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朋伟

作品数:15 被引量:97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毒
  • 3篇轮状
  • 3篇轮状病毒
  • 3篇儿童
  • 3篇腹泻
  • 3篇病毒感染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轮状病毒腹泻
  • 2篇感染性
  • 2篇感染性腹泻
  • 2篇病例
  • 2篇病原学
  • 1篇登革热
  • 1篇登革热流行
  • 1篇冬春
  • 1篇冬春季节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猩红热

机构

  • 13篇苏州市疾病预...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长春市疾病预...
  • 1篇张家港市疾病...
  • 1篇苏州市第五人...
  • 1篇苏州市卫生计...

作者

  • 13篇崔朋伟
  • 10篇陈立凌
  • 5篇包林
  • 4篇谭亚运
  • 4篇张钧
  • 3篇庞媛媛
  • 2篇刘成
  • 2篇陈海燕
  • 1篇傅卓华
  • 1篇刘娜
  • 1篇陶育晖
  • 1篇付建光
  • 1篇金玉
  • 1篇赵秀萍
  • 1篇艾静
  • 1篇赵艳秋
  • 1篇邵海枫
  • 1篇黄金龙
  • 1篇李静欣
  • 1篇刘芳

传媒

  • 6篇江苏预防医学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国际病毒学杂...
  • 2篇预防医学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灰色模型GM(1,1)在苏州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伤寒副伤寒发病趋势,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管理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根据苏州市2009—2021年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数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灰色模型GM(1,1)模型,并进行发病率预测。结果2009—2021年苏州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率,2009年最高(14.264/万),2021年最低(1.177/万),其他年份在1.306/万~6.818/10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χ^(2)_(趋势)=194.714,P<0.001)。建立GM(1,1)模型:■。拟合检验显示模型拟合精度好(C=0.143,P=0.923),预测2022—2024年苏州市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分别为0.984/万、0.845/万、0.726/万,呈缓慢下降态势,符合整体发病趋势。结论GM(1,1)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苏州市伤寒副伤寒发病趋势,预测2022—2024年全市发病率继续呈下降趋势。
崔朋伟杭惠沈严章陈立凌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发病率
2011—2019年苏州市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分析2011—2019年苏州市登革热流行特征,为防控登革热疫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11—2019年苏州市登革热报告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登革热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输入来源、病原学特征和发病就诊情况。结果2011—2019年苏州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53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5),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556/10万。男女性别比为2.53∶1,年龄以21~<51岁为主,44例占83.02%。职业以家务及待业者为主,23例占43.40%。报告病例集中在6—11月,44例占83.02%。均为输入病例,境外输入52例,占98.11%;其中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输入50例,占94.34%。登革病毒血清型以1型和2型为主,各6例。首次就诊以三级医疗机构为主,34例占64.15%。病例发病到初诊、初诊到确诊、发病到确诊的时间间隔中位数分别为1.0 d、5.0 d和7.0 d。病毒血症期确诊14例,占26.42%。结论2011—2019年苏州市登革热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报告集中于6—11月;均为输入病例,输入来源以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为主;登革病毒1型和2型为优势型别。
崔朋伟包林董泽丰陈立凌张钧
关键词:登革热输入病例
2015—2019年苏州市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5岁以下儿童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腹泻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5—2019年在苏州某儿童医院住院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1634份,进行RVA/诺如病毒GІ/诺如病毒GΠ核酸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对RVA阳性标本进行札如病毒/腺病毒/星状病毒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和G、P分型。同时收集患儿的人口学、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结果检出RVA核酸阳性标本426份,检出率为26.01%,其中350份为单一RVA感染,混合感染76份,混合感染以RVA合并诺如病毒为主。RVA检出率高峰为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检出率与气温成负相关。13~18月龄和19~24月龄组检出率较高,24月龄以下患儿占所有阳性患儿的85.55%(365/426)。RVA阳性组发生水样便和入院前呕吐的比例高于RVA阴性组,且呕吐次数更多。G9P[8]为优势基因型,感染不同基因型的患儿临床症状未见明显差异。结论RVA是苏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原体,需在冬春季加强2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防控。
包林艾静付建光陈海燕刘成崔朋伟王笛董泽锋张洪明
关键词:轮状病毒病毒性腹泻儿童
2018—2020年苏州市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及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22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和流行特征,为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2020年在苏州市某国家级哨点监测医院开展感染性腹泻病原主动监测,对病例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粪便标本,对所有标本进行5种病毒和6类细菌检测和分型(群)。结果共纳入感染性腹泻病例999例,病原检出率为36.34%,病毒检出率为31.41%,细菌检出率为6.31%,多病原混合感染检出率为4.8%。检出率排前3位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17.92%、诺如病毒12.51%和沙门菌3.4%。轮状病毒腹泻和诺如病毒腹泻均高发于7~24月龄儿童,分别于冬季和冬春季形成发病高峰。细菌性腹泻未见明显季节和年龄组分布特征。多病原混合感染以病毒-病毒为主,轮状病毒G9[P]8占绝对优势,诺如病毒以2型占绝对优势。结论2018—2020年苏州地区5岁以下儿童感染性腹泻主要由病毒引起,其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本地的优势病原体,病毒性腹泻具有明显的人群分布和季节性特征。细菌性腹泻的优势病原体是沙门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须在全年全年龄段加强防控。
包林王迪崔家瑞陈海燕崔朋伟陈立凌
关键词: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学
苏州市2015-2018年孕产妇季节性流感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2015-2018年苏州市孕产妇季节性流感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15-2018年在苏州市开展的孕产妇人群流感随访队列资料,描述队列人群的基本情况和流感病毒感染后的临床特征,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产妇实验室确诊流感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招募19006名孕产妇,其中实验室确诊流感病例479名,A(H3N2)(42.8%)为主要的病毒亚型。在有流感流行期暴露风险的人群中,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或者其丈夫户籍在苏州市、职业为保育员及保姆、除本人外家中常住人口>2人、在苏州市有医疗保险、在苏州有生育险、纳入时为孕晚期、近一个月有过咳嗽、第一次怀孕、已有孩子、怀孕前后户外时间比以前多、怀孕前后戴口罩频率比以前多、怀孕前后聚会频率有改变均与孕产妇流感病毒感染有关,其中第一次怀孕、怀孕前后户外时间比以前多、怀孕前后戴口罩频率比以前多、怀孕前后聚会频率有改变为保护因素;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中常住人口>2人(aOR=1.24,95%CI:1.01~1.52)、孕晚期(aOR=1.56,95%CI:1.26~1.91)是孕产妇感染流感病毒的危险因素。结论家中常住人口数较多及孕晚期的孕产妇更要注意预防季节性流感。
冯倩张媛媛包林庞媛媛谭亚运崔朋伟张钧陈立凌
关键词:流感孕产妇影响因素
南京市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经济负担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了解南京市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经济负担,并为是否将轮状病毒疫苗纳入我国常规计划免疫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5岁以下急性腹泻门诊病例和住院病例作为调查对象,根据粪便检测结果确定轮状病毒阳性病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其就诊期间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进而评估南京市轮状病毒腹泻的经济负担.结果纳入轮状病毒腹泻的门诊病例和住院病例分别为236例和87例.轮状病毒腹泻门诊病例和住院病例的次均总费用分别为970元和7868元.估计南京市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门诊总费用为每年7.1千万元,住院总费用为每年1.4千万元.结论轮状病毒腹泻对南京市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应考虑给5岁以下儿童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李静欣崔朋伟陶育晖金玉刘娜
关键词: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经济负担
苏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既往感染者再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2023年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的再感染率,比较分析再感染者和初次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方法对2020年1月22日至2022年11月8日苏州市报告的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开展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8日新冠病毒感染情况问卷调查。1∶2成组匹配,从苏州市新冠病毒感染社区随访队列人群中选取与再感染者居住社区、年龄组和性别相同的初次感染者,采用χ^(2)检验比较再感染者和初次感染者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和预后情况。结果既往感染者的再感染率为13.01%(147/1130);初次感染1~6个月未发现再感染者,距初次感染间隔时间7~12个月和≥24个月者再感染率分别为10.59%(95/897)和45.61%(52/114)。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4剂次的既往感染者再感染率最低(9.09%,1/11)。再感染者感染后出现的主要症状与初次感染者基本相同,除干咳、恶心/纳差和其他症状外,其余各项临床症状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高体温低于初次感染者且发热持续时间短。再感染者的就诊率为4.08%(6/147),低于初次感染者的11.56%(34/294)。再感染者感染后核酸/抗原转阴时间和自我感觉明显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时间短于初次感染者。结论新冠病毒既往感染者中存在再感染,再感染距初次感染的间隔时间和疫苗加强免疫4剂次是再感染率的影响因素;再感染者较初次感染者就诊率低,症状较轻、感染后恢复更快。
张媛媛杭惠许倩刘成谭亚运崔朋伟包林刘慧路珊珊徐凤庞媛媛田歌张钧朱杰陈立凌
关键词:再感染
2010—2019年苏州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了解2010—2019年苏州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10—2019年苏州市猩红热疫情及发病趋势。结果苏州市2010—2019年累计报告猩红热病例4509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4.39/10万,发病率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747.215,P<0.01)。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发病呈现双峰分布,5—6月为春季高峰(占29.63%),11—12月为冬季高峰(占26.90%)。全市10个市、区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依次为昆山市、吴江区、张家港市(占45.49%);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依次为工业园区(7.63/10万)、虎丘区(6.16/10万)、太仓市(5.69/10万)。男性发病率(5.32/10万)高于女性(3.4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431,P<0.01);发病年龄以<15岁人群为主,共4481例(占99.38%),其中5~<10岁学龄组病例占72.66%;职业以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累计报告病例4477例(占99.29%)。结论2010—2019年苏州市猩红热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冬春季是猩红热高发季节,应加强疫情监测,开展猩红热病原分型研究。
崔朋伟杭惠陈立凌
关键词: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
新冠大流行后的免疫负债被引量:2
2023年
免疫负债是指人群对某种特定病原体长时间低剂量或无暴露导致的群体性保护性免疫力不足、易感性提高的现象。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世界各国实施了以旅游限制、增加社交距离、佩戴口罩为主的防控措施,但这些措施同时也减少了人群对其他传染病病原体的暴露机会,导致人群预存的免疫水平降低,会对其他传染病的流行造成潜在影响,即免疫负债。随着新冠病毒逐渐进入低流行水平,人群恢复正常生活和出行,佩戴口罩、增加社交距离等行为发生转变,免疫负债带来的影响逐步凸现,可能导致部分传染病出现反弹或高流行水平。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探讨免疫负债产生原因以及所带来的传染病反弹现象,旨在为后疫情时代传染病防控提供风险提示和工作方向。
冯倩张媛媛崔朋伟陈立凌
关键词:传染病
2011—2020年苏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特征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分析2011—2020年苏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谱构成,为其他感染性腹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11—2020年苏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以及病原谱构成。结果2011—2020年苏州市累计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32677例,无死亡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77/10万,呈上升趋势(P<0.05)。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6.45/10万,高于女性的24.84/10万(P<0.05);发病年龄以0~<3岁为主,26897例占82.31%;主要为散居儿童,28094例占85.97%。发病时间呈明显季节性,高峰为11月至次年1月,14456例占44.24%。虎丘区报告发病率最高,为47.31/10万;太仓市报告发病率最低,为5.87/10万。32677例报告病例中,确诊病例23182例,占70.94%;临床诊断病例9495例,占29.06%。5659例明确备注病原体病例中,病毒性感染占91.45%,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细菌性感染占8.55%,以沙门菌感染为主。结论2011—2020年苏州市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高峰为11月至次年1月,3岁以下散居儿童为高发人群,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建议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开展针对性防控工作。
崔朋伟杭惠沈严章覃江纯陈立凌
关键词: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原谱轮状病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