刺激,培养24 h 后收集细胞,应用PCR 法测定肺组织中miR-21 表达,Western-blot 法分别检测PTEN、p-p38MAPK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动物实验中,与正常组(1.00±0.00) 比较,LPS 组中miR-21(2.73±0.17) 及p-p38MAPK 表达上调,miR-21 下游靶基因PTEN 蛋白表达下调, 而与LPS组比较,UTI 组miR-21(2.14±0.13) 及p-p38MAPK 表达水平下降,PTEN 蛋白表达上调(P〈0.05)。细胞实验中, 与LPS 组(1.93±0.21)比较,LPS+miR-21 抑制剂组p-p38MAPK 蛋白表达量(1.51±0.06)下降,而LPS+miR-21 模拟剂组p-p38MAPK 蛋白表达量(2.52±0.07)升高(P〈0.05)。而加入UTI 干预后,结果显示LPS+UTI 组p-p38MAPK 蛋白表达量(0.61±0.04)比LPS 组低;而与LPS+UTI 组(0.61±0.04)比较,LPS+UTI+miR-21 抑制剂组p-p38MAPK 蛋白表达(2.36±0.15) 升高,LPS+UTI+miR-21 模拟剂组p-p38MAPK 蛋白表达(0.22±0.05) 下降(P〈0.05)。结论 乌司他丁在脓毒症中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与调控miR-21/p38MAPK 通路有关。
- 陶杨肖玲黄健马渝
- 关键词:乌司他丁脓毒症MIR-21PTENP38MAPK
- 急危重症医护人员镇静镇痛认知状况的多中心调查研究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调查我国急危重症医护人员对镇静镇痛指南和规范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采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6月26日在全国116家综合性医院的EICU和ICU,针对医生和护士开展横断面多中心调查。参照指南制定认知状况调查表,采用电子版在线方式填写,内容涉及ICU镇静镇痛治疗的主要原则和知识。结果最终共2615名医护人员参与调查并纳入分析。116家医院包括三甲105家(90.5%),三乙9家(7.8%),二甲2家(1.7%)。2615名医护人员中,医生与护士比例为38.6%vs 61.4%,男女比例为31.2%vs 68.8%,职称(初/中/高级)和科室(EICU/ICU)构成比为56.9%vs 33.4%vs 9.7%和77.7%vs 22.3%。其中80.6%的调查对象所在科室具有镇静镇痛的标准流程,89.2%的调查对象对结果进行记录,评估记录间隔时间为4(1,4)h。约80%医护人员对镇静镇痛指南较熟悉,且按照指南进行实践。但对于镇痛的原则、镇静深度的选择、谵妄的处理原则和每日唤醒等的认知尚有不足。结论本次调查范围内的大部分急危重症医护人员对镇静镇痛指南较熟悉且能按照指南实践,但尚有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培训学习。
- 郑忠骏叶英兰超朱志强杨春华康健许昌海李小刚姚冬奇冀兵朱加应虞晓红刘义灏马林浩李娟寿松涛饶平黄健张茂EASY项目协作组
- 关键词:镇静镇痛EICUICU医护人员
- 甲硫酸新斯的明对百草枯中毒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甲硫酸新斯的明对百草枯中毒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百草枯中毒患者43例,根据患者是否加用新斯的明治疗分为常规治疗组(n=21)及新斯的明组(n=22)。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入院后48 h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lung injury score,LIS);对比两组患者3个月内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当天血清TNF-α、IL-6、IL-10水平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d后,新斯的明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两组患者入院当天APACHEⅡ评分、LIS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治疗2 d后,新斯的明组APACHEⅡ评分、LIS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在3 d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新斯的明组7 d及30 d病死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百草枯患者早期加用新斯的明治疗,可减少TNF-α、IL-6炎性介质的合成,从而维持各个器官正常功能,减轻肺损伤,提高生存率。
- 吴燕燕黄健罗杰陶杨鲁力赵金川陈蓉白伟志
- 关键词:百草枯急性中毒
- 早期二期清创对遏制蛇咬伤患者出血倾向中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究早期二期清创对遏制蛇咬伤患者出血倾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室2016年3~10月收治的明确蛇毒种类的72例手指咬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毒蛇种类和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丙、丁4组。通过比较患者关节肿胀情况、血小板减少情况、皮下紫癜情况以及伤口愈合情况分析出血倾向及临床疗效。结果:47例烙铁头蛇咬伤、25例蝮蛇咬伤患者中无论是否进行二期清创处理,其患肢病情演变情况(腕关节肿胀、肘关节肿胀、肘上10cm肿胀、血小板减少、紫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烙铁头蛇咬伤患者出血倾向发生率较蝮蛇高(均P<0.05);无论何种蛇伤,进行早期二期清创处理的患者,伤口消肿程度轻于未进行二期清创的患者,但愈合时间会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蛇毒素种类是导致血小板消耗、凝血功能障碍的直接因素,二期清创不能遏制蛇毒素体内扩散和减少对组织的破坏但可以有效地减轻蛇毒对肌体损伤。
- 白伟志赵金川杜雪梅黄健
- 关键词:蛇咬伤出血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