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巧芳

作品数:1 被引量:21H指数:1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插入
  • 1篇导管插入术
  • 1篇置入中心静脉...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测量
  • 1篇中心静脉
  • 1篇中心静脉导管
  • 1篇外测量
  • 1篇外周
  • 1篇外周静脉
  • 1篇外周静脉置入
  • 1篇外周静脉置入...
  • 1篇经外周静脉
  • 1篇经外周静脉置...
  • 1篇经外周静脉置...
  • 1篇经外周静脉置...
  • 1篇静脉
  • 1篇静脉导管
  • 1篇PICC

机构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篇王东平
  • 1篇李青荷
  • 1篇徐霞
  • 1篇王娟
  • 1篇沈晓洁
  • 1篇李巧芳

传媒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改良PICC导管长度体外预测量方法的效果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探讨改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长度体外预测量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9月某院需行PICC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的体外测量法,即患者平卧位,外展手臂45°,采用从穿刺点至肩峰再由肩峰至右侧锁骨头的体外测量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体外测量法,即患者平卧位,外展手臂90°,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三肋间的体外测量法。比较两种体外测量方法的偏差率及不同测量方法对PICC置管位置的影响。结果应用改良法测量的偏差次数较少,观察组的偏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7%vs41.7%,χ2=5.55,P<0.05)。观察组患者PICC导管末端位置的准确率(95%)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9,P<0.05)。结论改良的PICC体外测量方法可降低PICC置管体外预测量的客观和主观误差,有效提高PICC管置入上腔静脉的准确率,提高置管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徐霞王娟沈晓洁王东平李青荷李巧芳
关键词: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体外测量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