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飞武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伤寒
  • 4篇伤寒论
  • 2篇《伤寒论》
  • 1篇药性
  • 1篇药性理论
  • 1篇药药
  • 1篇药证
  • 1篇原文
  • 1篇症状
  • 1篇三焦
  • 1篇数据挖掘
  • 1篇配伍
  • 1篇中药
  • 1篇中药药性
  • 1篇中药药性理论
  • 1篇胃痞
  • 1篇析疑
  • 1篇经方
  • 1篇苦味
  • 1篇苦味药

机构

  • 6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何飞武
  • 5篇陈萌
  • 5篇张冬梅
  • 5篇刘佳丽
  • 1篇李丽娜
  • 1篇陈健

传媒

  • 3篇中医药导报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环球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从三焦探讨桂枝加桂汤证的形成
2018年
在系统回顾了三焦概念的内涵,以及相关争议的基础上,提出三焦是三焦-水道-津系统的中枢,对于体液的正常输布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并将此认识引入桂枝加桂汤证的解析。桂枝加桂汤证奔豚的发生是由于烧针被寒,体液无法从体表外泄,在回收的过程中,由水道到三焦,再由三焦到肺脉,管道中的体液量过大,压力过大所致。采用桂枝加桂汤治疗,既可以调和营卫,解肌发表,还可以温经通阳,平冲降逆,体现了中医从治的思想。
陈健张冬梅李丽娜陈萌李亚欢刘佳丽何飞武王飞赵冉
关键词:桂枝加桂汤三焦从治奔豚桂枝
《伤寒论》大青龙汤证原文析疑被引量:3
2016年
《伤寒论》中大青龙汤证原文见于第38条和第39条,原文的描述存在着诸多疑点,例如,前条曰:"太阳中风,脉浮紧",后条曰:"伤寒,脉浮缓",看似自相矛盾,历代各家对此也有不同的认识。比如,有的医家认为是文字错简,有的医家认为是风寒两伤,还有的医家认为是溢饮,争议了上千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实际上,如果想要弄清楚原文的含义,还得回归到最根本的问题,即何谓"伤寒",何谓"中风",以及仲景对二者的应用都有哪些,得知其真相,才能解开疑团。
何飞武陈萌刘仁重刘佳丽陈健李亚欢谢得慧张冬梅
关键词:伤寒论大青龙汤伤寒
基于数据挖掘的苦味药在经方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本文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对苦味药在经方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量化思维为指导,以客观数据为支撑,力求得到客观、严谨、规范、可信和具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以期从中找出张仲景应用苦味药的经验,为中医临床与中医科研提供参考和帮...
何飞武
关键词:数据挖掘苦味药药证配伍经方伤寒论
文献传递
浅谈中药药性理论与认识的四个层次被引量:4
2016年
现行的中药药性理论与认识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属性层次,主要包括味道、气味、质地、颜色、形状等;理论层次,主要包括四气、升降浮沉、归经等;功效层次,包括毒性和功效;主治层次。属性层次源于药物自身;理论与功效层次均是对药物作用机理的概括性认知;主治层次是客观现象。四个层次的可信度排序是:属性>主治>功效>理论。四者密切相关,各有侧重,不可偏废。
刘佳丽何飞武张冬梅陈萌
关键词:中药药性理论
从阳气变动规律探讨三泻心汤证寒热错杂机理被引量:6
2017年
从人体阳气变动规律的角度,深入探讨寒热错杂痞的形成原理及其相应治法三泻心汤的作用机制。阳虚则寒,阳郁则热,寒热错杂处于过渡阶段,辛味药散寒,苦味药导热,并行而不悖,专为寒热错杂病机而设。
刘佳丽张冬梅何飞武陈萌
关键词:胃痞寒热错杂寒热并用伤寒论
关于《伤寒论》中症状规律的探讨被引量:2
2017年
从症状部位分类、症状获得方式分类、症状反应病机的性质阐释《伤寒论》中关于症状的分析,并用"口渴"和"咽干口燥"这一组症状作为例证进行解析,突出"症"在辨证论治以及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上的重要作用。说明症状是辨病与辨证的前提,对于临床辨病和辨证,进行合理的处方用药有着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
陈健陈萌张冬梅李亚欢刘佳丽何飞武
关键词:《伤寒论》症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