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德龙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胸腰椎
  • 3篇腰椎
  • 3篇后路
  • 3篇脊柱
  • 2篇手术
  • 2篇切除
  • 2篇肿瘤
  • 2篇转移瘤
  • 2篇脊柱肿瘤
  • 1篇单侧
  • 1篇单侧椎弓根
  • 1篇胸腰椎结核
  • 1篇胸腰椎转移瘤
  • 1篇腰椎结核
  • 1篇腰椎转移
  • 1篇植骨
  • 1篇转移性肿瘤
  • 1篇椎弓
  • 1篇椎弓根
  • 1篇椎弓根植骨

机构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欧云生
  • 4篇刘德龙
  • 3篇赵增辉
  • 3篇朱勇
  • 3篇蒋电明
  • 2篇杜兴
  • 1篇吴鹏

传媒

  • 2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脊柱转移瘤的微创治疗现状被引量:2
2015年
随着肿瘤相关领域及脊柱外科技术的发展,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治疗理念逐渐发生变化,微创技术已成为脊柱转移瘤治疗的重要方法。本文就临床应用较广泛的脊柱转移性肿瘤微创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优缺点、疗效和并发症等做一综述。
刘德龙欧云生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微创
后路经单侧椎弓根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 探讨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3年1月共97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并分为两组,A组53例接受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B组44例接受传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以及术前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矢状位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两组的手术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6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植骨均融合,A、B组植骨融合时间分别为(6.79±1.68)、(6.89±2.0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1,P=0.802)。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1年ESR、CRP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Cobb角和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两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除术后3个月A组ODI显著低于B组(t=—2.185,P=0.027)外,其余各时间点两组Cobb角和ODI以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丢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较术前有1-2级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80,P=0.857)。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物断裂、松动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满意,相比于传统后路手术创伤更小、脊柱稳定性更
吴鹏欧云生刘德龙朱勇赵增辉蒋电明
关键词:胸腰椎结核后路手术
后路病变切除、环脊髓减压治疗胸腰椎转移瘤
[目的] 探讨一期后路病变切除、360°环脊髓减压、钛网骨水泥重建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 2015年3月15例胸腰椎转移瘤临床资料。其中乳腺癌转移4例,结肠癌2例,肺癌2例...
刘德龙欧云生朱勇赵增辉邓乾兴杜兴蒋电明
关键词:脊柱肿瘤手术
后路病灶切除、360°环脊髓减压、钛网骨水泥重建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切除、360°环脊髓减压、钛网骨水泥重建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7-2015-03经上述方法治疗的15例胸腰椎转移瘤临床资料。均行一期后路病灶切除、360°环脊髓减压、钛网骨水泥重建内固定术。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并发症、生存时间;采用VAS评分、SF-36评分、ASIA分级对患者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97.2±79.1)min,术中出血量(889.3±368.1)ml。术前、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7.1±1.2)分、(2.1±1.0)分、(2.9±1.5)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神经功能ASIA分级D级2例,E级13例,末次随访E级12例,D级1例,B级2例。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术前(63.1±7.7)分,术后6个月或末次随访(生存期未达6个月者)(79.8±11.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围术期死亡1例,术后6个月内死亡3例,术后1年内死亡6例,术后2年内死亡9例,存活2年以上1例。至末次随访,共6例患者存活。结论一期后路病灶切除、360°环脊髓减压、钛网骨水泥重建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转移性肿瘤,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症状和生存质量,同时,可为患者争取获得更多辅助治疗的机会,达到局部病变的中长期控制。
刘德龙欧云生朱勇赵增辉邓乾兴杜兴蒋电明
关键词:脊柱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