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英菊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疫霉
  • 4篇致病疫霉
  • 2篇马铃薯
  • 1篇药水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内生
  • 1篇植物内生真菌
  • 1篇致病
  • 1篇制霉菌素
  • 1篇内生真菌
  • 1篇拮抗
  • 1篇拮抗菌
  • 1篇拮抗作用
  • 1篇颉颃
  • 1篇颉颃细菌
  • 1篇霉菌素
  • 1篇萌发
  • 1篇菌丝
  • 1篇菌丝生长
  • 1篇红药水

机构

  • 4篇河北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蒋继志
  • 4篇黄英菊
  • 3篇赵偲
  • 3篇冯丽娜
  • 1篇桂春爽
  • 1篇杨志辉
  • 1篇李颖
  • 1篇朱杰华
  • 1篇王蓓蓓
  • 1篇田瑶

传媒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两种配方快速分离纯化马铃薯致病疫霉菌株效果的比较
2016年
为了能在田间快速分离马铃薯致病疫霉菌株,同时能将实验室内被污染的致病疫霉菌株有效地纯化出来,对在黑麦培养基中添加制霉菌素配方和红药水配方分离致病疫霉菌株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从田间马铃薯病叶上直接分离致病疫霉菌株时,制霉菌素配方的纯化率高于红药水配方,分别为74%和52%;在分离实验室受杂菌污染的致病疫霉菌株时,红药水配方的纯化率高于制霉菌素配方,分别为78%和36%;两种配方对致病疫霉菌株后期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制霉菌素配方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红药水配方,两者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5.79%和18.63%;然而,两种配方对致病疫霉菌株后期产生孢子囊的数量、孢子囊直接萌发和游动孢子释放、致病疫霉菌丝体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没有显著影响,同时在3个感病马铃薯品种上的致病性也均没有明显影响。田间病叶上采集的致病疫霉菌株在制霉菌素配方的黑麦培养基冻存管中20℃最长可保存16个月,表明制霉菌素配方更适合于田间快速分离纯化致病疫霉菌株,而红药水配方更适合于分离纯化实验室内被污染的致病疫霉菌株。
王蓓蓓蒋继志李颖万安琪桂春爽黄英菊杨志辉朱杰华
关键词:致病疫霉马铃薯制霉菌素红药水分离纯化
内生真菌DC-11的分离筛选及对致病疫霉的抑制作用被引量:9
2015年
为了获得对致病疫霉有拮抗作用的植物内生真菌,采用常规的分离方法从健康的芹菜及大葱植株中分离内生真菌,并以对峙培养法筛选对致病疫霉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结果显示:分离获得的41株内生真菌与致病疫霉对峙培养后,有11个菌株的抑制率达到50%以上,以QC-18的抑菌率最高(84.21%),其次是QC-13(79.90%);无菌体发酵液活性表明DC-11菌株的抑菌作用最强(84.6%),其次是DC-1(62%);进一步试验发现,经较高浓度(1.91mg/mL)DC-11菌株的发酵液处理后的致病疫霉菌不能恢复生长,在马铃薯块茎切片上也失去了致病能力;镜检发现在0.51mg/mL浓度处理下菌丝体形态明显发生畸变。这些结果表明DC-11菌株在未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方面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冯丽娜蒋继志赵偲黄英菊
关键词:植物内生真菌致病疫霉拮抗作用
几种拮抗菌对致病疫霉抑制作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为了从前期获得的具有显著抑制致病疫霉的拮抗菌中筛选出生防潜力更大的菌株,本试验以对峙培养等方法对HT-6、SR13-2和Sy11菌株抑制致病疫霉的部分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以Sy11菌株的抑制效果最明显,不仅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最高(87.8%),且对游动孢子释放、萌发和孢子囊直接萌发的抑制作用也最强,抑制率分别为95.1%,95.2%和53.5%。统计分析表明,Sy11与HT-6和SR13-2差异显著,同时还使菌丝形态发生严重畸形。但3种拮抗菌不同浓度的菌悬液对孢子囊形态均没有明显影响,仅使孢子囊原生质聚集或外壁破裂原生质泄露。这表明Sy11菌株比HT-6和SR13-2菌株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方面将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黄英菊蒋继志冯丽娜田瑶赵偲
关键词:拮抗菌致病疫霉菌丝生长
致病疫霉颉颃细菌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3年
致病疫霉可引起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常造成巨大损失,生产中主要依靠抗病品种和化学农药防治。但因病菌生理分化明显、遗传变异迅速,已出现能克服现有全部抗病基因的菌株,且抗药性日益突出,致使该病难以完全有效地得到控制。发掘致病疫霉颉颃微生物,并研发安全、高效的微生物农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结合笔者开展的研究工作,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致病疫霉颉颃细菌的筛选、颉颃物质及其作用机制等进行了综述。同时,对该领域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讨论,以期加快对致病疫霉颉颃细菌的利用。
黄英菊蒋继志冯丽娜赵偲
关键词:致病疫霉马铃薯番茄颉颃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