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友木

作品数:5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植物
  • 3篇浮游
  • 3篇浮游植物
  • 2篇摄食压力
  • 2篇生物量
  • 2篇微型浮游动物
  • 2篇物量
  • 2篇稀释法
  • 2篇浮游动物
  • 1篇氧化亚氮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珊瑚礁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通量
  • 1篇种群组成
  • 1篇微型浮游动物...
  • 1篇细菌
  • 1篇夏秋
  • 1篇环境因素
  • 1篇环境因子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宁波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5篇胡友木
  • 4篇王汉奎
  • 4篇董俊德
  • 3篇周伟华
  • 2篇张偲
  • 2篇徐继荣
  • 2篇苏强
  • 2篇谭烨辉
  • 2篇黄良民
  • 1篇张建林
  • 1篇高华生
  • 1篇宋星宇
  • 1篇殷建平
  • 1篇孙文凭
  • 1篇林立
  • 1篇陈清华

传媒

  • 2篇海洋通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海南岛三亚湾浮游植物和细菌生物量时空分布特征及环境制约因素研究被引量:27
2007年
根据2005年1,4,7和10月4个季度代表月份在海南岛三亚湾进行的现场综合调查资料,分析了海区浮游植物和浮游细菌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异特征,探讨了它们与温度,DIN,PO43-,DO,BOD5等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三亚湾海区2005年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2.48±2.97)mg/m^3,浮游植物生物量(C)为:(124.2±148.3)mg/m^3,浮游植物生物量秋季最高,其他季节差异不大,除夏季外,浮游植物生物量(C)均表现为:表层大于底层;年平均浮游细菌丰度为(6.90±2.95)×108个/dm^3,细菌生物量(C)为(13.79±5.90)mg/m^3,细菌生物量夏季最高,往下依次为冬季、春季和秋季,且4个季节均为表层大于底层.4个季节表、底层浮游植物和细菌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均表现为从近岸的三亚河口往外海逐渐降低的趋势,三亚河的陆源输送和入海扩散是造成此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无机营养盐中,DIN是调控浮游植物和细菌生物量的主导因子.位于热带的三亚湾,温度不成为影响二者季节差异的主要因子.浮游细菌生物量和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比值BB/PB为:0.06~0.15(平均为0.12),三亚湾浮游植物生物量和浮游细菌生物量间的相关性非常显著(P〈0.01),初级生产是影响水域浮游细菌分布的重要因素.
周伟华王汉奎董俊德徐继荣胡友木张偲
关键词:浮游植物浮游细菌生物量环境因素
三亚湾夏秋两季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根据2005年8月和11月的调查资料,利用现场稀释法,以叶绿素a为检测对象,分别对三亚湾海区夏秋两季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夏秋两季浮游植物瞬时生长率(k)分别为0.9—1.32/d和1.81—3.30/d,而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g)则为0.85~1.79/d和1.29~2.57/d。对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分别是,夏季为57.26%-83.30%和78.13%一140.38%,秋季为72.47%-92.35%和86.65%-97.90%。秋季微型浮游动物以微型浮游植物为其主要食物来源,其摄食率和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最高,平均分别为1.09/d和107.98%;微型浮游植物的瞬时生长率也是最高的,平均为0.94/d,为浮游植物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三亚湾夏秋两季可把微型浮游动物作为控制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同时与秋季相比,夏季微型浮游动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起到更显著的作用。
苏强黄良民谭烨辉王汉奎董俊德周伟华胡友木
关键词:微型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摄食压力稀释法
三亚湾珊瑚礁海区微型浮游动物种群组成和摄食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采用现场稀释法,以叶绿素a为检测对象,利用2006年4月的调查资料对三亚湾珊瑚礁海区微型浮游动物的种群组成和摄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微型浮游动物的组成以纤毛虫为主。微型浮游动物以Tintinnopsis compressa,Tintinnopsis cylindrical,Tintinnidium semicilidium三种纤毛虫为优势种,其中Tintinnopsis属纤毛虫是优势种群,有38种,占总纤毛虫种数的37.3%。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g)在1.28~2.37d-1之间,平均值为0.945d-1;浮游植物瞬时增长率(k)为0.26~1.44d-1,平均值为1.963d-1;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分别在72.20%~90.65%和113.31%~315.34%,平均值分别为84.56%和177.05%。三亚湾珊瑚礁海区内,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水平主要取决于水体中微型浮游动物和叶绿素a之间的相对数量关系。在控制浮游植物生长和转移浮游植物生产力方面微型浮游动物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潜在的富营养化威胁。
苏强黄良民谭烨辉王汉奎董俊德陈清华宋星宇胡友木
关键词:珊瑚礁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压力稀释法
三亚河与三亚湾溶存N_2O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2008年4月在三亚河设置24h观测连续站,10月在三亚湾设置13个采样站,同时采集大气、表层和底层海水样品,运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对海水中溶存N2O的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亚湾海水中溶存N2O的浓度范围为7.57—15.04nmol/L,饱和度范围为101.8%—202.2%,均处于过饱和状态,明显受到三亚河水人为污染的影响;三亚河N2O浓度日变化范围在12.7—17.6nmol/L,饱和度范围在170.9%—236.9%,全天也均处于高度过饱和状态,表明三亚河和三亚湾都是大气N2O的源。对三亚河和三亚湾N2O浓度与盐度,营养盐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可得,其与盐度之间的关系为负相关,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氨盐的关系为正相关。此外还利用Liss提出的双层模型计算了三亚河和三亚湾的N2O海-气交换通量,分别为5.71—11.63μmol/(m2·d)、0.33—8.26μmol/(m2·d),表明三亚河与三亚湾水体中N2O的过饱和现象主要来源于城市污水的影响。
孙文凭徐继荣殷建平高华生胡友木林立
关键词:氧化亚氮通量影响因素
三亚湾秋、冬季浮游植物和细菌的生物量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27
2006年
分别于2004年10月(秋季)和2005年1月(冬季)对三亚湾进行了现场综合调查,研究了海区浮游植物和细菌生物量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它们与DIN、PO34-、DO、BOD5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区平均叶绿素a浓度秋、冬季分别为:(1·40±0·78)mg/m3和(2·25±3·62)mg/m3;浮游植物生物量秋季为:(70·36±38·91)mgC/m3,冬季为:(112·57±181·38)mgC/m3。海区细菌的丰度秋、冬季分别为:(9·87±5·90)×108cells/L和(6·58±2·43)×108cells/L;平均细菌生物量秋季为:(19·73±11·81)mgC/m3,冬季为:(13·15±4·86)mgC/m3。表、底层浮游植物和细菌的生物量分布均呈现三亚河口最高,离岸逐渐降低的态势,三亚河的陆源物质输送及其入海扩散是引起此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温度是造成秋季细菌的生物量高于冬季的原因之一。溶解无机氮为控制表层浮游植物和细菌分布的重要因子。秋季除表层DIN外各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和细菌生物量都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冬季表层DIN、PO43-、DO和BOD5均在p<0·01水平下与二者呈非常显著相关,底层仅DIN和BOD5在p<0·01水平下与二者呈非常显著正相关。三亚湾浮游细菌和浮游植物生物量间的相关性明显,初级生产是水域浮游细菌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
周伟华王汉奎董俊德胡友木张建林张偲
关键词:浮游植物细菌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