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透射光法血小板聚集实验(light transmittance aggregom etry,LTA)、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platelet function analyzer,PFA)三种血小板功能实验对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2017年5月-2019年2月诊治为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且长期服用氯吡格雷进行卒中二级预防的患者。分别采用LTA、TEG和PFA三种方法检测患者服用氯吡格雷5 d后的血小板反应性。2019年8月进行统一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缺血性卒中复发,安全性结局为抗血小板药物相关的出血事件。比较缺血性卒中复发与未复发组、出血组与未出血组间LTA、TEG、PFA分别测定的血小板反应性差异及CYP2C19基因型分布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小板反应性对缺血性卒中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共纳入7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其中5例(6.58%)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17例(22.37%)患者发生出血事件。LTA[82.00%(76.00%~85.00%)vs 44.00%(27.00%~60.50%),P=0.005]和TEG[43.30%(34.40%~61.60%)vs 69.00%(52.45%~86.10%),P=0.032]检测的复发组血小板反应性显著高于未复发组;LTA和TEG检测结果对缺血性卒中复发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8(95%CI 0.73~1.00)和0.79(95%CI 0.61~0.97)]。CYP2C19基因型和PFA检测结果均与缺血性卒中复发无关。三种血小板功能实验的结果与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无关。结论当氯吡格雷用于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时,LTA和TEG实验对一年缺血性卒中复发有一定预测价值,但PFA预测能力欠佳。三种血小板功能实验结果与出血事件的发生无关。
目的 比较集中带量采购(简称“集采”)替格瑞洛仿制药和原研药用于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病例181例,根据使用替格瑞洛品种的不同分为集采前组(n=93)和集采后组(n=88)。比较2组在住院期间的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和ADP抑制率的达标率,随访并比较2组术后出院6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缺血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集采后组和集采前组住院期间的ADP抑制率[(59.01±29.05)%vs(62.35±27.62)%]和ADP抑制率的达标率(60.00%vs64.8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集采后组和集采前组术后6个月的缺血事件发生率(5.88%vs 4.71%)、出血事件发生率(18.82%vs 15.29%)、GOS评分(4.89±7.05 vs 4.85±7.12)和mRS评分(0.50±0.21 vs 0.62±0.2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集采替格瑞洛仿制药和原研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