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佳琪 作品数:6 被引量:34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西沙石岛生物礁的矿物组成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13 2015年 通过对西科1井岩心碳酸盐岩样品进行矿物组成分析,来研究礁体的发育过程和古海洋环境的变化.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西科1井岩心碳酸盐岩的矿物由低镁方解石、高镁方解石、文石和白云石组成.矿物组成特征表明,井深35.4m处为一重要的地层界面或环境变化界面.在岩心(井深0~748m)中共识别出5个白云岩层,其中上新统莺歌海组一层(井深:289.3~312.3m,厚约23m),上中新统黄流组三层(分别位于井深:373.3~412.7m,厚约39.4m;424.7~450.6m,厚约26.1m;469.70~564.96m,厚约95.2m),中中新统梅山组一层(井深:615.20~636.96m,厚约21.7m).各层的白云岩化程度不尽相同,5层白云岩中白云石矿物含量的最大值在79.3%~100%之间.生物礁的发育主要受控于古海洋环境的变化,与古气候变化有关的海平面升降间接地控制了岛礁碳酸盐岩的白云岩化作用.石岛西科1井中的5层白云岩应该是在较长时间稳定环境条件下发育而成,主要应该是蒸发泻湖渗透回流作用下早期形成的方解石类碳酸岩白云岩化的结果,但并不排除混合水白云岩化作用的可能性. 翟世奎 米立军 沈星 刘新宇 修淳 孙志鹏 曹佳琪关键词:矿物组成 生物礁 海洋地质 西沙石岛西科1井生物礁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2015年 对西科1井生物礁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常量组分、微量及稀土元素含量等)分析,旨在探讨生物礁的形成演化以及所记录的环境变化信息.结果表明:西科1井岩心在井深36m附近存在地球化学参数的显著变化,暗示该深度是一处重要的地层界面或环境突变界面.岩心中的常量组分可以分为3类组合:以CaO为主,辅以K2O的原生碳酸岩组分,该组分对应的主要造岩矿物是方解石,代表了未经白云岩化的生物礁原生碳酸盐沉积;以MgO为主,辅以Na2O和P2O5,代表了白云岩化作用中的富集组分,反映了相对封闭的泻湖环境;以SiO2为主,加以Al2O3、TiO2、Fe2O3和MnO,代表造礁生物对这些组分的富集作用,但不能排除火山组分少量混入的可能性.相对于全球第四纪碳酸盐岩、上陆壳及页岩的平均值,岩心碳酸盐岩中大部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都较低.岩心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微量元素(RSE)含量较低,指示岛礁发育过程中大部分时期处于氧化环境条件下,而RSE含量在岩心中的大幅波动体现出氧化/还原环境的交替变化.微量元素含量、∑REE、∑LREE、∑HREE、LREE/HREE、δCe、δEu等地球化学指标在岩心中的分布与岩心样品的矿物组成无明显的相关性,说明成岩作用和白云岩化作用并没有造成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及特征指标的明显变化. 修淳 罗威 杨红君 翟世奎 刘新宇 曹佳琪 刘晓锋 陈宏言 张爱滨关键词:生物礁 碳酸盐岩 地球化学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钻井岩屑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沉积物源和环境的指示 被引量:4 2018年 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YL19A钻井岩屑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REE)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旨在研究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沉积物源及古环境变化。钻井岩屑样品的球粒陨石标准化REE配分模式总体呈轻稀土(LREE)富集、重稀土(HREE)亏损的右倾式,但在各时代地层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崖城组和陵水组岩屑呈明显的Eu正异常,而梅山组、三亚组和黄流组岩屑呈Eu的弱负异常,指示了沉积环境和沉积物源上的变化。在早渐新世时期,研究区物源以来自周边凸起的火山碎屑和陆源碎屑为主,沉积环境为海陆过渡相;自渐新世晚期开始,随着琼东南盆地全区发生海侵,研究区水深逐渐加大,沉积环境由海陆过渡相变为浅海相,物源变为远源陆源物质,并具有红河与海南岛多物源混合的特征,红河沉积物对物源的贡献相对较大,基性火山物质对物源的贡献减弱。YL19A钻井岩屑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在距今30、28.5、25.5和23.8Ma等地层界面处均发生明显的突变,对区域性构造运动事件有明显的响应。 姜龙杰 孙志鹏 翟世奎 刘新宇 尤丽 曹佳琪 张爱滨 毕东杰 张婉关键词:稀土元素特征 西沙岛礁白云岩化特征与成因模式分析 被引量:11 2016年 关于碳酸盐岩的白云岩化作用至今仍是一个争论颇大的科学问题。在2012-2013年期间,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在西沙石岛钻取了长达1 268.02m的"西科1井"岩心,在0-1 257.52m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的岩心中存在有7个白云岩层。本文基于西科1井岩心样品的矿物组成、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含量等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西沙岛礁特有的白云岩化作用过程。结果表明:西科1井7层白云岩在成因上与埋深和压实成岩作用无关,其分布与海平面下降的地质事件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白云岩层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白云岩成岩流体为浓缩的高盐度海水。根据白云岩层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礁滩潟湖环境下高盐卤水渗透回流作用的白云岩化模式:伴随海平面的升降,礁体处于淹没与暴露的交替之中,海平面下降导致了礁滩潟湖的形成,由于西沙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而使澙湖中海水盐度增高,最终形成富Mg卤水;澙湖中高盐度富Mg卤水在礁体内下渗和侧向扩散,Mg逐渐替代早期CaCO3晶格中Ca而形成白云石;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和礁体淹没与暴露的交替导致了钻井岩心多个白云岩层的形成。海平面升降直接控制了岛礁碳酸盐岩的发育和白云岩化作用,导致海平面升降的古气候变化在岛礁的形成发育中起到主导作用。 曹佳琪 张道军 翟世奎 罗威 修淳 刘新宇 张爱滨 毕东杰关键词:矿物学 地球化学特征 西沙石岛礁相白云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环境分析 被引量:8 2017年 西沙群岛是南海生物礁体系发育的典型地区,也是我国生物礁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的重点区域。对采自西沙石岛"西科1井"岩心7层共107个白云岩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REE)含量测试分析,旨在通过分析白云岩层的REE地球化学特征,探讨西沙岛礁白云岩的成岩环境及其与古气候事件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西沙石岛礁相碳酸盐岩中7层白云岩具有相似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含量、配分模式和元素异常等),表明其形成于相近的成岩环境;埋藏压实及其所导致的成岩作用未造成白云岩层中REE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白云岩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反映了白云岩化作用的成岩环境及成岩流体的性质;多种地球化学指标(REE、Sr含量和碳、氧同位素特征)表明,西沙岛礁白云岩主要形成于高盐海水作用条件下的低温偏氧化环境,潟湖环境下高盐卤水的渗透回流作用是导致白云岩层形成的主要形式;白云岩的形成在时间上与中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变冷事件相对应,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升降控制了岛礁白云岩层的分布;由于气候变冷在岛礁周围形成礁滩潟湖,相对封闭的潟湖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气候环境形成高盐度卤水,这种比重较大的高盐卤水沿孔隙下渗,交代蚀变早先形成的方解石类碳酸盐,从而形成了西沙岛礁中的白云岩层。 修淳 张道军 翟世奎 刘新宇 曹佳琪 毕东杰 陈奎关键词:稀土元素 成岩环境 古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隆升、琼东南盆地沉降和西沙岛礁发育之间的耦合关系 被引量:4 2017年 本文基于琼东南盆地15口钻井和西沙石岛岛礁"西科一井"的钻井资料,结合过井地震剖面,系统分析了琼东南盆地沉降(沉积充填)和西沙岛礁生长速率及其变化特征,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与琼东南盆地沉降和西沙岛礁发育之间的耦合关系,三者在发育时间和发育过程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且南海古海水中Sr同位素组成变化也表现出对青藏高原隆升速率变化很好的响应。相对于深水区,浅水区的沉积物堆积速率及其变化能够更好地反映盆地的沉降速率及其变化。琼东南盆地的沉降(沉积物堆积)和西沙岛礁的发育过程均可以分为3个阶段,分别对应于青藏高原的3个隆升期,时间自老到新分别为:23~16Ma BP、16~5.5 Ma BP、5.5 Ma BP至今。相比而言,岛礁的发育过程与青藏高原的隆升之间的耦合关系更为密切。在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期,相应发生盆地沉降(沉积充填或沉积物堆积)和岛礁生长速率的加快,同时对应发生了南海海水87Sr/86Sr比值的增大,说明青藏高原隆升可能是影响琼东南盆地乃至整个南海沉降(沉积充填)、岛礁发育和古海水Sr同位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 毕东杰 张道军 翟世奎 刘新宇 修淳 张爱滨 曹佳琪关键词:青藏高原隆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