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凯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阳江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乳酸
  • 2篇乳酸菌
  • 2篇荔枝
  • 1篇低温贮藏
  • 1篇底物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体外
  • 1篇体外抗氧化
  • 1篇贮藏
  • 1篇贮藏品质
  • 1篇总酚
  • 1篇萃取物
  • 1篇龙眼核
  • 1篇酶活性
  • 1篇酵母
  • 1篇酵母菌
  • 1篇抗氧化
  • 1篇抗氧化活性
  • 1篇活性

机构

  • 4篇华南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周凯
  • 3篇胡卓炎
  • 3篇赵雷
  • 3篇周沫霖
  • 1篇孙远明
  • 1篇程永霞
  • 1篇徐振林
  • 1篇余小林

传媒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龙眼核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探讨龙眼核中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和抑菌活性,并筛选其有效部位。以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龙眼核95%乙醇提取物中4种不同极性萃取物的总酚含量,并利用ABTS法、DPPH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邻二氮菲—Fe2+氧化法测定评价各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同时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比较4种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总酚含量最高,达到(693.51±9.52)mg/g;在不同的自由基体系中,4种萃取物均对·O-2的清除作用最弱,但对清除ABTS·+、DPPH·、·OH均表现出较强的效果,龙眼核各萃取物抗氧化能力的结果为乙酸乙酯萃取物>氯仿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水层剩余物;除水层对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外,4种萃取物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不同强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层的抑菌活性最为突出。由结果可推断乙酸乙酯萃取物含有丰富的多酚类物质,可作为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和抑菌剂,具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周凯胡卓炎周沫霖赵雷
关键词:龙眼核萃取物总酚抑菌活性抗氧化活性
菌种和底物因素对荔枝发酵液主要功效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究酵母和乳酸菌菌种及底物因素对荔枝汁发酵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的酵母、乳酸菌及组合对荔枝汁进行发酵,测定发酵液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酶)、淀粉酶活性及总酚含量;结合单因素和Box-Benhnken设计试验进行响应面统计分析,以优化发酵底物参数工艺条件。结果荔枝汁发酵基质接入葡萄酒酵母与果酒酵母混菌(3:7,V:V),接种量为4%,25℃下发酵24 h;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菌种(8:2,V:V)混合菌种进行乳酸菌发酵,接种量为2%,37℃下发酵16 h,发酵液中SOD酶与淀粉酶活性较高。荔枝汁发酵底物优化的参数为: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20°Brix,N源添加量为1.0%,pH为3.0,终发酵液的SOD酶活性可达52.17 U/mL、淀粉酶活性为12.15 U/mL、总酚含量为12.76 mg/100 mL,与模型预测值相近。结论荔枝汁通过混菌发酵,可制备具有一定功效成分的发酵饮料。
孙淑夷赵雷周沫霖程永霞周凯胡卓炎
关键词:荔枝酵母菌乳酸菌酶活性
不同低温贮藏对荔枝γ-氨基丁酸富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6年
本研究以"桂味"荔枝为试材,探究了冰温贮藏、低温驯化结合冰温贮藏、冷藏三种贮藏方式对荔枝GABA富集的影响,并比较了贮藏期间荔枝质构、色差、感官品质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荔枝低温驯化结合冰温贮藏的GABA含量显著增加,且能维持较高水平,最高达15.65 mmol/kg FW,较未低温处理荔枝提高了2.49倍;GABA含量与GAD活力变化呈正相关、与GABA-T活力变化趋势基本相反,表明荔枝GABA富集主要是由于GAD活力上升、GABA-T活力下降所引起的;低温驯化结合冰温贮藏的荔枝其可溶性蛋白、果肉硬度、果皮色泽、感官品质均显著优于直接冰温贮藏和冷藏的样品;荔枝直接冰温贮藏将会出现严重冷害,使其丧失商品价值。低温驯化结合冰温贮藏有利于荔枝GABA的富集及品质的保持,是一种适合荔枝的贮藏方式。
周沫霖胡卓炎赵雷余小林周凯
关键词:荔枝贮藏Γ-氨基丁酸
酱油发酵过程中融合魏斯氏乳酸菌促进瓜氨酸的积累被引量:4
2018年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中的2A级致癌物,除了酒类,发酵豆制品中也有检出。本文以EC含量较高的高盐稀态发酵酱油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发酵过程中EC形成与尿素和瓜氨酸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酱油乳酸发酵时期融合魏斯氏乳酸菌(Weissella confusa)积累EC前体瓜氨酸的情况。结果显示酱油发酵液p H为4.8时EC开始形成,且与瓜氨酸含量显著相关,分离该阶段酱醪的乳酸菌发现Weissella confusa为主要菌株,其积累瓜氨酸能力差异很大。瓜氨酸在不含Na Cl培养基中主要在稳定期后释放,而在含18%Na Cl培养基中在生长过程中不断积累。盐胁迫是Weissella confusa积累瓜氨酸的主要原因,适宜的p H和高浓度的葡萄糖也能促进Weissella confusa积累瓜氨酸。
贾爱娟周凯孙远明徐振林陈元佳韦晓群
关键词:氨基甲酸乙酯酱油瓜氨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