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志礼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医学检验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单核
  • 2篇单核细胞
  • 2篇动脉
  • 2篇受体
  • 2篇细胞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核细胞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低密度脂蛋白...
  • 1篇动脉狭窄
  • 1篇性别
  • 1篇性疾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性血友病
  • 1篇血管性血友病...
  • 1篇血凝素
  • 1篇血凝素样氧化...
  • 1篇血友病

机构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市中心妇...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三中...

作者

  • 4篇刘志礼
  • 3篇刘军锋
  • 3篇刘运德
  • 2篇贾克刚
  • 1篇冯香梅
  • 1篇王蓉
  • 1篇范永娟
  • 1篇李永姝
  • 1篇李娜
  • 1篇赵洁
  • 1篇庞妍
  • 1篇张强
  • 1篇张强

传媒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检验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单核细胞CX3C趋化因子受体1表达与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的关系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表达与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患者70例、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患者23例与无冠状动脉病变的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志愿者24例分别为狭窄组、不明显病变组与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单核细胞CX3CR1荧光表达强度,比较3组单核细胞CX3CR1表达水平,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OC曲线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狭窄组、不明显病变组、对照组CX3CR1荧光强度分别为4.94%(2.41%,6.58%)、2.02%(1.25%,3.57%)、1.68%(1.09%,2.24%),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Hc=31.025,P<0.01)。与对照组比较,狭窄组CX3CR1荧光强度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Z=4.934,P<0.01)。TG和CX3CR1是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P=0.048,P=0.026)。CX3CR1荧光强度在临界值为2.91%时,敏感性为64.1%,特异性为91.7%,曲线下面积为0.810,CX3CR1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有一定的诊断效力(95%CI:0.728~0.891,P<0.01)。结论单核细胞CX3CR1高表达是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诊断有一定的效力。
张强刘军锋霍茜瑜刘志礼屈文慧贾克刚李龙雨敬锐林文华刘运德
关键词:单核细胞冠状动脉狭窄
单核细胞LOX-1、CX3CR1表达与冠状动脉近段/中段狭窄的关系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CX3C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表达与冠状动脉近段/中段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5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近段/中段狭窄组(至少1支主要冠状动脉血管近段或中段狭窄≥50%,简称狭窄组;47例)和病变不明显组(冠状动脉血管狭窄<50%,11例)。以26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记录3个组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LOX-1、CX3CR1荧光表达强度,以Gensini积分系统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比较单支病变、2支病变及多支(3支及以上)病变患者单核细胞LOX-1、CX3CR1的荧光表达强度。分析单核细胞LOX-1、CX3CR1荧光表达强度与各项指标及Gensini积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冠状动脉近段/中段狭窄性疾病的影响因素及其诊断价值。结果狭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LOX-1、CX3CR1荧光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病变不明显组及对照组(P<0.01)。狭窄组中单支病变、2支病变、多支病变之间外周血单核细胞LOX-1、CX3CR1荧光表达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LOX-1、CX3CR1荧光表达强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Gensini积分均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显示,CX3CR1是冠状动脉近段/中段狭窄的影响因素[比值比(OR)=1.771,95%可信区间(CI)1.200~2.616],且具有一定的诊断效力(ROC曲线下面积为0.733)。结论单核细胞LOX-1、CX3CR1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近段/中段狭窄的病变过程,但与其狭窄程度无关。单核细胞CX3CR1高表达是冠状动脉近段/中段狭窄的影响因素,且对疾病诊断有一定的效力。
刘军锋敬锐刘雅宁霍茜瑜刘志礼贾克刚李永姝韩雪晶林文华刘运德
关键词: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单核细胞
高原地区献血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献血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了西藏昌都地区自愿献血的血液标本82例,其中多次献血标本42例(献血组),分为低频、中频、高频3个献血亚组,其中低频献血为2次,20例;中频献血为3次~9次,13例;高频献血为≥10次,9例。初次献血前体检合格样本40例(对照组)。用ELISA方法检测献血组和对照组的vWF与人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的水平,并记录2组相应的血常规和血脂等指标。结果多次献血后vWF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献血组Lp PLA2浓度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高原地区献血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vWF下降为多次献血后机体的保护因素;在低频、中频、高频献血亚组的K-M概率分析中,随着献血频次的增加,非血管内皮损伤的概率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2,P〈0.01)。结论 vWF与高原地区多次献血的关系密切,vWF下降是多次献血后机体的保护因素。随着献血次数增多,机体潜在的不良血管内皮状态可能会得到一定的修正或改善。
赵洁刘志礼张强霍茜瑜仲春谭光群冯香梅庞妍刘军锋
关键词: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献血血管内皮
GFRA1/SOX1甲基化检测对于宫颈癌诊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GFRA1(GDNF家族受体α1)/SOX1(性别决定区域Y1)甲基化对于宫颈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甲基化PCR(QMSP)检测114例宫颈液基细胞样本(包括正常细胞2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期27例,CIN3期30例,宫颈癌31例)中GFRA1/SOX1的甲基化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间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单一和联合指标检测对于宫颈癌的临床诊断效能。结果 GFRA1和SOX1在不同分组中的甲基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9.371和34.981,P均〈0.01),并且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CIN3期和宫颈癌病变程度的加重,GFRA1和SOX1基因的甲基化程度逐步升高。GFRA1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90(95%CI:0.813~0.966),SOX1的AUCROC为0.860(95%CI:0.772~0.948),两者联合检测的AUCROC为0.897(95%CI:0.825~0.970)。以GFRA1〉3 961.68,SOX1〉5 502.23,联合诊断的预测概率〉72.80%为cut off值,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87.10%)、特异性(92.77%)、阳性预测值(81.82%)、阴性预测值(95.06%)和准确度(91.20%)均高于单独检测。此外,GFRA1和SOX1甲基化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和宫颈癌FIGO分期等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GFRA1/SOX1甲基化是宫颈癌发生的独立指标,其在宫颈液基细胞样本中的定量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宫颈癌筛查及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刘志礼范永娟李娜刘运德王蓉
关键词:宫颈癌甲基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