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新

作品数:7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制造业
  • 2篇G指数
  • 1篇地方化
  • 1篇园区
  • 1篇制造业规模
  • 1篇制造业结构
  • 1篇中国制造业
  • 1篇协调发展
  • 1篇民族
  • 1篇民族融合
  • 1篇居住
  • 1篇居住空间
  • 1篇空间环境
  • 1篇环境认知
  • 1篇国制
  • 1篇汉族
  • 1篇汉族居民
  • 1篇产业结构
  • 1篇城市

机构

  • 7篇兰州大学
  • 3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南昌大学
  • 1篇湖北文理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7篇杨永春
  • 7篇李建新
  • 3篇张薇
  • 3篇史坤博
  • 2篇王宝君
  • 1篇王梅梅
  • 1篇蒋小荣
  • 1篇王舒馨
  • 1篇李恩龙

传媒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地理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1998~2013年中国地级单元制造业规模与结构高级度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被引量:9
2018年
基于制造业企业级数据,采用产业结构高级度(UPG)指数、GIS、协调度评价模型等方法考察1998~2013年中国地级单元制造业规模与结构高级度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制造业规模格局始终呈东部沿海导向下的核心-边缘模式,沿海三大城市群规模优势明显,西南、西北以及青藏地区规模最小。②制造业结构高级度格局总体呈“马赛克”式的混合分布模式,东北、黄河中游等传统工业基地的UPG指数下降明显,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等沿海地区则不断提升。③制造业规模与结构高级度间的协调度水平稳定上升,总体由中度失调进入濒临失调阶段,但协调度水平及其成长格局具有“东-中-西”阶梯式降低特征。
李建新杨永春蒋小荣王宝君张薇
关键词:制造业规模制造业结构
中国西部园区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8年
基于ArcGIS 10. 2,SPSS 23. 0,GeoDa等软件平台,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1990—2015年中国西部园区的空间格局和演变过程,并运用空间回归模型识别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西部园区分布不均衡,且经历了"布点—扩张—集聚—填充—整合"的阶段性空间扩展过程;(2)园区中心不断迁移,集聚中心及集聚尺度不断变动,县域园区数量空间关系不断重构,总体上处于多中心、多尺度、集聚式的动态空间格局之中;(3)交通基础设施水平、自然地理条件、科技创新条件、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经济规模等因子影响中国西部园区空间格局。
王宝君杨永春史坤博李建新李恩龙王梅梅
关键词:园区影响因素
居住空间视角下多民族聚居城市民族融合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呼和浩特为例被引量:13
2018年
居住融合是社会群体混合分布程度的表现,对认识城市内部民族融合结构和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典型多民族聚居城市呼和浩特市为例,基于2000-2015年人口统计数据,采用融合指数法和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分析居住融合在城市、市辖区和街区三个尺度的演变过程,并运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城市居民的个体属性方面考察对居住融合的影响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城市内部少数民族同汉族之间的混居程度持续加深,居住空间视角下的民族融合程度逐渐强化;居住融合程度最高的区域集中在汉族长期居住的玉泉区,随着时间推移,融合程度最高区域快速向整个市区扩散,居住融合空间向均匀化方向发展;城市中心区域存在三个点状分布的教育型和生活型民族聚居街区,但两类街区融合指数在考察期内上升趋势显著;个体属性中的年龄、性别、婚姻、教育、家庭、户籍、职业等要素对呼和浩特城市内部民族间居住融合具有显著影响。
张薇杨永春史坤博李建新
关键词:居住空间民族融合影响因素
乌鲁木齐市制造业时空格局演化被引量:2
2017年
基于2004年、2008年和2013年三次经济普查数据,采用基尼系数、热点分析法、核密度分析法等对乌鲁木齐市三年制造业企业的集聚程度、分布特征和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乌鲁木齐市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2004年~2013年,乌鲁木齐市制造业企业集聚程度逐渐加强,各产业类型的集聚程度表现为:高新技术产业>机械设备产业>基础型产业>都市型产业;(2)乌鲁木齐市制造业企业区位逐渐从中心城区向距离市中心较远的东北和西北方向扩散,中心集聚程度逐渐减弱,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在中心集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城市郊区次中心,多核心制造业空间结构模式逐渐形成;(3)2004年~2013年,都市型产业以向心集聚为主,并带有向外扩散的趋势;高新技术产业多年来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区位变化并不明显;机械设备产业和基础型产业的区位变化明显,从中心城区逐渐向近郊区和远郊区扩散和迁移,是制造业空间格局形成和演变的主要行业动力;(4)乌鲁木齐市制造业企业的空间格局演化是市场经济与政府调控共同作用的结果。
王舒馨杨永春史坤博李建新
关键词:制造业
藏、汉对比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环境认知研究——以中国西藏日喀则市为例被引量:5
2019年
以分布式认知理论为基础,采用质性研究法、数量分析法以及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日喀则市藏族、汉族居民对城市空间环境认知的异同性。研究表明,藏族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认知得分高于汉族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认知得分。藏族、汉族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认知水平可分为高、中、低3类。认知空间呈现圈层结构与混合结构模式,可分为藏汉一致性、藏族独立以及汉族独立3种认知空间类型。影响居民对城市空间环境的认知因素有共性因素和差异性因素。景观走廊质量、宜居性、基础设施两项是藏族居民关注的主要影响因素,汉族居民更关注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以及对当地文化的融入感。
杨永春孙燕李建新唐艳张薇王伟伟
地方化与全球化:我国西部典型高新开发区的发展转型——以成都高新区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从地方化与全球化的复合视角,以成都高新区为例,对我国西部典型高新开发区的发展转型路径进行梳理。从1990年代至2005年前后,成都高新区大体处于以地方政府和本地企业为主要能动主体的地方化阶段,当地政府从行政区划、管理权、土地转换、园区规划等方面展开充分的制度设计,为地方化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进而实现了年均达25%的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前后,随着具有产业引领能力的旗舰跨国企业的入驻,成都高新区加速融入全球生产及市场体系,进入全球化阶段。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典型,跨国企业为核心的领导型企业结构在制造分工环节获得了成功,经济增速甚至超过了上一阶段。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出现的经济增速持续下滑使得成都高新区面临再次转型的困境,地方政府主导开启的"三次创业"以及园区的新城转型体现了制度回归的重要性。
杨永春李建新
关键词:地方化
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度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被引量:33
2018年
实现制造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空间结构的协调,是当下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亟需解决的两大核心问题。基于规模以上企业数据,运用产业结构高级度(UPG)指数、GIS方法考察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度从全国到地市的多尺度时空格局特征,并对比OLS和空间回归模型进一步探讨城市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国家尺度,随着制造业产值提升了10.67倍,制造业UPG指数实现了由5.987到6.225的提升,但金融危机后略有下滑。(2)区域尺度,制造业UPG指数由东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递次降低,东北地区在2003年后大幅下降,中、西部地区始终处于底端且在全国地位略有下降。(3)省域尺度,直辖市与东部沿海省份的制造业UPG指数相对较高且成长更快,而中西部尤其是多数边疆省份较低且成长缓慢,甚至下降。(4)市域尺度,制造业UPG指数热点区域由北方传统工业城市向东部沿海城市转移,逐步在全国形成一个以长三角地区为导向的核心—边缘模式。(5)劳动力工资的提升是城市制造业UPG指数提高的重要推手,创新能力和制造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在后期有所下降,居民消费和开发区的作用在后期逐渐显著,外资的集聚总体抑制了城市制造业UPG指数的提升,而沿海三大核心城市群的作用尚不显著。
李建新杨永春蒋小荣梁曼郭泉恩
关键词:制造业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