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晶

作品数:5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主题

  • 4篇现象学
  • 3篇隐含
  • 3篇舍勒
  • 3篇现象学分析
  • 2篇尊严
  • 2篇伪善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学
  • 1篇道德学说
  • 1篇学说
  • 1篇人伦
  • 1篇儒家
  • 1篇诉求
  • 1篇情感
  • 1篇工夫论

机构

  • 5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青年政治...

作者

  • 5篇黄晶
  • 1篇江娅

传媒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郑州轻工业学...
  • 1篇中国儒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人伦概念的两个特征:知感合一与名必责实——对儒家人伦概念的一种现象学考察
2017年
马克斯·舍勒对价值概念的现象学分析揭示:对价值概念的意向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感受行为,这种感受行为同时也具有对价值的认知功能,因此指向价值的意向行为具有'知感合一'的特征;一旦指向价值的意向行为只发挥出认知功能而缺失对价值的感受,这一意向行为就必然生出对感受的'要求'。基于舍勒的分析,本文通过对'父'这一重要的儒家人伦概念进行现象学分析,试图对儒家人伦概念的本质做出恰切的描述。
黄晶
关键词:舍勒现象学
舍勒情感现象分析中隐含的“工夫论”诉求
2015年
舍勒的有关情感现象的分析揭示:以考察、改进认识能力的方法论对于情感(感受)能力无能为力。由于情感能力对应着价值这个人类精神生活中至关重要的领域,方法论一家独大的局面必定导致人类对价值领域的扞格不入,那么以改善情感能力通达价值领域作为自己最高目的的"工夫论"就是必要的了。
黄晶
关键词:舍勒工夫论
感受促发的行动有可能是道德行动吗?——基于马克斯·舍勒对感受的现象学分析
2018年
关于行动促发的动机,人们往往会有两种解释路向:机械因果论和动机促发论。在马克斯·舍勒看来,人的情感领域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感受状态和感受。前者属于内容和显现,而后者属于接受它们的功能与机制:作为意向对象的感受与促发实际行动的意欲之间存在着一种本质性的关联,感受能够促发意志而引发实际行动。不同于康德,舍勒认为,只有基于价值感受的实际行动才是真正的道德行动。这一界定实则是将价值感受作为伦理的基础,从而将情感与道德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基于这一理由,舍勒认为由具有现象学特征的意向性感受促发的行动有可能是道德行动。
黄晶
康德"尊严"学说中可能隐含着伪善--基于马克斯·舍勒对康德"道德行动"的现象学分析
毫无疑问,康德道德学说最让人钦佩的地方就在于论证了人的崇高和尊严.以道德法则作为自己行动原则的人获得了人之为人可能拥有的最高奖赏,即他为自己赢取了尊严.尊严是最高的价值,它远非财富、荣誉,甚至幸福这些事物所能比拟.谁赢取...
黄晶
关键词:道德学说尊严伪善
康德尊严概念中可能隐含着伪善——基于马克斯·舍勒对康德“道德行动”的现象学分析
2017年
康德道德哲学论证了人的崇高和伟大,这种崇高和伟大就建基于占据着康德道德哲学核心位置的尊严这一概念之上。然而,马克斯·舍勒通过对康德道德行动的现象学分析,隐约揭示出康德道德哲学中的尊严概念背后可能隐含着某种精巧的伪善。康德尊严概念的一个本质要素在于配得性,而正是借助配得性的运用,伪善才成为可能。沿着舍勒的思路,同时结合对康德配得性概念分析,可以揭示出这一为舍勒所未明言但已经包含在其相关著述中的命题,即康德的尊严概念中隐含着某种精巧的伪善。
黄晶江娅
关键词:尊严伪善舍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