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燕
- 作品数:23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热融滑塌对青藏高原北麓河荒漠草原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多年冻土退化会引起热融滑塌,进而对多年冻土区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但热融滑塌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还不清楚.研究区选择青藏高原中部的荒漠草原地区.利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的16S rRNA V3-V4高变区进行测序,在纲水平上分析了3种微地貌(对照区、滑塌区、沉降区)下表层0-30 cm土壤细菌的α多样性、物种丰度和组成,并结合土壤理化指标研究了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结果显示,土壤细菌在纲水平上共有91个细菌类群,放线菌纲(29.4%,Actinobacteria)、酸杆菌纲(14.16%,Acidobacteria)、α-变形菌纲(12.69%,Alphaproteobacteria)和芽单胞菌纲(6.92%,Gemmatimonadetes)是优势菌群,放线菌纲在各采样点相对丰度最高.热融滑塌改变了土壤含水量、全碳和有机碳等理化指标.Mantel测试和RDA分析表明,土壤全碳和含水量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关键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电导率、全氮是影响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优势菌纲相对丰度的关键环境因子.本研究表明在荒漠草原地区,热融滑塌会降低土壤碳含量和酸杆菌纲的相对丰度,并对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多样性及在冻土中的分布产生影响.(图6表2参36)
- 张晓兰刘桂民徐海燕李新星吴小丽纪庚好李莉莎吴晓东
- 关键词:青藏高原荒漠草原细菌群落多年冻土高通量测序
- 青藏高原东北部热融滑塌区土壤碳氮磷含量被引量:3
- 2020年
- 全球变暖加剧多年冻土退化,导致地表沉降等热喀斯特现象,进而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但热融滑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还不清楚。该研究选择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甸区3条热融滑塌沟的3种微地貌(对照区、滑塌区、沉降区)样地,采集0~15 cm、15~30 cm的土壤,测定其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溶解有机碳(DOC)、总溶解氮(TDN)、磷酸盐(P-PO4)、pH、含水率等理化性质,分析热融滑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1)热融滑塌导致表层土壤C、N、P含量大幅降低,其中0~15 cm层土壤SOC、TN、TP含量在0~15 cm层分别减少42%、38%、22%,土壤可溶性DOC、TDN、P-PO4分别减少60%、24%、44%;15~30 cm层土壤中,SOC、TN、TP含量分别减少16%、23%、21%,土壤可溶性DOC、TDN、P-PO4分别减少33%、30%、38%。(2)pH与土壤含水率与土壤C、N、P含量密切相关,滑塌后土壤pH升高、含水率降低,同时土壤C、N、P含量降低。结果表明热融滑塌会降低多年冻土区土壤C、N、P的含量。
- 李新星刘桂民吴小丽纪庚好李莉莎毛楠徐海燕吴晓东
- 关键词:多年冻土土壤理化性质青藏高原
- 祁连山不同草地类型区土壤有机碳组份的差异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明确高寒地区土壤有机碳库的组成及稳定程度,选择祁连山地区3种草地类型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沼泽草甸)为研究对象,分层对0~50 cm土壤中重组、轻组组分进行分离提取,测定并分析重组有机碳(heavy fraction organic carbon,HFOC)和轻组有机碳(light fraction organic carbon,LFOC)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类型对土壤HFOC和LFOC含量及其分配的影响不同,HFOC、LFOC含量在土层间均具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呈上高下低趋势,各区域间差异明显;高寒沼泽草甸LFOC含量最高,高寒草原次之,高寒草甸最低,即不同草地类型区土壤有机碳库稳定程度大小依次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沼泽草甸;土壤pH、含水率、TC、SOC、TN含量与C/N值与土壤HFOC、LFOC含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综上,祁连山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组成及稳定程度受草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及环境变量影响.
- 梁冰妍徐海燕吴晓东种碧莹甘子鹏薛守业
- 关键词:草地类型轻组有机碳土壤理化性质环境地质学
- 青藏高原不同气候区青稞品质差异被引量:1
- 2022年
- 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重要的粮食作物,其品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的影响。为探究青藏高原不同地区青稞的品质差异及其与气候的关系,选择64个不同种植区的青稞籽实,测定7个营养品质指标并结合气候区的气候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明确不同气候区的品质差异,对不同气候区的青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祁连-青海湖气候区的平均温度显著高于昌都气候区;波密-川西气候区、藏南气候区、昌都气候区和祁连-青海湖气候区的降水量均显著高于柴达木气候区;祁连-青海湖气候区、柴达木气候区和藏南气候区的日照时数均显著高于波密-川西气候区。不同种植区青稞营养品质指标存在差异,粗蛋白含量在柴达木气候区最高,藏南气候区最低;β-葡聚糖、膳食纤维含量在柴达木气候区最高,昌都气候区最低;淀粉含量在波密-川西气候区最高,昌都气候区最低。对5个行政气候区进行综合评价,柴达木气候区青稞籽实营养品质最高,波密-川西气候区最低,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日照是决定青稞品质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藏区农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 甘子鹏徐海燕薛守业梁冰妍种碧莹李莉莎张博李小明刘桂民吴晓东
- 关键词:气候区营养温度
- 疏勒河流域不同水体氮素的含量特征
- 2022年
- 在全球气候变暖下,高寒山区的水文过程会受到冰川退缩和冻土融化的影响,从而改变寒区河流中营养物质浓度,然而对高寒山区河流中营养物质浓度分布特征的认识还很少。该研究采集青藏高原祁连山地区的疏勒河河水、降水、地下水样品,测定总氮(TN)、氨氮(NH^(+)_(4)-N)、硝氮(NO^(-)_(3)-N)浓度,分析氮素营养盐浓度的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河水中TN、NO^(-)_(3)-N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性,NH^(+)_(4)-N浓度变化与自身不稳定性有关;在6-8、12月,河水中TN浓度均值依次为(436.25±41.25)、(646.00±288.98)、(786.56±300.21)、(1162.68±394.35)μg/L;河水NO^(-)_(3)-N浓度均值依次为(391.00±46.00)、(343.95±167.91)、(464.00±68.75)、(600.25±151.62)μg/L;河水中NH^(+)_(4)-N浓度均值依次为(39.60±0.30)、(179.65±128.91)、(187.93±90.90)、(128.57±163.19)μg/L。降水和地下水共同作用决定了河水氮素浓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疏勒河上游水体中氮含量较低,其浓度变化主要受降水和冰雪融水变化的影响,而受地形等条件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寒区河流氮素输移过程的认识,并为理解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寒山区河流水体中营养盐的变化提供资料。
- 李小明刘桂民杨琴张博成倬鋆徐海燕吴晓东
- 关键词:冰川氮含量降水
- 祁连山多年冻土区甲烷排放通量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21年
- 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多年冻土中的有机碳分解向大气排放甲烷(CH_(4)),但多年冻土区甲烷释放通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还不清楚。本研究于2019年6月—2020年1月,选择青藏高原北部祁连山多年冻土区,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高寒沼泽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草甸进行CH_(4)释放速率测定,并分析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 CH_(4)月平均释放速率分别为:高寒沼泽草甸0.080 mg·m^(-2)·h^(-1)、高寒草原-1.132 mg·m^(-2)·h^(-1)、高寒草甸-0.541 mg·m^(-2)·h^(-1)。CH_(4)排放通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7、8月CH_(4)排放通量明显高于其他月份。(2)土壤温度与CH_(4)排放通量呈显著正相关。(3)甲烷释放速率与高寒沼泽草甸0~15 cm层土壤含水率和总碳呈正相关,与15~30 cm层土壤有机碳、总碳和总氮呈正相关。甲烷释放速率与高寒草原15~30 cm层土壤电导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表明,草甸和草原是CH_(4)的汇,植被类型是影响多年冻土区甲烷释放的主要因素,甲烷释放速率与土壤碳、氮含量、电导率和温度相关。
- 毛楠刘桂民李莉莎李小明张博徐海燕吴晓东
- 关键词:多年冻土甲烷通量土壤理化性质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典型植被下河流溶解性有机碳的生物可利用性被引量:4
- 2018年
- 选取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12条河流样品进行分析,结合流域内植被类型、流量大小、多年冻土面积与河流溶解性有机碳(DOC)的质量浓度、化学组成、生物可利用性之间的关系及分解动力学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分别在高寒草甸(AM)、高寒沼泽草甸-高寒草甸(ASM-AM)、高寒草甸-高寒草原(AM-AS)、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裸地(AM-AS-BL)为主的流域内,河流DOC的质量浓度依次为(5.17±0.21)、(5.02±0.50)、(3.55±0.25)和(2.79±0.41)mg·L-1,DOC的生物可降解性程度(BDOC)依次为(23.54±2.62)%、(23.66±3.31)%、(18.17±5.26)%和(11.72±15.56)%;相应地,流域内植被覆盖度越小,河流DOC的芳香性程度越大,DOC的可生物降解性和降解速率随着降低,并且BDOC在培养的过程中的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原理;此外,连续多年冻土区河流的BDOC大于非连续多年冻土区的河流BDOC,大河的BDOC小于源头小河的BDOC.研究表明,流域内植被类型是影响多年冻土区河流BDOC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流量大小和多年冻土对BDOC也有一定的影响.
- 马小亮刘桂民吴晓东徐海燕叶琳琳张晓兰白炜
- 关键词:河流
- 马衔山不同海拔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22
- 2020年
- 研究半干旱地区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了解其空间变化规律,有助于揭示半干旱地区C、N、P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本研究以半干旱区的马衔山为对象,选择5个海拔的7个样地,采集0~15、15~30 cm层的土壤,测定其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pH、含水率等理化性质,分析其SOC、TN、TP化学计量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0~15 cm土壤SOC、TN、TP含量高于15~30 cm土壤。表层土壤SOC、TN含量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TP含量随海拔升高变化较小。(2)C∶N随海拔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C∶P、N∶P随海拔升高均呈增加趋势。(3)在0~15 cm土壤中,pH与SOC、TN含量及C∶P呈显著负相关,在15~30 cm土层中,pH与SOC、TN、T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关系不显著;土壤含水率与0~15、15~30 cm层土壤中SOC、TN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显示,在半干旱区的马衔山地区,土壤含水率随海拔增加而增加,而SOC、TN含量及C∶P、N∶P也呈增加趋势,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均受土壤含水率影响。
- 李新星刘桂民吴小丽纪庚好李莉莎毛楠徐海燕吴晓东
- 关键词:土壤养分半干旱区海拔
- 青藏高原高山嵩草叶、根抗寒性生理特征被引量:5
- 2020年
- 为探讨青藏高原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叶、根抗寒性生理特征,本研究对返青期、草盛中期、草盛后期和枯黄期青藏高原高山嵩草叶和根中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叶片中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在枯黄期达到最高,而脯氨酸含量在返青期最高;根中丙二醛含量在植物生长后期较低,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在后期则较高;叶片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在植物生长后期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根中3种抗氧化酶活性在植物生长后期较强;不同物候期各生理指标叶片中含量均高于根;器官、物候期以及器官和物候期的交互作用能够显著影响高山嵩草的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P<0.05),且不同物候期其不同器官生理指标的相关性不同。综上所述,高山嵩草叶片和根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系统对不同物候期的环境变化积极响应,这可能是其适应高寒环境的生理机制。
- 李莉莎徐海燕吴晓东毛楠甘子鹏薛守业
- 关键词:生理特征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
- CCI多传感器组合土壤水分产品在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适用性被引量:4
- 2021年
- 青藏高原的土壤水分通过对水循环和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的变化起着重要的影响。由于该地区缺失长期和大规模土壤水分的现场观测,遥感产品成为地球系统模型的有用数据集。其中,欧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ESA)发布的气候变化倡议(Climate Change Initiative,CCI)土壤水分产品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研究使用3个网络的原位测量土壤水分数据评估CCI(主动、被动、主被动组合)产品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适用性,这3个网络分别代表青藏高原的半湿润(玛曲)、半干旱(那曲)和干旱(狮泉河)气候条件。结果表明,CCI 3种产品都能捕捉到青藏高原生长季土壤水分时间变化规律和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主被动组合产品在3个网络的相关性都是最高的。在以高寒草甸为主的半干旱地区,CCI主被动组合产品反演土壤水分具有较高的精度,与实测数据相关系数高达0.870,均方根误差小于0.06,但在高密度植被区有所低估,裸露地表有所高估。从空间分布来看,主动产品过高估计了青藏高原土壤水分,被动产品显示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变化范围过大,最大值达0.98 m^(3)/m^(3),主被动组合产品在空间上(0~0.65 m^(3)/m^(3))最接近青藏高原土壤水分实际分布情况。研究结果可以为CCI产品在青藏高原的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 吴小丽刘桂民李新星纪庚好李莉莎毛楠徐海燕吴晓东
- 关键词:青藏高原土壤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