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主动脉
  • 3篇修复术
  • 3篇腔内
  • 3篇主动脉瘤
  • 2篇腔内修复
  • 2篇腹主动脉
  • 2篇腹主动脉瘤
  • 1篇动脉弓
  • 1篇动脉疾病
  • 1篇修复术后
  • 1篇氧合
  • 1篇术后
  • 1篇体外膜肺氧合
  • 1篇腔内修复术
  • 1篇腔内治疗
  • 1篇主动脉弓
  • 1篇主动脉弓部
  • 1篇主动脉疾病
  • 1篇主动脉夹层

机构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杨晗
  • 4篇黄群
  • 3篇覃忠
  • 3篇胡明
  • 3篇覃晓
  • 2篇郭思恩
  • 1篇蒙元彪
  • 1篇覃晓
  • 1篇胡明

传媒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主动脉弓部病变TEVAR术中脑保护方式探讨
2018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部病变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术中不同脑保护方式的效果及其影响。方法利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主动脉弓部病变腔内手术的脑部血流保护,观察术中和术后各项指标,对术后效果、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利用ECMO脑保护辅助进行主动脉弓部病变腔内手术的患者手术顺利,术中和术后脑部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ECMO技术进行TEVAR术中脑保护,安全、有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杨晗覃晓胡明黄群覃忠郭思恩蒙元彪
关键词:主动脉弓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脑保护体外膜肺氧合
3D打印辅助覆膜支架修复术在复杂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技术对复杂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方案制定和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例复杂主动脉疾病患者。术前行CT血管造影(CTA)后进行主动脉三维重建,在3D打印机进行3D打印成形主动脉形态。结合CTA结果和3D打印模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结果患者包括胸主动脉瘤1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主动脉夹层3例,腹主动脉瘤1例,均在术前完成主动脉病变段3D模型打印,根据结果辅助制定手术方案,手术全部取得技术成功。结论 3D打印辅助覆膜支架修复术能使复杂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直观化、简单化、精准化,具有广阔的前景。
杨晗胡明黄群覃忠郭思恩覃晓
关键词: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
腹主动脉瘤手术方式的选择
覃晓覃忠胡明杨晗黄群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中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后中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1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住院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139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4~72个月,平均22.7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19例)和死亡组(20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AA腔内修复术后中远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率和瘤体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瘤体直径大是AAA腔内修复术后中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30,95%CI:1.043~1.696,P=0.021;OR=1.313,95%CI:1.133~1.523,P=0.001)。结论:高龄和瘤体直径大是AAA行腔内修复术后中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高龄及瘤体直径大的患者应进行密切地随访和观察。
黄群杨晗胡明覃晓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