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嘉

作品数:31 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马铃薯
  • 5篇薯泥
  • 5篇马铃薯泥
  • 5篇面条
  • 4篇响应面
  • 4篇响应面法
  • 4篇苦荞
  • 3篇薯片
  • 3篇近红外
  • 3篇近红外光
  • 3篇近红外光谱
  • 3篇抗氧化
  • 3篇抗氧化活性
  • 3篇黄酮
  • 3篇活性
  • 3篇光谱
  • 3篇红外
  • 3篇红外光
  • 3篇红外光谱
  • 3篇发酵

机构

  • 31篇贵州省农业科...
  • 5篇贵州大学
  • 4篇西南大学
  • 2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工业大学
  • 1篇贵州轻工职业...
  • 1篇西北大学
  • 1篇遵义师范学院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重庆市农产品...
  • 1篇贵州理工学院
  • 1篇贵州长顺八妹...
  • 1篇贵州省威宁县...

作者

  • 31篇刘嘉
  • 16篇刘永翔
  • 14篇李俊
  • 14篇董楠
  • 9篇王辉
  • 7篇刘辉
  • 7篇陈中爱
  • 6篇卢扬
  • 5篇雷尊国
  • 5篇唐健波
  • 4篇叶发银
  • 4篇陈朝军
  • 3篇李飞
  • 3篇赵国华
  • 2篇关郁芳
  • 1篇夏锦慧
  • 1篇陈嘉
  • 1篇毛堂芬
  • 1篇童安毕
  • 1篇胡强

传媒

  • 7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食品与发酵工...
  • 3篇现代食品科技
  • 2篇食品科学
  • 2篇食品科技
  • 2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保鲜与加工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包装与食品机...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粮食与油脂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食品科学技术...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1
  • 8篇2020
  • 8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铃薯细胞壁中果胶酶的提取及特性研究
2024年
通过硫酸铵梯度沉淀结合三相分离法来分离纯化马铃薯细胞壁果胶酶,探究环境条件对马铃薯细胞壁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及其酶学特性。结果表明,当硫酸铵饱和度为60%时,果胶酶达到最大沉淀点。经两次三相分离纯化后果胶酶比活力达到2012.40 U/mg,纯化倍数5.72,回收率82%。其最适温度20℃,最适pH 4.8。Ca^(2+)、Cu^(2+)可显著促进果胶酶酶活力,其中Ca^(2+)对果胶酶促进作用最明显(251%),而Zn^(2+)、Na^(+)对果胶酶活性没有影响,K^(+)、Mg^(2+)对果胶酶有显著抑制作用。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下反应40 min时酶活力最大(4667.10 U/g),果胶酶的动力学常数中K_(m)=0.13 mg/mL,V_(max)=277.80 U/g。比较果胶酶对胶凝化的马铃薯果胶和原果胶的酶解效果,结果胶凝化果胶对马铃薯细胞壁果胶酶有抗性。
周盼雷丹丹李昊昕秦礼康董楠刘嘉
关键词:马铃薯果胶酶酶学性质
方竹叶黄酮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能力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以方竹叶为原料,对比乙醇提取、纤维素酶提取、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振荡辅助乙醇提取4种提取方式对方竹叶黄酮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最优的方竹叶黄酮提取工艺,同时对4种提取方式获得的方竹叶黄酮体外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超声辅助乙醇提取的黄酮提取率最高,达到(4.06±0.06)%。优化得到方竹叶黄酮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g/mL)、乙醇浓度80%、超声时间112 min、超声温度57℃、超声功率85 W。随着方竹叶黄酮质量浓度增加,不同提取方法所得黄酮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Fe^(3+)还原能力均逐渐增强。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法所得黄酮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黄珊刘嘉李贵华刘永翔卢扬卢扬刘辉李俊
关键词:黄酮响应面法抗氧化活性
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快速测定面条中马铃薯全粉的含量被引量:5
2019年
马铃薯干物质的主要成分为淀粉,将其与面粉混合后采用传统工艺制作成的马铃薯面条,使用化学检测方法很难测定马铃薯面条中马铃薯全粉的含量和面粉的含量。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面条中马铃薯全粉含量的方法,为市场监督部门提供技术支撑。以不同马铃薯全粉含量的面条样品236份为实验材料,采集样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软件建立并优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图范围为9403.6~5446.2 cm-1时,采用最小-最大归一化预处理光谱,建立的预测模型稳定性强预测精度高,预测模型的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val)为0.9775、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1.28%,斜率为0.95,模型的相对分析误差(relative prediction deviation,RPD)为4.74。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可以快速预测面条中马铃薯全粉的含量,可以为市场监督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吕都董楠陈中爱王辉李俊刘嘉
关键词:近红外马铃薯面条
不脱水不添加防腐剂冷藏马铃薯泥产品的灭菌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以马铃薯泥产品为主要原料,以微生物为主要指标,以色差、脂肪氧化程度为次要指标,研究高温高压、微波、二次蒸煮灭菌方法对不脱水马铃薯泥产品贮藏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不脱水不添加防腐剂真空包装的薯泥在以上3种灭菌方式中,4℃冷藏条件下二次蒸煮灭菌效果较好。
周罗娜刘嘉陈中爱王梅刘永翔
关键词:马铃薯泥冷藏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苦荞面条中荞粉含量被引量:2
2019年
以苦荞面条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预测苦荞面条中荞粉含量的定量模型,实现荞粉含量的在线快速检测。根据参考值,制作230份苦荞面条样品,分别以移动平均平滑、一阶导数、归一化处理、标准正态化、多元散射校正等方法预处理光谱。结果表明,选择波数9403.6~7498.2,6101.9~5446.2cm^-1+一阶导数+多元散射校正(MSC)所建的模型效果最好,预处理后模型相关系数为0.9839,其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预测标准误差(RMSEP)、预测相对分析偏差(RPD)、最低检出限(LOD)和定量检出限(LOQ)分别为1.14、0.894、7.89、2%、5%。外部验证预测相关系数为0.9852,RMSEP、RPD分别为0.881、5.4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不同产地苦荞粉对比验证集的R2、RMSEP、RPD分别为0.9637、0.926、5.22,RSD较小,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密度,符合实际生产的需求。该方法快速、低成本、准确、简便、无污染,可以实现苦荞面条中荞粉含量的快速检测。
李俊卢扬吕都赵刚向达兵刘辉刘嘉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技术
乳酸预处理对鲜切马铃薯冷藏品质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泡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特色食品,其加工处理方式直接影响泡菜风味的形成。泡菜中的微生物以乳酸菌为主,其代谢产生的乳酸在泡菜保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以乳酸浸没为预处理手段,探讨其对鲜切马铃薯冷藏期间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马铃薯褐变程度差异显著;与对照组相比,乳酸预处理可有效减缓鲜切马铃薯冷藏期间的失重和腐烂,保持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抑制褐变和PPO活性,保持总酚和VC含量,降低MDA含量的积累。其中,以1.0%乳酸处理的效果最优。
王梅吴方佳徐俐刘永翔李飞陈超雷尊国刘嘉
关键词:鲜切马铃薯乳酸褐变
响应面法优化贵州特色洋芋粑加工工艺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贵州特色洋芋粑加工工艺。方法 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优化洋芋粑厚度、预炸温度和时间、配料添加量,幵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洋芋粑配斱和工艺。结果 速冻洋芋粑较优的厚度为1.00 cm,预炸温度220℃,预炸时间25 s。食盐添加量0.5%,纯净水添加量15.0%,棕榈油添加量3.0%,玉米淀粉添加量4.0%时,为最佳的速冻洋芋粑配斱,预测感官评分的理论值为100.0分,验证实验得到感官评分为(95.3±1.4)分。结论 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制得的速冻洋芋粑口感较好,食用斱便,可作为工业化生产的基本加工条件。
李俊熊江陈朝军黄珊刘嘉夏锦慧刘永翔
关键词:响应面感官评分
醋酸预处理对马铃薯炸片含油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探讨醋酸预处理对马铃薯炸片含油率及品质的影响,以及引起变化的可能机制。对鲜切马铃薯片醋酸预处理1~8 h后水分分布变化,以及醋酸预处理后马铃薯炸片的水油含量、油脂组分、油脂分布以及孔直径、色泽和质构等参数的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醋酸预处理后,马铃薯炸片的含水率和含油率都显著降低(P<0.05)。当预处理时间延长至4 h,马铃薯炸片的含油率最低(17%)。对马铃薯炸片细胞结构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经过醋酸预处理后,细胞壁间果胶发生胶凝化,细胞结构相对完整且有着较少的空隙。此外,醋酸预处理后薯片的感官特性显著提升,有着更鲜艳的色泽和酥脆性,为低脂薯片的生产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思路。
石冰艳董楠王梅吕都娄佳沁刘嘉
关键词:含油率细胞结构酸处理
苦荞茎叶提取物对“红宝石”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抑制效果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褐变一直困扰着马铃薯的加工开发利用,而多酚氧化酶是马铃薯酶促褐变的关键酶。为筛选安全无毒、处理简单的多酚氧化酶抑制剂,本研究以苦荞茎叶磷酸盐缓冲液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为褐变抑制剂,研究其对红宝石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3种提取物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均具有显著地抑制效果,使该酶活力下降50%所需的浓度(IC50)分别为0.21、0.28、0.41 mg/m L。磷酸盐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最强,乙醇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次之,水提取物的作用效果最弱,3种苦荞茎叶提取物对酶的抑制作用均为非竞争性可逆抑制,其抑制常数(KI=KIS)分别为0.21、0.33、0.56 mg/m L。对3种提取物中总黄酮、蛋白质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磷酸盐提取物中不仅含有较高含量的黄酮类物质,同时蛋白质含量也较高,推测这可能是磷酸盐缓冲液提取物抑制效果最好的原因。研究结果可为探寻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新的天然抑制剂和马铃薯深加工过程中褐变的控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刘辉卢扬刘嘉王辉刘永翔
关键词:苦荞多酚氧化酶抑制剂动力学
干热处理改性谷物淀粉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谷物是人类主食的加工原料,淀粉是谷物最基本的组成成分。干热处理作为一种简便、绿色的物理改性方法,不仅可以有效改善谷物淀粉的特性,而且能够提升谷物食品的品质,是近年来淀粉改性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综述了当前谷物淀粉干热改性的相关研究,总结了淀粉干热改性的原理与方法,论述了干热改性对谷物淀粉组成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阐述了共存成分(离子胶、氨基酸、小分子糖等)辅助干热改性谷物淀粉的有益效果,简述了谷物淀粉干热改性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谷物淀粉干热改性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汪嘉颖刘嘉雷琳赵国华叶发银
关键词:干热处理谷物淀粉改性功能性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