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力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云南联合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哲学宗教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堆积体
  • 2篇水库
  • 2篇稳定性
  • 1篇灯盏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演化
  • 1篇应力应变
  • 1篇应力应变分析
  • 1篇震区
  • 1篇山高
  • 1篇渗流
  • 1篇石流
  • 1篇水库坍岸
  • 1篇碎屑
  • 1篇碎屑流
  • 1篇坍岸
  • 1篇体变形
  • 1篇泥石
  • 1篇泥石流
  • 1篇细粒土

机构

  • 5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四川省地质矿...
  • 1篇四川水利职业...

作者

  • 5篇方力
  • 4篇胡卸文
  • 2篇韩玫
  • 2篇吴建利
  • 2篇梁敬轩
  • 1篇杨绍平
  • 1篇顾成壮
  • 1篇叶正晖
  • 1篇潘聪

传媒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四川水力发电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汶川震区桃关沟2013-07-10泥石流成灾机理被引量:21
2015年
针对2013年7月10日持续强降雨导致汶川震区桃关沟暴发特大型泥石流,通过现场勘查和试验,分析了桃关沟泥石流暴发的物源、降雨和地形条件,研究了泥石流的起动、流通和堆积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对沟域内岩土体的震动破坏是震后泥石流频繁暴发的根源,其成灾机理体现出崩滑物源、坡面物源和沟道物源三者的启动及相互叠加,从发展趋势看,桃关沟泥石流正处于高频发育阶段,仍存在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
胡卸文韩玫梁敬轩潘聪方力吴建利
关键词:泥石流降雨
宝兴河硗碛水库咔日沟3号堆积体坍岸机理及稳定性研究
硗碛水库为宝兴河流域龙头水库,坐落于宝兴县硗碛乡,咔日沟3号堆积坍岸变形体位于硗碛水库咔日沟左岸。水库蓄水后水位频繁变动导致该堆积体岸坡出现一系列变形破坏,对坡上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威胁位于堆积体上公路来往车...
方力
关键词:渗流稳定性
文献传递
大型深厚缓坡细粒土堆积体水库坍岸机理研究
2021年
四川宝兴河硗碛水电站库区自水库蓄水以来,库区岸坡坍岸发育,其中位于蚂蟥沟内的蚂堆5号堆积体属于早期冻融堆积细粒土,地形坡度在10°左右。该类土按水下稳定坡角分析认为应该处于稳定状态,但是该大型堆积体在每年的库水变化过程中,坍岸变形严重且规模大,严重威胁库区环湖公路运营安全。结合野外勘察及钻孔揭露,查明了蚂堆5号堆积体地质结构,构建了相应地质模型。采用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算法全过程模拟其在水库运营期间地下水渗流场的动态变化过程,以此为基础分析堆积体坍岸变形和稳定性演化特点。研究表明:该堆积体坍岸变形主要发生在库水位下降期间,且呈明显的牵引式失稳模式,变形趋势与监测点实测数据相符。堆积体坍岸变形破坏及强烈与否主要受库水位变动条件下的坡体内地下水渗流场动态变化控制。
方力胡卸文
关键词:水库坍岸细粒土稳定性
四川汉源二蛮山高速滑坡-碎屑流基本特征及地质演化被引量:8
2014年
2010-07-27凌晨,四川省汉源县万工集镇后山因持续暴雨而突发高位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最大滑程约1.4 km,启动时滑坡体约48×104m3,沿线裹挟和铲刮沟谷及其两侧边坡松散体,到达坡脚部位滑坡碎屑流体积增大至100×104m3,最终导致沿沟的双合村一组5户20名村民失踪及下游万工集镇部分房屋被掩埋而倾倒破坏。滑坡启动区发育于万工集镇后侧二蛮山大沟内,沟左侧为二叠系灰岩(P1y),顺坡倾向沟内;右侧为强风化的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P2β),节理极发育;沟内早期堆积物丰富,特别是沟上游还存在一大型古滑坡体;这些不稳定物源在有利地形条件及降雨诱发下极易形成滑坡。原始沟谷上游高位陡峭地形导致山体具备高位潜在势能,具备形成高位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的地形条件。2010-07-24—26的降雨是触发此起特大灾害的主要原因,累计降雨量达163 mm,在水的作用下启程剧动并高速下滑。采用将今论古的地质方法,从地质构造、地层序列、岩体坡体结构及坡体变形等角度研究了二蛮山滑坡孕育的地质演化史,再现了滑坡区域历史时期中重要的地质活动过程。
顾成壮胡卸文方力杨绍平罗春红
关键词:碎屑流地质演化
强震下紫坪铺坝前大型古滑坡体变形破坏效应被引量:3
2016年
为探究"5·12"汶川地震中几乎所有大型古滑坡堆积体均保持整体稳定,只在局部坡度较陡及陡缓交界处发生滑塌的变形机制,以紫坪铺水利枢纽坝前左岸灯盏坪大型古滑坡堆积体为例,通过现场深孔监测资料及室内数值模拟分析了堆积体地震变形特征及应力应变分布情况.研究表明,灯盏坪古滑坡堆积体位移最大值出现于地表坡缘处,达150 mm;地震主要影响堆积体剪应力分布,造成灯盏坪前缘下部软化带内剪应力集中;基覆界面及微地貌是控制古滑坡体地震变形破坏模式的主导因素,并非所有古滑坡体均会被地震诱发整体复活,灯盏坪堆积体总体地形坡度为20°左右,基覆界面倾角为13°左右,地震不会触发其整体失稳,只在局部地形陡缓交界处及转折端发生变形破坏.
梁敬轩胡卸文韩玫方力吴建利叶正晖
关键词:应力应变分析变形破坏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