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志萍

作品数:4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性
  • 3篇脑性瘫
  • 3篇脑性瘫痪
  • 3篇儿童
  • 2篇动功
  • 2篇悬吊训练
  • 2篇吞咽
  • 2篇吞咽障碍
  • 2篇颏下
  • 2篇脑瘫
  • 2篇痉挛
  • 2篇痉挛型
  • 2篇痉挛型脑性瘫...
  • 2篇超声
  • 2篇超声波检查
  • 2篇粗大运动
  • 2篇粗大运动功能
  • 1篇运动控制
  • 1篇脑瘫儿
  • 1篇脑瘫儿童

机构

  • 4篇郑州大学第三...
  • 3篇郑州大学

作者

  • 4篇熊华春
  • 4篇高志萍
  • 4篇黄姣姣
  • 3篇朱登纳
  • 3篇王军
  • 3篇肖宁
  • 2篇赵云霞

传媒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悬吊训练对脑瘫患儿姿势控制及平衡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3
2018年
目的 观察悬吊训练(SET)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姿势控制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法将粗大运动功能分级Ⅰ-Ⅲ级的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悬吊训练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由同一位医师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项)B区、C区、D区、E区及Berg平衡量表(BBS)对2组患儿坐位、四点位、立位、行走姿势控制及平衡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GMFM-B区、C区、D区、E区各能区百分比、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通过进一步分层比较,发现2组粗大运动功能Ⅰ级患儿治疗后其GMFM-B区、C区百分比变化不明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GMFM-D区、E区百分比及BBS分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Ⅱ-Ⅲ级患儿治疗后其GMFM-B区、C区、D区、E区百分比及BBS评分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悬吊训练结合常规康复干预能更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姿势控制及平衡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在脑瘫患儿中推广、应用。
高志萍熊华春肖宁黄若诗黄姣姣王军朱登纳
关键词:悬吊训练痉挛型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
超声波检查在脑性瘫痪儿童口咽期吞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 探讨颏下超声(SUS)检查在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口咽期吞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17例口咽期吞咽障碍脑瘫儿童(7例依赖鼻饲进食,10例常规经口进食)和20例吞咽功能正常儿童分别纳入观察组和正常对照组。应用SUS测量受试者吞咽5ml水时舌肌厚度变化及舌骨位移幅度,将测量结果与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估结果进行比较,初步确定应用SUS检查判断是否依赖鼻饲的界值;通过分析不同评估者应用SUS测量受试者舌肌厚度变化及舌骨位移数据,计算20例吞咽功能正常儿童的组内相关系数(ICC),进而确定SUS检查方法的评估者间及评估者内信度。 结果 通过观察所有受试者舌肌厚度变化及舌骨位移幅度,发现鼻饲依赖组患儿上述两种指标变化幅度均明显小于非鼻饲依赖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初步确定舌肌厚度变化界值为1.0cm,舌骨位移幅度界值为1.5cm;计算ICC值均大于0.4,提示SUS检查具有较好的评估者间/评估者内信度。 结论 SUS检查能够辅助评估口咽期吞咽障碍脑瘫患儿的吞咽功能。
熊华春黄姣姣肖宁朱登纳高志萍赵云霞王军
关键词:脑性瘫痪
悬吊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运动控制能力的影响
2019年
观察悬吊训练(Suspension Exercise Training,SET)对痉挛型脑瘫儿童的运动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粗大运动功能分级Ⅰ-Ⅲ级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0例按照分层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n=50,Ⅰ级、Ⅱ级、Ⅲ级)和对照组(B组)(n=50,Ⅰ级、Ⅱ级、Ⅲ级),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悬吊训练治疗。两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GMFM-88项)B区、C区、D区、E区及Berg平衡量表(BBS)对坐位、四点位、立位、行走的姿势控制及平衡能力进行评估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GMFM-B区、GMFM-C区、GMFM-D区、GMFM-E区、BB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分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粗大运动功能Ⅰ级的两组患儿GMFM-B区、GMFM-C区分值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FM-D区、GMFM-E区、BBS分值观察组升高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粗大运动功能Ⅱ级-Ⅲ级的患儿,GMFM-B区、GMFM-C区、GMFM-D区、GMFM-E区、BBS分值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悬吊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级别的提高与单纯常规康复训练相比,无明显优势。结论:悬吊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能够更有效的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姿势控制及平衡能力。
高志萍熊华春黄若诗黄姣姣唐国皓
关键词:悬吊训练痉挛型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
颏下高频超声波检查对儿童口咽期吞咽障碍评估的价值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颏下高频超声波(SUS)检查在儿童口咽期吞咽障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名口咽期吞咽障碍的儿童(8名依赖管饲进食,12名常规经口进食)和25名吞咽功能正常儿童,应用SUS测量吞咽5 m L水时舌肌厚度变化值和舌骨位移幅度。以经口摄食功能量表(FOIS)评估结果为参照,绘制ROC,评估舌肌厚度变化值和舌骨位移幅度对管饲依赖性吞咽障碍的诊断效能。结果:口咽期吞咽障碍的儿童舌肌厚度变化值和舌骨位移幅度均大于正常儿童(P<0.05)。以舌肌厚度变化值诊断管饲依赖性吞咽障碍的ROC的AUC(95%CI)为0.853(0.689~1.000),诊断界值为0.95 cm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0%和87.5%,约登指数为0.605。以舌骨位移幅度诊断管饲依赖性吞咽障碍的ROC的AUC(95%CI)为0.829(0.609~1.000),诊断界值为1.35 cm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5%和75.0%,约登指数为0.615。结论:SUS检查能够辅助评估口咽期吞咽障碍儿童的吞咽功能。
熊华春黄姣姣肖宁王军朱登纳高志萍赵云霞
关键词:吞咽障碍儿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