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达伟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屈曲
  • 4篇防屈曲支撑
  • 3篇抗侧刚度
  • 3篇刚度
  • 2篇住宅
  • 2篇结构住宅
  • 2篇钢管
  • 2篇钢管混凝土
  • 2篇钢结构
  • 2篇钢结构住宅
  • 2篇钢框
  • 2篇钢框架
  • 1篇遗传算法
  • 1篇优化设计
  • 1篇振型
  • 1篇振型分解
  • 1篇振型分解反应...
  • 1篇振型分解反应...
  • 1篇支撑钢框架
  • 1篇位移角

机构

  • 4篇广州大学
  • 2篇北京中冶设备...

作者

  • 4篇王宏伟
  • 4篇叶达伟
  • 2篇周云
  • 2篇覃建华
  • 1篇任凤鸣
  • 1篇张化振
  • 1篇苑清山
  • 1篇李素娟
  • 1篇赵志东

传媒

  • 2篇钢结构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支撑钢框架结构住宅支撑优选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针对一栋20层钢结构住宅,对其中心支撑和防屈曲支撑的组合支撑布置方案进行研究。引入中心支撑替换率的概念,设计了5种不同中心支撑替换率的结构布置方案,运用Perform 3D非线性分析软件,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和时程分析方法对5种设计替换率方案进行了抗震性能对比,考虑结构抗震性能与经济性因素,得出了混合支撑钢框架中防屈曲支撑的最优替换率。结果表明:综合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变化曲线及等效支撑用量变化曲线,以该结构为基础,支撑的替换率控制在35%,能够在不影响结构性能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结构造价。
李素娟王宏伟张化振叶达伟覃建华
关键词:钢结构住宅防屈曲支撑
基于抗侧刚度比的防屈曲支撑钢框架住宅设计及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为探讨支撑钢框架结构中支撑的合理设计方法,以抗侧刚度比为控制指标,对一栋20层的钢结构住宅进行防屈曲支撑的优化设计。基于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防屈曲支撑框架结构在固定抗侧刚度比与变化抗侧刚度比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防屈曲支撑总截面面积不变化的情况下,相对于固定抗侧刚度比的结构,采用变化抗侧刚度比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均有所降低,在保证支撑用量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了结构整体抗震性能。
王宏伟苑清山叶达伟赵志东覃建华
关键词:钢结构住宅防屈曲支撑层间位移角
基于抗侧刚度比的防屈曲支撑组合框架优化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针对某26层设置了防屈曲支撑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的benchmark模型,以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作为基础算法,编制了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程序,通过改变结构各层的抗侧刚度比,对设置防屈曲支撑的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进行了防屈曲支撑截面面积的优化设计,对以变化抗侧刚度比设计的结构和以固定抗侧刚度比设计的结构进行了弹性阶段和弹塑性阶段的地震响应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以变化抗侧刚度比设计的结构能在不减弱抗震性能的同时,减少48%的防屈曲支撑用量。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以变化抗侧刚度比设计的防屈曲支撑的耗能比例达54.98%,充分发挥防屈曲支撑的塑性变形能力消耗地震能量,起到保护框架梁、柱的作用。
王宏伟叶达伟覃建华周云
关键词:防屈曲支撑遗传算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防屈曲支撑组合框架优化设计与抗震性能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以抗侧刚度比为设计变量,对设置防屈曲支撑的某18层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Benchmark模型进行优化设计与抗震性能分析.方法编制了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程序,考虑以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基底剪力为约束条件,在抗震性能不变的前提下优化防屈曲支撑的截面面积,以及考虑防屈曲支撑总截面面积为约束条件,在支撑用量相同的前提下,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两种设计方案.结果在防屈曲支撑总用量不变的前提下,以变化抗侧刚度比设计的结构能够减少结构29%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减少4. 3%的最大层间剪力;在抗震性能不变的前提下,以变化抗侧刚度比设计的结构能够减少44%的支撑用量,其防屈曲支撑的耗能比例达78%.结论两种优化方案设计的结构均充分发挥防屈曲支撑的耗能能力,较优化前的结构更能保护框架梁、柱免受破坏.
王宏伟叶达伟任凤鸣周云
关键词:防屈曲支撑优化设计抗震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