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玉琴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 2篇细胞淋巴瘤
  • 2篇NK/T细胞
  • 1篇单抗
  • 1篇一线治疗
  • 1篇预后
  • 1篇左旋门冬酰胺...
  • 1篇酰胺酶
  • 1篇外鼻
  • 1篇利妥昔
  • 1篇利妥昔单抗
  • 1篇疗效
  • 1篇疗效比较
  • 1篇疗效比较研究
  • 1篇淋巴瘤患者
  • 1篇门冬酰胺酶
  • 1篇弥漫
  • 1篇弥漫大B细胞...

机构

  • 3篇教育部
  • 1篇福建省肿瘤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江西省肿瘤医...
  • 1篇北京医院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湖南省肿瘤医...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3篇朱军
  • 3篇宋玉琴
  • 1篇何侠
  • 1篇李高峰
  • 1篇乔学英
  • 1篇张利玲
  • 1篇曹建忠
  • 1篇伍钢
  • 1篇石梅
  • 1篇黄慧强
  • 1篇张玉晶
  • 1篇吴君心
  • 1篇金璿
  • 1篇侯晓荣
  • 1篇林宁晶
  • 1篇朱苏雨
  • 1篇应志涛
  • 1篇曲宝林
  • 1篇朱远
  • 1篇张福泉

传媒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FcγRⅢa 158V/F多态性与含利妥昔单抗方案一线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的关系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Fcγ受体Ⅲa(FcγRⅢa)158V/F多态性对接受含利妥昔单抗(RTX)免疫化学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65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一线接受中位6(1~8)个周期R-CHOP(RTX、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治疗,采用巢式PCR联合Sanger测序法检测其FcγRⅢa 158V/F基因型,分析FcγRⅢa 158V/F多态性与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265例患者中共有FcγRⅢa 158V/F基因V/V型27例(10.2%)、V/F型107例(40.4%)和F/F型131例(49.4%),各基因型分布仅与性别有关(P<0.05),与年龄、分期、分子分型、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国际预后指数(IPI)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V/V型、V/F型及F/F型DLBCL患者化疗的总有效率(RR)分别为85.2%、84.1%和8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获中位随访60.7(0.8~109.5)个月,265例中103例(38.9%)出现疾病进展或复发,77例(29.1%)死亡。F/F型与V/F及V/V型患者相比,5年无进展生存率(61.1%vs.62.4%,P=0.757)和5年总生存率(69.2%vs.74.2%,P=0.27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在Ⅰ~Ⅱ期亚组中,F/F型和V/V+V/F型的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5.9%和75.9%(P>0.05),V/V+V/F型的5年总生存率为94.7%,高于F/F型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Ⅲ~Ⅳ期亚组各基因型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一线接受含RTX方案的DLBCL患者,FcγRⅢa 158V/F多态性不能预测其疗效及预后,但在早期DLBCL亚组中FcγRⅢa 158V/F基因多态性有可能作为预测疗效的标志。
金璿邓丽娟王宵旰丁宁宋玉琴朱军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FC受体利妥昔单抗疗效比较研究
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和预后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收集2001年1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淋巴瘤协作组数据库中159例原发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和预后。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多原发于皮肤软组织(106/159,66.7%)和胃肠道(31/159,19.5%)。Ann ArborⅢ~Ⅳ期和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的患者比例较高,分别为64.2%(102/159)和47.8%(76/159)。全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为43.6%,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7.9%。原发皮肤软组织和胃肠道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1.0%和59.4%(P=0.28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24.8%和48.3%(P=0.109)。综合治疗较单纯化疗提高了全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58.4%和33.9%,P=0.001)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40.7%和20.7%,P=0.008)。LDH升高、Ann Arbor分期和≥2个结外部位受侵为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DH升高和≥2个结外部位受侵为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失败模式以远处结外器官复发进展为主。结论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较差的预后,放疗或手术±化疗较单纯化疗可能提高上呼吸消化道外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
赵雨婷王颖亓姝楠杨勇何侠张玉晶黄慧强张利玲伍钢曲宝林钱立庭侯晓荣张福泉乔学英汪华李高峰朱远曹建忠吴君心吴涛朱苏雨石梅徐利明袁智勇苏航宋玉琴朱军李晔雄
关键词:NK/T细胞淋巴瘤化学治疗预后
非上呼吸消化道原发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了解非上呼吸消化道原发NK/T细胞淋巴瘤(NUAT-NKT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方法 收集44例NUAT-NKTC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疗效及生存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4例患者中男31例,女13例,中位年龄39(15~ 82)岁,Ⅲ/Ⅳ期者27例(61.4%).就诊时主要症状为皮肤肿物(21/44)、腹痛(11/44)、睾丸肿大(3/44)及间断咳嗽(2/44)等.存在B症状者28例(63.6%),ECOG评分≥2分者12例(27.3%),IPI评分≥3分者18例(40.9%),LDH升高者占48.8%(21/43).全组患者均接受化疗为主的治疗,中位随访13.5(0.3~ 1210)个月,共有32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54.1%.按照一线治疗方案分组:CHOP或CHOPE方案治疗组26例,完全缓解(CR)5例(19.2%),其中有19例患者接受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为主的挽救化疗,9例(47.7%)获CR,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3个月 ;L-ASP为主的方案一线治疗组18例,CR 10例(55.6%),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后者较前者CR率提高(P=0.015),但两组患者总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4)结论 NUAT-NKTCL侵袭性强,患者起病时分期晚.与传统方案比较采用L-ASP为主的方案可提高NUAT-NKTCL患者的疗效,但其长期生存与上呼吸消化道原发患者相比仍不理想,需要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
林宁晶宋玉琴郑文涂梅峰谢彦王小沛应志涛平凌燕张晨刘卫平朱军
关键词:左旋门冬酰胺酶存活率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