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敏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咬肌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抑制
  • 1篇型胶原
  • 1篇牙外伤
  • 1篇医师
  • 1篇营养因子
  • 1篇神经营养
  • 1篇神经营养因子
  • 1篇神经营养因子...
  • 1篇生物可吸收
  • 1篇受体
  • 1篇树脂
  • 1篇体外
  • 1篇前牙
  • 1篇前牙切角缺损
  • 1篇前牙外伤
  • 1篇切角缺损
  • 1篇缺损

机构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邹敏
  • 2篇朱永进
  • 2篇周洪
  • 2篇李雪
  • 1篇王小鹏
  • 1篇王菲
  • 1篇孙慧玲
  • 1篇李晨霜

传媒

  • 1篇口腔医学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口腔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对生物可吸收聚乙丙交酯体外降解特性和强度维持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聚乙丙交酯(PLGA)棒体外降解特性和强度维持,评估其作为可吸收正畸支抗种植钉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磷酸盐缓冲液体外水解实验,定期观察PLGA失重率、粘均分子量和强度的变化。结果水解的前24周,PLGA质量变化不大,随后质量减少加速;粘均分子量在降解的前12周下降较快,随后降解速度减慢;降解的24周内,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均大于骨皮质强度。结论固态压缩法制成的PLGA棒具有较高的初始力学强度和强度维持时间,PLGA有望应用于可吸收正畸支抗种植钉的研制。
王菲周洪王小鹏邹敏
关键词:降解生物可吸收
前牙切角缺损修复技术进展被引量:7
2011年
上前牙外伤或龋坏多导致切角缺损,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发音和咀嚼,更影响患者的美观。其修复方法一直是临床医师探讨的热点话题。本文将对充填修复、复合树脂部分冠修复及贴面三类目前常用的切角缺损方法进行介绍如下。
李晨霜邹敏
关键词:前牙切角缺损前牙外伤临床医师充填修复复合树脂冠修复
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前伸后咀嚼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及Ⅳ型胶原参与咀嚼肌的适应性变化
2010年
背景: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矫形治疗中,咀嚼肌也会发生适应性变化和改建,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其中变化。目的:观察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后咀嚼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及其底物作用蛋白Ⅳ型胶原表达。方法: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日白天戴矫治器10~12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戴矫治器后3,7,14,21d大鼠二腹肌前腹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2及Ⅳ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二腹肌前腹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2及Ⅳ型胶原均有表达。但实验组IV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2表达明显增强,表明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前伸后咀嚼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2及Ⅳ型胶原参与了咀嚼肌的适应性变化。
孙慧玲周洪邹敏
关键词:咀嚼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下颌前伸
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对青春期大鼠咬肌NT-3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对青春期大鼠咬肌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3d组、7d组、14d组、21d组和正常同步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佩戴功能矫治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RT-PCR检测大鼠咬肌NT-3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3d、7d组咬肌纤维NT-3免疫阳性染色与mRNA表达均无明显变化;实验14d、21d组NT-3免疫阳性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NT-3基因表达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功能矫形下颌前伸可致大鼠咬肌NT-3的表达发生改变,并且随着下颌前伸时间的延长,NT-3的表达量逐渐增加,NT-3表达改变提示咬肌在下颌前伸过程中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建活动。
朱永进李雪邹敏
关键词:咬肌神经营养因子-3
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对青春期大鼠咬肌TrkC表达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对青春期大鼠咬肌酪氨酸激酶受体-C(tyrosine kinase receptor-C,TrkC)表达的影响。方法设立实验组与同步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佩戴功能矫治器,根据佩带周期分为实验3、7、14、21d组与正常同步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大鼠咬肌TrkC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3、7d组,咬肌纤维TrkC免疫阳性染色与mRNA表达均无明显变化,而实验14、21d组TrkC免疫阳性染色明显强于同步对照组,TrkC基因表达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功能矫形下颌前伸可致大鼠咬肌TrkC的表达发生改变,提示其参与了下颌前伸过程中咬肌适应性的改建活动。
朱永进李雪邹敏
关键词:功能矫形咬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