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颌骨
  • 3篇骨折
  • 2篇腮腺
  • 2篇颌间
  • 2篇颌间牵引
  • 2篇髁突
  • 2篇下颌
  • 2篇疗效
  • 2篇口腔
  • 2篇核磁共振
  • 2篇核磁共振成像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第三磨牙
  • 1篇多形
  • 1篇多形性
  • 1篇多形性腺瘤
  • 1篇牙拔除
  • 1篇牙拔除术

机构

  • 9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长宁区...

作者

  • 9篇李耀俊
  • 9篇忻文雷
  • 8篇黄远亮
  • 6篇阮征
  • 6篇厉祯
  • 2篇魏巍
  • 1篇沈敏华
  • 1篇袁晓晔
  • 1篇邱甜甜
  • 1篇王磊
  • 1篇周晓燕
  • 1篇张学斌

传媒

  • 9篇口腔颌面外科...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腮腺腺淋巴瘤MRI及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MRI及病理表现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6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MRI影像学特征及其相关病理学改变。结果:26例患者年龄45~82岁,平均54.5岁。吸烟者23例(88.5%),男女比例5.5:1。双侧发病8例,占30.8%。共有病灶34个,其中位于腮腺后下极者31个(91.2%)。MRI检查结果31个(91.2%)病灶在T1WI为中等偏低信号,局部见更低信号;29个(85.3%)病灶在T2WI表现为高等混杂信号。所有病例增强扫描后均有不同程度不均匀强化,稍高于正常腮腺。结论:腮腺腺淋巴瘤好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与吸烟关系密切,多位于腮腺后下极,有双侧多发的特点,MRI检查更利于术前诊断。
阮征李耀俊忻文雷王磊黄远亮
关键词:腺淋巴瘤腮腺核磁共振成像
腮腺多形性腺瘤核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病理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6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MRI特征及其相关病理学改变。结果:6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中59例位于浅叶,4例位于深叶,3例同时位于浅叶及深叶;63例(95.5%)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的MRI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李耀俊忻文雷邱甜甜阮征黄远亮
关键词:腮腺多形性腺瘤
两种拔除下颌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方法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9
2010年
目的:分析两种拔除下颌埋伏阻生第三磨牙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门诊30例46颗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采用锤凿法和涡轮钻法去骨术拔除,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方法拔牙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局部肿胀程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合理的去骨设计和熟练的操作能缩短下颌水平阻生智齿的拔除时间,减轻术后局部肿胀反应。
李耀俊忻文雷阮征厉祯魏巍黄远亮
关键词:牙拔除术微创
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探讨开窗减压术在颌骨囊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对18例颌骨囊肿病例在囊肿摘除术前进行开窗减压术,观察6个月,通过CBCT等测量囊腔周围骨质再生情况及囊肿大小变化。结果:18例颌骨囊肿经减压术6个月后,囊肿体积明显缩小,原压迫吸收的骨质再生,颌骨外形逐渐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具有操作简单,能最大程度保留颌骨的外形及功能,减小手术创伤。
忻文雷阮征周晓燕李耀俊
关键词: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
下颌升支垂直截骨内固定术治疗髁突高位骨折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比较手术和非手术方法治疗单侧下颌骨髁突高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髁突高位骨折患者,其中10例行下颌升支截骨内固定术+颌间牵引术(手术组),其余9例单纯行颌间牵引术(非手术组),随访0.5~1年。结果:手术组和非手术组之间比较,开口度及前伸运动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侧方运动度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下颌骨平面不对称,X线片显示髁突的解剖位置欠佳。手术患者,下颌下区存在线形疤痕,但下颌骨平面对称,X线片显示患侧髁突与健侧形态相似。19例中无1例出现明显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结论:采用下颌升支垂直截骨内固定术+颌间牵引术治疗下颌骨髁突高位复杂骨折,兼顾美观和功能,手术简便,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李耀俊阮征忻文雷厉祯魏巍黄远亮
关键词:髁突骨折内固定术颌间牵引
口腔颌面部骨折8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0
2010年
目的:总结分析我科2006年以来3.5年中口腔颌面部骨折诊治体会。方法:对88例口腔颌面部骨折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部位、类型、治疗方式等。结果:下颌骨骨折72例(82%),上颌骨骨折10例(11%),颧骨骨折6例(7%)。交通事故伤38例(44%),其中机动车致伤26例(30%),非机动车致伤12例(14%);他伤18例(占20%);意外伤32例(36%)。本组病例中10例单纯采用非手术钛牵引钉颌间牵引方法治疗,54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钛板钛钉内固定治疗,余24例为钛钉颌间牵引下切开复位内固定。结论:颌面部骨折多因交通事故所致,且多发于下颌骨。钛钉颌间牵引内固定术是一种良好的治疗颌骨骨折的方法。
忻文雷李耀俊厉祯黄远亮
关键词:颌面部颌骨骨折颌间牵引
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治疗方法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28侧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患者,分别进行保守治疗10例(后牙垫+前牙区颌间弹性牵引,或不处理骨折仅张口训练和观察)和手术治疗14例(髁突复位内固定+颌间牵引,下颌升支后缘离断髁突复位固定+颌间牵引),随访观察0.5~6年,对患者的自我感觉(疼痛)、开口度、咬合关系、下颌骨前伸和侧方运动、面神经功能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4例随访患者中,经过评估后保守治疗的10例各项观察指标恢复良好,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各项观察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治疗前应进行综合评估,骨折移位不显著且无严重功能障碍的采用保守治疗效果较好,下颌升支后缘离断髁突复位固定的方法应慎用。
李耀俊阮征张学斌忻文雷厉祯黄远亮
关键词: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真空热压膜牙托在口腔腭部手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热压膜牙托在口腔腭部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根据腭部手术的特点和治疗原则,设计制作牙托,应用于20例患者,术后进行观察。结果:90%(18例)的患者的耐受性、牙托的固位性及切口的愈合情况均较满意。结论:本方法简单、美观舒适、实用,可有效地保护手术部位,促进组织愈合。
厉祯李耀俊忻文雷王磊黄远亮
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被引量:2
2013年
患者女性.22岁。2011-12—12因右侧上颌肿胀半月入院。患者半月前发现右侧面部逐渐肿胀,无明显疼痛.牙槽黏膜表面可见一白色脓点。在当地医院就诊予以局部穿刺.脓点消失。CT检查怀疑左侧上颌实囊肿.遂来我院进一步检查治疗。患者曾在外院接受左侧上颌窦囊肿摘除术(1997)、右侧上颌骨囊肿摘除术(2002)和左侧上颌窦根治术(2007)。
沈敏华厉祯忻文雷袁晓晔黄远亮李耀俊
关键词:基底细胞痣综合征病例报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