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建伟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云南西双版纳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自然保护
  • 4篇自然保护区
  • 4篇保护区
  • 2篇种群
  • 1篇亚洲象
  • 1篇植物
  • 1篇入侵
  • 1篇入侵植物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旅游
  • 1篇栖息
  • 1篇栖息地
  • 1篇栖息地选择
  • 1篇种群数量
  • 1篇外来入侵
  • 1篇外来入侵植物
  • 1篇物种
  • 1篇西双版纳自然...
  • 1篇小种群

机构

  • 5篇云南西双版纳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赵建伟
  • 1篇张立
  • 1篇冯利民
  • 1篇林柳
  • 1篇王兰新
  • 1篇杨正斌
  • 1篇陶永祥
  • 1篇宋志勇

传媒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山东林业科技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野生动物生态...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现状调查被引量:8
2017年
通过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发现,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共有外来入侵植物22科、46属、54种,这些种类中多数对保护区的影响较小,基本不会影响到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而为害较重的有4种,占总数的7.4%,这些种类对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有效控制外来入侵植物在保护区的扩张,提出了生物防治、开展监测、制定长期防控方案及开展合理利用研究等建议。
陶永祥赵建伟王兰新郭贤明
关键词:外来入侵植物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指标分析——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被引量:6
2019年
游客在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旅游活动,会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90年起开展生态旅游活动,2014年编制了监测计划,设置游客数量和行为、重点保护物种及群落等指标和方法,对自然保护区内景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通过对监测指标的分析,监测的地点和设置的监测指标具有指标性和代表性,监测内容和地点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张潇赵建伟沈庆仲肖宇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生态环境
西双版纳灰孔雀雉的种群数量现状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样线法和红外相机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灰孔雀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除曼稿子保护区外,勐养、勐仑、勐腊、尚勇4个子保护区均有灰孔雀雉分布,潜在分布面积约222 825hm^2。春季种群密度为0. 004 60只/hm^2,种群数量为1 009只,冬季种群密度为0. 003 76只/hm^2,种群数量为858只,全年平均种群密度0. 004 18只/hm^2,种群数量平均值为931只,按照±5%的误差率来估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灰孔雀雉种群数量理论值为884-978只。灰孔雀雉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3种生境有选择偏好,分布在海拔624-1 750m的区域。针对灰孔雀雉种群保护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宋志勇杨鸿培余东莉杨正斌李俊松赵建伟王利繁
关键词:种群
西双版纳地区藤枣分布及保护状况被引量:2
2019年
采取查询文献、走访调查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西双版纳地区的藤枣进行调查,结果为共在6个地点发现6个种群32株藤枣,均分布于自然保护区内,但未见花、果和幼苗,自然更新状况堪忧;有2个种群及生境受到严重干扰和威胁;3个种群的生境有轻微人为活动,干扰和威胁轻;1个种群无人为活动,无干扰和威胁。建议对西双版纳地区的藤枣进行迁地或就地保护,建立重点保护区域,持续开展调查,对生物学特性和生境进行长期监测和研究。
赵建伟杨鸿培郭贤明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濒危物种
勐养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亚洲象的栖息地选择及分布现状
<正>本研究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子保护区及其周边亚洲象活动区域内的亚洲象种群为研究对象,利用村寨调查、样线调查和3S(GIS、GPS、RS)技术对该区域野生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利用及其分布的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调查...
林柳冯利民赵怀东张立罗爱东郭贤明赵建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