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彦鹏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电穿孔
  • 4篇脉冲电场
  • 4篇穿孔
  • 2篇动态过程
  • 2篇肿瘤
  • 2篇肿瘤治疗
  • 2篇细胞
  • 1篇单细胞
  • 1篇等效
  • 1篇等效电路
  • 1篇电场
  • 1篇有限元
  • 1篇数值模拟
  • 1篇体膜
  • 1篇球形
  • 1篇阻抗
  • 1篇阻抗分析
  • 1篇阻抗谱
  • 1篇微孔
  • 1篇微流体

机构

  • 7篇重庆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第...

作者

  • 7篇姚陈果
  • 7篇吕彦鹏
  • 6篇赵亚军
  • 6篇刘红梅
  • 5篇董守龙
  • 2篇米彦
  • 1篇李成祥
  • 1篇刘晓云
  • 1篇贡凌宇
  • 1篇王晓娟
  • 1篇徐进

传媒

  • 4篇高电压技术
  • 1篇电工技术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阻抗谱的脉冲电场诱导兔肝脏组织不可逆电穿孔程度评估新方法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不可逆电穿孔肿瘤消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已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而得到验证,新近发展起来的高频不可逆电穿孔肿瘤消融新方法兼具传统不可逆电穿孔的优势和缓解肌肉收缩的长处,然而目前对其作用机理还未深入研究。为此,从阻抗谱分析角度分析了高频不可逆电穿孔与传统不可逆电穿孔组织消融的差异性,研究了相同剂量下高频不可逆电穿孔与传统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新西兰大白兔肝脏组织引起的组织阻抗谱变化,并通过等效电路的拟合提取了阻抗谱变化中的信息。研究结果表明:脉冲处理后组织阻抗谱显著变化,阻抗模在中低频段显著减小,阻抗角在中高频段从负值向零值方向变化;通过等效电路拟合发现,处理后显著变化的是细胞外液等效电阻,由于细胞膜穿孔而增加了新的与细胞外液等效电阻并联的电流通路;脉冲剂量相同条件下,传统不可逆电穿孔脉冲作用引起的细胞外液等效电阻变化最大,高频不可逆电穿孔作用下,脉冲宽度越宽,细胞外液等效电阻变化就越显著。因此,组织阻抗谱变化及由它得到的等效电路元器件值变化,可以有效地反映电穿孔程度,有望成为临床应用中检测不可逆电穿孔治疗效果的有效方式。
姚陈果赵亚军董守龙Suyashree Bhonsle吕彦鹏刘红梅马剑豪Rafael Davalos
关键词:阻抗谱肿瘤治疗等效电路脉冲电场
基于测量信号反馈的不可逆电穿孔动态过程数值模拟及分析
姚陈果刘红梅董守龙赵亚军吕彦鹏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球形单细胞及不规则真实细胞电穿孔动态过程仿真被引量:10
2016年
为深入研究脉冲电场对细胞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推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考虑胞内细胞器的单细胞五层介电模型,从2维和3维的角度研究分析了脉冲电场诱导细胞发生电穿孔的动态过程。同时,鉴于理论球形细胞与真实细胞结构的差异,建立不规则细胞介电模型,讨论分析脉冲电场作用于理论球形细胞与真实细胞电穿孔效应的差异。仿真结果表明:在1.5 k V/cm、10μs脉冲电场作用下,细胞膜上跨膜电位升高达到穿孔跨膜电位阈值(1 V)后发生穿孔,孔密度急增(达到1016数量级),电导率随着时间快速增加,从而进一步改变跨膜电位的分布,穿孔区域由正对电极的点逐渐往四周扩展,最终穿孔区域达到整个表面积的71.4%。而不规则细胞下的跨膜电位、电导率等分布较复杂,不再具有对称分布性,对于畸形度较大的细胞则必须考虑其形状的影响。仿真结果合理解释了脉冲作用下单细胞电穿孔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分析复杂细胞系统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推进了脉冲电场的临床应用。
姚陈果刘红梅赵亚军米彦吕彦鹏徐进
关键词:有限元电穿孔脉冲电场跨膜电位
基于测量脉冲反馈信号的组织电穿孔动态过程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为深入研究脉冲电场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机制,通过在脉冲处理全过程施加低压测量脉冲的方式,探究了组织电穿孔过程的动态变化,分析了组织的电容效应、电穿孔过程中的形成与释放。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组织作为电阻电容性负载,在脉冲电场作用下发生复杂电穿孔形式(可逆电穿孔、不可逆电穿孔),脉冲参数大小可调控所诱导发生的电穿孔形式,在传统脉冲(脉冲宽度为100μs,重复频率为1 Hz,电场强度为100~1 000 V/cm)作用下,随着脉冲个数增加,电穿孔程度增加,组织由可逆电穿孔向不可逆电穿孔形式转变;同时,脉冲期间电穿孔的释放主要发生在ms级时间内,1 s时间后以不可逆电穿孔占主导形式。综上所述,通过测量脉冲反馈信号的分析进一步了解了脉冲与生物组织或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建议通过此反馈信号来建立电穿孔效果实时评估体系,结合实际的电场分布、热场分布以及电穿孔消融阈值,从而更加准确地模拟脉冲电场作用下的处理效果,为进一步深入了解脉冲电场作用下组织的生物电效应,推进脉冲电场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姚陈果刘红梅董守龙赵亚军吕彦鹏马剑豪
关键词:电穿孔脉冲电场反馈信号
高频双极性脉冲诱导SKOV–3细胞生物电效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不可逆电穿孔技术以其非热、微创的独特优势而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但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消融不彻底与肌肉收缩这2个问题;高频双极性脉冲作为新式脉冲形式可在肿瘤组织中产生均匀电场来解决肌肉收缩难题,同时与传统脉冲相比能有效缓解肌肉收缩。为此,以SKOV–3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采用JC–1荧光探针分子观察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凋亡蛋白表达。研究发现:传统单极性脉冲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机理主要是对细胞膜的不可逆破坏,继而导致细胞坏死;ns高频双极性脉冲虽然与传统脉冲具有相同的电场强度与高电平时间,但却不能有效杀死肿瘤细胞;而μs高频双极性脉冲不仅能有效诱导细胞坏死,而且通过活性检测发现也可能诱导细胞凋亡;进一步研究发现,μs高频双极性脉冲能作用于线粒体使线粒体膜电位崩溃;同时也检测出BAX、BCL–2、Caspase–3和Caspase–9凋亡蛋白的表达。该研究结果表明μs高频双极性脉冲不仅可诱导细胞坏死,而且可启动线粒体凋亡程序来杀死细胞。
吕彦鹏姚陈果董守龙赵亚军刘红梅马剑豪刘晓云王晓娟杨莹
关键词:肿瘤治疗细胞坏死线粒体膜电位
基于能量概率与微孔力模型的脉冲电场对细胞电穿孔动态过程的仿真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采用Matlab软件基于跨膜电压、微孔半径以及孔的受力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分析来模拟细胞在1 k V/cm、100μs脉冲期间电穿孔动态变化过程。采用的模型相比传统模型有两点明显的改进:第一,利用微孔能量的概率模型判断微孔半径变化的初始时间,当脉冲电场注入的能量大于微孔的最大能量的概率超过0.99时,微孔半径开始变化;第二,建立微孔受力模型来描述微孔的发展和分布,提出新的参数-孔冲量来决定微孔的大小。结果表明,除了极点不发生穿孔外,细胞膜都发生电穿孔,细胞膜大部分区域的微孔的受力接近于0,孔径基本区域稳定,不发生变化;但靠近极点附近的小部分区域孔径受力为正值,如果延长脉冲时间,孔径仍然在发展。此模型可以用来判断微孔的形成与预测微孔的发展。
姚陈果吕彦鹏赵亚军董守龙刘红梅
关键词:电穿孔
基于微流控电穿孔芯片的微秒脉冲作用下的黑色素瘤细胞阻抗变化研究
不可逆电穿孔(IRE)通过将电场施加在细胞上造成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永久性的改变,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相比于传统的电穿孔,微流控电穿孔(MEP),因为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尺寸,提供了诸如减少焦耳热效应,pH稳定和电参数可控制等...
姚陈果贡凌宇吕彦鹏米彦李成祥
关键词:微流体均匀电场阻抗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