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攀
-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闽南读书会之三——几种“社会”研究的视角
- 2016年
- 20世纪中叶,费孝通从乡土出发理解中国社会的路径打开了探究"社会"的理论向度,他所指出的礼俗社会构成了社会科学界理解中国社会的原型。闽南读书会在导师王铭铭的指导下,从"乡土中国"出发,继续围绕构成"社会"的若干向度展开阅读,分别以费孝通的《乡土社会》,刘枝万的《台湾民间信仰论集》,田仲一成的《中国祭祀戏剧研究》以及维克多·特纳(Victor Turner)对朝圣的仪式研究作为第三次读书会的主要阅读材料,以此探讨以科仪、戏剧、仪式探索"社会"内涵的可能性。此外,刘永华主编的《中国社会文化史读本》还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展现了其研究"社会"的历史文化旨趣。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探索或定义"中国社会"的整体性,并为以闽南为对象的区域研究扩展出更广阔的理论可能。
- 罗杨罗攀陈敏红吴银玲孙静金婧怡
- 关键词:历史人类学乡土社会台湾民间信仰戏剧研究《乡土中国》
- 与权力同行——评《中国博物馆:权力、政治与认同》被引量:1
- 2018年
- 吕烈丹(Tracey L-D LU)教授1959年生于广州,1983年获中山大学学士学位后,赴北京大学继续作考古学研究,获得考古学硕士学位。1985—1989年,吕烈丹参与西汉南越王墓考古发掘工作。1994年,到澳洲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皮特·贝尔伍德(Peter Bellwood)教授。2000年,吕烈丹加入香港中文大学,长期从事考古、博物馆、中国的文化遗产等方向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 罗攀
- 关键词:博物馆权力考古学研究政治考古发掘工作
- 民族文物的“标本时代”——读林惠祥《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
- 2017年
- 一、成书缘由与意义
1929年,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设立民族学组,蔡元培亲任组长,并主持国内的民族学调查和研究。民族学组的工作之一即为“标本采集”。自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民族学组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展开了大范围的田野调查与民族标本收集工作,当时的调查规模空前,参与人数甚众。
- 罗攀
- 关键词:人类学者灵魂观念社会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