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驰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应力
  • 1篇断层
  • 1篇堆积层
  • 1篇软弱
  • 1篇软弱结构面
  • 1篇碎石
  • 1篇碎石土
  • 1篇逆断
  • 1篇逆断层
  • 1篇祖师
  • 1篇结构面
  • 1篇滑坡

机构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长安大学

作者

  • 2篇李鹏
  • 2篇苏生瑞
  • 2篇马驰
  • 1篇徐继维
  • 1篇陈永恒

传媒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堆积层-基岩接触面滑坡的形成机理——以祖师庙滑坡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研究堆积层-基岩接触面滑坡的形成机理,以陕西省岚皋县广泛分布的堆积层-基岩接触面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数理统计的方法,总结了该类型滑坡的基本特征,并以祖师庙滑坡为例,借助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堆积层-基岩接触面滑坡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堆积层-基岩接触面滑坡主要发育在坡度为20°~40°、下伏基岩为碎裂状结构的斜坡,多为浅表层滑坡;2)碎石土和堆积层-基岩接触面的内摩擦角随含水量增大而降低,堆积层-基岩接触面是斜坡变形破坏的软弱结构面;3)细颗粒物质的增加降低了堆积层-基岩接触面的内摩擦角,且细颗粒粒径越小,内摩擦角也越小,在饱和状态下降幅度越大;4)因细颗粒物质在堆积层-基岩接触面处聚集造成的强度降低和因水文地质条件改变造成的滑带土饱和是祖师庙滑坡主要的诱发因素。研究结果对揭示堆积层-基岩接触面滑坡的形成机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鹏苏生瑞马驰黄璜徐继维
关键词:滑坡碎石土软弱结构面
不同组合形式叠瓦状逆断层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叠瓦状逆断层是地壳中分布的主要断层组合形式之一。为了揭示地质演化过程中不同组合形式下叠瓦状逆断层间地应力分布规律,采用大型物理模拟手段,以龙门山地区的地质构造为背景,研究了两条平行叠瓦状逆断层和在其间与之相交的断层组合形式下地应力分布和变化规律。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对于研究区仅分布两条平行的叠瓦状逆断层,构造挤压方向与它们的走向垂直的情况,靠近构造挤压端的断层会首先发生失稳破坏,较大的局部应力释放会使地壳内部整体应力有所降低,但在下伏断层的深部会出现应力的突然升高;(2)对于研究区不仅分布两条平行的叠瓦状逆断层,而且在两条断裂之间存在一条与它们垂直的逆断层,构造挤压方向与叠瓦状逆断层垂直,叠瓦状逆断层附近浅层地应力变化较早,地壳易沿叠瓦状逆断层首先失稳活动,进而带动所夹逆断层的地应力发生调整;(3)对于研究区不仅分布两条平行的叠瓦状逆断层,在其间夹着走向与它们垂直的逆断层,构造挤压方向与叠瓦状逆断层斜交情况,地壳易沿所夹断层首先失稳活动,进而触发叠瓦状逆断层地应力变化;(4)仅存在叠瓦状逆断层,地应力分布较为均匀;叠瓦状逆断层间夹逆断层的情况下,在断层端部和几条断层交汇部位出现了应力集中现象。该问题的研究对区域稳定性评价和地震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鹏苏生瑞马驰张楚怡陈永恒
关键词:地应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