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炎娟
- 作品数:54 被引量:129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不同取汁工艺对青竹梅出汁率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不同取汁工艺对青竹梅出汁率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鲜青竹梅为实验材料,研究水浴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复合酶法对青竹梅出汁率的影响,对比分析3种方法在最优条件下的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糖、类黄酮和总酚等指标差异。结果水浴提取法最优工艺料液比1:4(g:mL),水浴温度80℃,水浴时间60min,出汁率52.4%;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最优工艺:料液比1:4(g:mL),超声波功率140 W,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0 min,出汁率53.2%;复合酶解法最优工艺:果胶酶添加量为0.6%,纤维素酶添加量为0.2%,酶解温度40℃,酶解时间90 min,出汁率66.6%。结论3种方法均可有效提高青竹梅出汁率,但复合酶法出汁率最高且综合营养成分提取效果最好。
- 林炎娟姜翠翠周丹蓉梁华俤方智振潘少霖叶新福
- 关键词:出汁率复合酶解法
- 一种李冻切片的加工工艺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李冻切片的加工方法,属于食品加工领域,所述的李冻切片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李果去核切片后漂烫,漂烫后的切片置于盐溶液中浸泡,预冻,真空冷冻干燥,得到李冻切片。本发明通过漂烫、盐浸、预冻、真空冷冻干燥李果...
- 周丹蓉叶新福林炎娟方智振陈文光梁华俤
- 文献传递
- 成熟度和温度对芙蓉李贮藏期间生理生化特性及蜡质结构的影响
- 2025年
- 为研究成熟度和温度对芙蓉李贮藏期间生理生化特性和果皮蜡质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选择2个成熟度(F:约六成熟;S:约八成熟)的芙蓉李,于4、25℃条件下进行试验,分析16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PLS-DA)筛选不同成熟度芙蓉李在不同温度贮藏期间的主要差异性指标,检测芙蓉李贮藏前后蜡质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其贮藏效应。结果表明,4℃条件下F与S之间的主要差异性指标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果肉硬度(FF)、果皮色度值a^(*)(PC-a^(*))、花色苷(AC)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果皮硬度(PF),25℃时为S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C-a^(*)、果皮色度值b*(PC-b*)。不同成熟度果实的SS含量、PC-a^(*)、AC含量均随贮藏天数增加而逐渐上升(S贮藏28 d除外),同一贮藏天数下AC含量在25℃时显著高于4℃时,同一温度同一贮藏天数时S中的SS含量、PC-a^(*)显著高于F;PF、FF和TA含量随贮藏天数的延长而逐渐下降,4℃和F有利于FF和PF的保持,而25℃下TA含量下降更快;SOD活性随贮藏天数的延长先升高后下降,且在25℃和S中下降更显著。芙蓉李蜡质主要以直立片状晶体和颗粒状结晶的形式存在;两种晶体数量和形态的变化可能影响水分的流失,从而影响细胞壁结构的稳定性,进而影响贮藏性。本研究可为芙蓉李的采收和贮藏保鲜提供技术参考。
- 周丹蓉叶新福方智振林炎娟
- 关键词:芙蓉李成熟度贮藏温度生理生化特性
- 一种诱导采后李果皮变红的方法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理学领域,提供了一种诱导采后李的果皮变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采收的李在2~8℃下无光贮藏12d以上;(2)将经过步骤(1)贮藏的李置于16~25℃、湿度70%以上的条件下贮藏6~8d,得到果皮变...
- 方智振叶新福周丹蓉姜翠翠潘少霖林炎娟
- 文献传递
- 红叶李与红叶桃叶片次生代谢物质及相关酶活性变化被引量:1
- 2018年
- 以红叶李和红叶桃叶片为试材,测定叶片不同时期叶绿素、花青素、类黄酮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以及POD和PAL活性。结果表明:红叶李和红叶桃叶片中叶绿素、花青素、类黄酮、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花青素与叶绿素含量的比值均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红叶李和红叶桃叶片中花青素含量最高的时期分别在9月和4月;POD和PAL的活性变化均呈"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红叶李和红叶桃叶片中花青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与POD和PAL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叶片中叶绿素和类黄酮含量的变化与POD和PAL活性无显著相关。
- 王小安周丹蓉潘少霖方智振姜翠翠林炎娟叶新福
- 关键词:红叶李红叶桃花青素
- 基于UPLC-MS/MS和GC-IMS技术分析采前套袋与未套袋油㮈果实品质差异被引量:1
- 2023年
-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采前套袋对油㮈果实代谢产物、代谢途径以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前套袋后油㮈果皮和果肉着黄色。基于UPLC-MS/MS技术鉴定到604个油㮈果实代谢物,采前套袋改变果实代谢特征和代谢途径,筛选出显著差异代谢物58个,上调物质22个,下调物质36个;其中,与滋味相关的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而与滋味相关的氨基酸部分差异显著。基于GC-IMS技术鉴定到油㮈果实含有醛类14种、酯类5种、醇类4种、酮类3种和其他1种共27个挥发性物质,多数酯类物质在未套袋果实中含量较高,多数醇类物质在套袋果实中含量较高。采前套袋与未套袋油㮈果实挥发性成分具有不同的指纹图谱。基于中药数据库和已鉴定代谢物查询到199个活性成分,根据筛选标准得到37个关键活性成分,其中,采前套袋果实的槲皮素含量下调。由此说明,采前套袋可提高油㮈果实外观品质,对果实滋味、香气和功效成分等部分有影响。
- 林炎娟周丹蓉方智振陈文光叶新福
- 关键词:套袋
- 光照对芙蓉李果肉花色苷积累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8年
- 在福建省古田县,以芙蓉李为试材,研究地面铺反光膜对树冠下部光照条件、果实品质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以及外黄内黑双层纸袋套袋对果面着色和果肉花色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铺反光膜可显著增强树冠下部光照,提高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和花色苷含量,而对果实大小和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影响。在套袋后的无光条件下,芙蓉李果皮为黄色,果肉花色苷含量显著降低。光照是影响芙蓉李果皮和果肉花色苷积累的重要因素。
- 潘少霖林炎娟方智振周丹蓉姜翠翠叶新福
- 关键词:反光膜芙蓉李光照果实品质花色苷
- 乙烯利、1-MCP处理对芙蓉李果实采后品质及生理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8年
- 研究乙烯利、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对芙蓉李采后常温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和生理的影响,为芙蓉李采后成熟调控和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分别采用600 mg/L的乙烯利、20μL/L的1-MCP处理芙蓉李果实,置于(25±1)℃、85%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定期取样测定果实品质及生理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果实经乙烯利处理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otal soluble solids,TSS)和花色苷含量显著提高,可滴定酸含量(titrate acid,TA)显著下降,但加速了果实硬度下降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积累,抑制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酶活性,诱导了贮藏后期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升高;而1-MCP处理显著延缓果实硬度下降及花色苷含量上升和MDA含量积累,使SOD及贮藏前期POD和CAT等维持较高酶活性。乙烯利处理可加速芙蓉李果实成熟软化与衰老进程,使果实在短期内成熟,具有较好的食用品质和加工适应性,但不耐贮藏;而1-MCP处理延缓了芙蓉李果实成熟衰老,提高果实耐贮性,可延长贮藏期。
- 林炎娟周丹蓉叶新福方智振梁华俤潘少霖
- 关键词:乙烯利芙蓉李采后品质生理
- 福建10个不同产地‘芙蓉李’果实品质与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与通径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研究福建10个不同产地‘芙蓉李’果实品质与矿质元素含量的关系,分析果实品质与矿质元素含量的地区差异,以及影响各果实品质的主要矿质元素。方法 采集福建10个产地果园的‘芙蓉李’,测定8个品质指标和10种矿质元素含量,利用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地区间品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相关性和通径系数。结果 不同产地间各果实品质指标、矿质元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果重与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Mg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色泽亮度因子L^(*)与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03)、与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85),色泽红色因子a^(*)与Zn呈显著负相关(r=-0.706),色泽黄色因子b^(*)与C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77)、而与Fe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705)。通径分析表明, N对单果重的直接影响最大, P对硬度的直接影响最大, Mn对固酸比的直接影响最大;Zn是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色泽因子L^(*)、a^(*)均具有最大直接影响的元素,Fe是对可滴定酸、色泽因子b^(*)有最大直接影响的元素,对‘芙蓉李’品质指标直接影响较大的元素还有B、Ca、K等。结论 ‘芙蓉李’果实品质是多种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生产中应协调好各种矿质元素的配比以提高果实品质,实现优质高效生产。
- 周丹蓉林炎娟方智振叶新福陈文光
- 关键词:芙蓉李矿质元素通径分析
- 套种白三叶对李园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研究‘芙蓉李’园套种白三叶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及‘芙蓉李’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种白三叶可显著提高‘芙蓉李’园果园土壤0~40 cm土层的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钾、速效钾、速效磷和速效氮含量,但对土壤全磷含量无显著影响;同时可显著提高果园土壤0~40 cm土层的土壤脲酶(S-UE)活性、土壤蔗糖酶(S-SC)活性、土壤酸性磷酸酶(S-ACP)活性。套种白三叶可显著提高李果实多酚和类黄酮含量,但对果实糖酸含量无显著影响。
- 姜翠翠方智振周丹蓉林炎娟叶新福
- 关键词:白三叶土壤养分果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