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长青

作品数:11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一般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司法
  • 3篇诉讼
  • 2篇督促程序
  • 2篇司法证明
  • 2篇裁判
  • 1篇当事
  • 1篇当事人
  • 1篇调解
  • 1篇督促
  • 1篇正当
  • 1篇正当化
  • 1篇证据效力
  • 1篇支付令
  • 1篇认识论
  • 1篇实体法
  • 1篇司法裁判
  • 1篇司法职能
  • 1篇诉讼标
  • 1篇诉讼标的
  • 1篇诉讼法

机构

  • 11篇上海大学
  • 1篇澳大利亚纽卡...
  • 1篇澳大利亚拉筹...

作者

  • 11篇史长青

传媒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法学杂志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现代法学
  • 1篇政法论丛
  • 1篇烟台大学学报...
  • 1篇法治现代化研...
  • 1篇中国司法鉴定
  • 1篇法律科学(西...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连带责任的诉讼形态研究--基于实体法与诉讼法的双重视角被引量:7
2020年
连带责任诉讼形态的判断应避免陷于诉讼标的识别困难的窠臼,并落于实体法与诉讼法观点截然对立的偏误。应从实体法的静态视角出发,检视诉讼标的背后实体权利义务的性质,考察实体法对权利行使、义务承担方式的规定,将普通共同诉讼作为连带责任的基本诉讼形态。于此同时,需以诉讼法的动态视角加以调整。应根据不同的案件类型,衡量债权人的特殊保护利益、法院代表的公共利益、各连带责任人的利益,综合实体法和诉讼法的价值追求,控制各方的利益平衡,以此确定其他连带责任人的追加、程序的合并、法官的释明、后诉的遮断效等问题,寻找保全整体利益的最优方案,以应对实体法和诉讼法的联动与交互,尽力避免厚此薄彼。
沈佳燕史长青
关键词:连带责任共同诉讼诉讼标的
科学证据的风险及其规避被引量:17
2015年
现代司法越来越多地利用乃至依赖科学证据,但科学证据在帮助司法机关发现事实的同时,也暗藏了巨大的风险。随着专家垄断事实的常态化和普遍化,专家与法官角色出现混同,首先重创了程序正义。而法庭上的坏科学与有组织的不负责任,以科学掩盖事实,又使实体正义屡遭挫败。为了化解上述风险,既要重申法官自由心证的权能,更要帮助法官掌握科学证据的评价方法,同时引入中立专家以弥补法官专业知识的不足。法官独立于专家而进行的自由心证,除了实现个案正义,还有效地关注了社会正义,即通过司法实现社会公共价值。总之,在司法领域,科学专家永远只是帮助法官发现事实的"仆人",法官才是事实认定的"主人"。
史长青
关键词:风险社会自由心证
司法鉴定公信力视角下的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的证据效力被引量:4
2021年
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的证据效力判断,是与司法鉴定公信力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作为当事人获取证据的重要手段,其证据资格已经获得法律承认,但证明力的审查判断却长期处于模糊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性质定位不明确,长期存在鉴定意见、证人证言、书证和当事人陈述等学说之争。鉴于我国主要采纳严格证明制度,若某证据材料被排除在法定证据种类之外,将无法为其明确证据审查判断规则。因此,有必要将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归入与其最相类似的法定证据种类,即书证之中。但区别于普通书证,私鉴定意见证据效力的审查重点是其实质证明力,并且审查判断应区分四个阶段:举证、实质证明力的初步认定、质证以及实质证明力的最终认定。此外,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与其他证据相比,通常法院委托鉴定、行政委托鉴定的证明力较大,当事人单方委托鉴定较共同委托鉴定的证明力要小,但仍应在具体案件中具体分析。
史长青
关键词:证据效力
法官Ⅴ机器人:人工智能与司法裁判被引量:7
2020年
随着技术不断改变我们的工作和活动方式,人们预测,人类的许多活动将被新技术替代或支持。随着人类的进步,许多人类活动发生了变化,但最近发生在技术革新背景下的转变却很可能对那些先前基本上不受干扰的人类活动产生更加广泛的影响。在这方面,技术已经在改变着法律实践,并可能诸如通过替代、支持或补充司法职能来重塑审判过程。这样的变化可能会限制人类参与审判的程度,与此同时越来越倾向于使用人工智能来处理较小的民事纠纷以及在更复杂的纠纷中更常规地使用相关技术。
王蕙李媛(译)史长青
关键词:人工智能司法裁判
支付令既判力之研判被引量:4
2016年
作为执行根据的支付令在执行力之外是否亦有既判力,理论上存在肯定和否定两种观点,肯定论以"认诺"为理论根据,认为债务人放弃异议的行为即为对债权人诉讼请求的承认,从而法院不必进入实体审理即可裁判债权人的诉讼请求成立,该实体裁判当然具有既判力。否定论则因督促程序省略了实质审理不能像判决程序一样给予当事人充分的程序保障而否定支付令的既判力。单纯的肯定或者否定都是对效率和公平非此即彼地追求,限制论则较好地平衡了二者的关系,在承认支付令既判力的同时亦对督促程序的适用、发生既判力的程序要件以及既判力的范围等作出适当限制。
史长青
关键词:支付令督促程序既判力
法院、调解和COVID 19(上)
2022年
法律实践的根本在于适应人类社会不断变化的现实需求。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要求律师、法院、法官以及参与司法系统的其他人员(ADR从业者)重新评估他们如何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发挥作用,这一环境要求他们使用远程操作技术,然而这些技术工具原本并不是为了支持司法部门工作而开发的。虽然不同法域的法院和ADR从业者应对COVID-19的措施大不相同,但大多采用的是临时性的危机管理办法。在这种情况下,一贯怠于革新的司法部门迫切需要思考,如何运用技术确保司法系统既能够在不加剧拖延的情况下完成工作,又能够在纠纷呈指数增长的情况下确保经济复苏。面对这些压力,本文试图在先前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为法院和ADR服务如何应对COVID-19探索相关路径。考虑到某些法域的应对措施几乎每天都在变化,因此,作者所考察的某些应对措施可能随着法院和其他部门的不断革新已经发生了改变。
王晨珂李晓燕(译)史长青
关键词:法院调解
广义重复诉讼禁止中的利益衡量
2021年
重复诉讼概念由狭义向广义扩张,已是各国民事司法的共识,但扩张的限度和正当性仍需解释。避免重复审理和矛盾裁判的目的解释,缺乏过程视角,应向过程与结果兼顾的利益解释转变。广义重复诉讼在何种程度上允许遮断不同的后诉,需根据利益调整原理在具体的利益对比关系中判断,亦即从制度利用者视角关注程序事实群,采用反形式逻辑的利益衡量方法,遵循避让原则、平衡原则、比例原则、补偿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在原被告利益、实体法利益、法院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作出选择。利益衡量论的解释功能,在请求权竞合、抗辩、连带之债以及部分请求等复杂重复诉讼场合得以有效发挥,既为重复诉讼裁量提供相对性尺度,又为裁判说理提供正当性依据。
史长青
从认识论到价值论:司法证明模式的新展开被引量:5
2021年
司法证明模式是证据推理和事实认定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新兴司法证明模式将科学领域的概率、故事和论证等方法搬上法庭,在发现事实的同时着意展示过程及其问题,以概率论揭示法庭认知的系统性错误,以故事呈现法庭事实认定的真相,以论证表现法庭上的对立冲突。然而,新兴司法证明模式凭借认识论优势追求过程可视化的同时,也暴露了其在价值论方面的缺陷。概率模式与诉讼程序存在理念上的冲突,故事模式与证明标准的价值目标存在背离,论证模式不能完全体现证明责任规则的价值选择。有鉴于此,我国未来的司法证明模式可在保留认识论优势的同时补足价值论短板,形成以认识论和价值论为共同基础,兼采多种认识论手段的混合型司法证明模式。
史长青
关键词:司法证明故事模式
督促程序的设计理念:诉讼还是非讼被引量:18
2015年
大陆法系的督促程序同时包含诉讼与非诉两种因素,落实到制度设计则表现为诉讼与非讼两种理念,分别以法国和德国为典型。法国的督促程序设计,虽是非讼的初衷,却有类似诉讼的开端、过程和结局,实行实质审查、当事人进行主义并赋予程序结果既判力,平行追求效率和公正,往往顾此失彼。德国的督促程序,是非讼的初衷,亦是非讼的过程和结局,自始至终追求效率,实行全程电子化操作,保持与诉讼程序、执行程序的适当距离。我国的督促程序偏重于诉讼理念,更重视公正价值,未来可通过制度微调达到效率、公平与案件数量的平衡发展。从历史维度看,诉讼化督促程序可谓督促程序的前生,与传统诉讼相伴而生,非讼化督促程序可谓督促程序的后世,正在推动现代诉讼迈入电子化时代。
史长青
关键词:督促程序诉讼理念
司法证明本体论:从可视化到正当化被引量:4
2020年
司法证明本体论主要解决性质和手段两大问题。司法证明的性质一直存在数学性与非数学性、原子主义与整体主义以及科学性与人文性之争。性质之争在手段上呈现的是追求证明可视性与保持证明模糊性两种进路。关于司法证明的可视化追求,从边沁的说服刻度表,到威格摩尔的图示法,再到概率论,直至今天的人工智能算法,虽有层层递进之势,终因技术与伦理的双重制约,共识非短时间内所能达成。鉴于司法证明的模糊状态仍将长期持续,模糊证明的正当化就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司法证明正当化既要考虑当事人的利益又要兼顾社会的公平正义,因此采原子主义与整体主义相向而行的做法。以当事人为中心进行具体证据的个别化检验,以法官为中心进行整体证据的融贯性检验。从而使司法证明的过程和结果既能为当事人接受,也能获得全社会的普遍认可。
史长青
关键词:可视化正当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