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超

作品数: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篇沥青
  • 3篇道路工程
  • 3篇路工
  • 2篇小梁
  • 1篇新型防水
  • 1篇学法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直剪
  • 1篇直剪试验
  • 1篇体积
  • 1篇体积参数
  • 1篇疲劳性
  • 1篇铺装
  • 1篇沥青混凝土
  • 1篇沥青铺装
  • 1篇密实
  • 1篇密实性
  • 1篇抗疲劳性能
  • 1篇防水
  • 1篇改性沥青

机构

  • 4篇西南交通大学
  • 3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西华大学

作者

  • 4篇黄超
  • 3篇艾长发
  • 2篇郭玉金
  • 1篇王文奇
  • 1篇王泽
  • 1篇罗忠贤
  • 1篇丁海波
  • 1篇曾杰

传媒

  • 2篇公路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界面水对沥青复合小梁疲劳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为探讨界面水对沥青铺面使用性能产生的影响,拟采用含有层间界面的复合沥青小梁为试验对象,并以四点弯曲小梁试验为主,直接剪切试验为辅的试验方法,分别以层间洒水量和试件浸水天数为影响因素,模拟施工和使用中铺面渗水情况,测定其在不同试验条件下,复合小梁的抗剪强度及疲劳性能。通过复合小梁纵剖面激光扫描,分析了不同界面水来源状态下的复合小梁水损害机理。试验结果表明:(1)浸水天数对复合小梁的层间抗剪强度影响要大于层间洒水量对其的影响;(2)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随着层间洒水量或浸水天数的增加,复合小梁的疲劳寿命对数衰减率呈现增加趋势,但增加趋势有所不同。其中,浸泡达到一定天数后其增加趋势明显变缓;(3)复合小梁试件弯曲劲度模量的损失随层间洒水量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但损失量不超过10%;而随试件浸水天数的增加,其损失量也逐渐增大,最大达到31%,在浸水5 d后,其损失量趋于稳定;(4)复合小梁纵剖面激光扫描显示,层间洒水使复合小梁在层间界面出现细小的空隙,而试件浸水后在界面上层混合料内部出现大面积的集料剥离,故浸水导致复合小梁性能下降更严重。
杜健欢艾长发黄超黄超蒋运兵
关键词:道路工程直剪试验
沥青抗疲劳性能新型试验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为了准确合理地对基质沥青和改性沥青抗疲劳性能优劣做出评价,采用带有数据采集功能的测力延度仪及自制的硅胶模具,对5种不同的沥青进行预制裂纹的双边缺口拉伸实验,以测试沥青在中温延性条件下的疲劳断裂行为。对获得的数据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提出采用裂纹尖端张开位移作为沥青的疲劳性能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沥青的双边缺口拉伸试验可用于对沥青的疲劳性能进行更严格的区分,提出的临界裂纹尖端开口位移反映沥青材料本身中温延性状态下抗撕裂拉伸的能力,更适合作为沥青的疲劳性能评价指标,室内沥青混合料的实际情况也初步验证所提出方法及指标的合理性。
王文奇丁海波黄超王泽罗忠贤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
新型防水密实性改性沥青混凝土S-MAP5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为研究一种新型防水密实性改性沥青混凝土S-MAP5的性能,采用高黏、高弹及高黏弹改性沥青拌和S-MAP 5沥青混合料,通过混合料体积指标测定以及渗水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等试验对其性能进行了对比;结合已有浇筑式沥青混凝土GA及环氧沥青混凝土EAC的研究资料,比较了GA、EAC、S-MAP5等3种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差异。结果表明,3种S-MAP5混合料的防水、抗水损坏性能接近,但当采用高黏弹改性沥青时,其高温抗变形、低温抗开裂等性能明显优于采用高黏及高弹改性沥青;高黏弹改性沥青S-MAP5的高温抗变形性能优于GA,略劣于ECA,其低温抗开裂性能优于GA及EAC。
曾杰郭玉金郭玉金蒋运兵黄超
关键词:沥青铺装体积参数
含层间界面的复合小梁疲劳性能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为探讨在车辆荷载重复作用下,铺面材料疲劳性能的变化规律,采用含有层间界面的复合小梁进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通过改变复合小梁的材料组合方式、黏层油类型及用量,以及应变水平等影响因素,测定复合小梁试件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1)对于双层均为密实型材料的复合小梁,各因素对其疲劳寿命的影响大小顺序为黏层油用量>应变水平>黏层油类型,对于上层为空隙型、下层为密实型的复合小梁,各因素影响顺序为应变水平>黏层油用量>黏层油类型;(2)随着上层沥青混合料空隙的增大,层间黏结性能下降,复合小梁疲劳寿命减小,而随着黏层油用量的增加,层间黏结性能先增后减,复合小梁的疲劳寿命也先增后减;(3)混合料级配类型及材料性质在影响复合小梁疲劳寿命的因素中居主导地位,SMA-13与SMAP-5的结构组合整体性最好,疲劳寿命最大;(4)确定了复合小梁疲劳寿命与黏层油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采取现象学法疲劳模型,建立疲劳寿命方程。
杜健欢黄超邵珠涛蒋运兵艾长发
关键词:道路工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