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俊

作品数:5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理学院生物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中药
  • 2篇污染
  • 1篇单胞菌
  • 1篇东海原甲藻
  • 1篇亚历山大藻
  • 1篇研究方法
  • 1篇抑藻
  • 1篇有机污染
  • 1篇原甲藻
  • 1篇溶藻弧菌
  • 1篇生态毒理
  • 1篇生态毒理学
  • 1篇嗜水气单胞菌
  • 1篇酸酶
  • 1篇酸性磷酸酶
  • 1篇塔玛亚历山大...
  • 1篇气单胞菌
  • 1篇中药抑制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机构

  • 5篇汕头大学
  • 2篇韩山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作者

  • 5篇谢俊
  • 4篇谢丽玲
  • 2篇查广才
  • 2篇郑玉忠
  • 2篇彭齐
  • 1篇赵斌
  • 1篇唐伟
  • 1篇张振霞
  • 1篇谢群慧
  • 1篇邹湘辉
  • 1篇朱炎坤
  • 1篇李培培

传媒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生物技术进展
  • 1篇渔业信息与战...
  • 1篇广东省遗传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药抑菌机制的研究方法被引量:19
2015年
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使得细菌耐药性和食品中药物残留的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抗菌药物来应对上述问题。新抗生素开发周期长、费用高,并且易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而中药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应用历史,多种中药具有的抗菌消炎作用也已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明。中药还具有低价、无毒、无残留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从细胞壁和细胞膜、蛋白质和遗传物质及呼吸代谢三个方面总结了中药抑菌机制的作用原理、研究方法和已取得的成果,以期为开展此类研究提供参考。
彭齐谢丽玲谢俊
关键词:中药研究方法
重金属污染下龟壳攀鲈组织中ACP和AKP的活力比较被引量:5
2016年
龟壳攀鲈是一种在极端污染水域中具备生存优势的鱼类,收集重污染区和轻污染区的龟壳攀鲈,并通过比较其体内各组织中的酸性磷酸酶(ACP)及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来揭示其耐污能力。贵屿作为重污染区有4个采样点:大陇村、市上村、联堤村和北林村;潮州作为轻污染区有2个采样点:卧石村和洗马桥。水质结果表明,贵屿采样地水中的Pb、Cd、Cr、As、Hg含量分别是潮州采样点的27.6倍、3.9倍、5.8倍、3.9倍和3.5倍,说明贵屿采样地的污染远高于潮州的。酶活结果表明,在龟壳攀鲈所有组织中,内脏组织(胃肠、性腺、肝脏、脾脏、肾脏)中的ACP和AKP活力均高于外周组织(肌肉、鳞片、鳃);重金属污染均能提高攀鲈体内所有组织的ACP和AKP活力;AKP活性更容易受到重金属的影响,各组织的AKP活力增幅普遍超过ACP活力增幅;其中,受重金属影响最大的组织是脾脏,ACP和AKP活力可增长到2.37倍和6.21倍。这些结果说明了龟壳攀鲈可以通过显著升高内脏组织(如肠胃、肝脏、肾脏等)中ACP和AKP活性,以便更好地应对高污染环境;其中AKP更容易受到重金属的影响,适合用于作为评估污染的指标。
谢丽玲谢俊赵斌谢群慧查广才郑玉忠
关键词:重金属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
龟壳攀鲈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龟壳攀鲈(Anabas testudineus)属于中国原生鱼类,具有陆地爬行的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在污染水域中可形成优势种群,说明龟壳攀鲈具备优秀的耐污特性。本文介绍了龟壳攀鲈的基本特征,从有机污染胁迫和无机污染胁迫两个方面,概述了受胁迫下龟壳攀鲈的生态毒理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剖析龟壳攀鲈耐污能力的特点和原因,为渔业环境保护的研究提供参考。
谢俊谢丽玲张振霞邹湘辉查广才朱兴彪郑玉忠
关键词:有机污染无机污染生态毒理学
一株海洋细菌及其次级代谢物对三种赤潮甲藻抑制作用的研究
本论文研究了在中国东海分离筛选出一株特殊功能的盐单胞菌属的细菌halomonas.sp.该细菌的次级代谢物可以对三种赤潮甲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
谢丽玲朱兴彪郑玉忠张振霞李培培谢俊
关键词:东海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米氏凯伦藻抑藻
中药抑制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常见的鱼类致病菌,导致鱼类患出血性败血症、溃疡等疾病。大黄、金银花、甘草等中药因具有天然活性、不易产生细菌耐药性而有望替代抗生素抑制这些鱼类致病菌。回顾细菌的致病性和中药的药理活性,从蛋白质组学和基因转录水平阐述了中药抑制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分子机制。这些研究对人类了解和控制致病菌的感染、提高鱼类免疫力以及推广应用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唐伟谢丽玲彭齐谢俊朱炎坤
关键词:中药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分子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