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护理
  • 3篇新生儿
  • 2篇置管
  • 2篇脐静脉
  • 2篇脐静脉置管
  • 2篇中心静脉
  • 2篇中心静脉置管
  • 2篇外周
  • 2篇无缝隙护理
  • 2篇静脉
  • 2篇静脉置管
  • 2篇PICC
  • 2篇穿刺
  • 1篇低出生体质量
  • 1篇低出生体质量...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出生体重儿
  • 1篇新生儿黄疸
  • 1篇延续护理
  • 1篇医护

机构

  • 6篇保定市第二中...

作者

  • 6篇夏颖
  • 2篇严士杰
  • 2篇王冬雁
  • 2篇尚敏
  • 1篇张贺玲
  • 1篇张贺玲
  • 1篇孙志青
  • 1篇常晓丹
  • 1篇王继红

传媒

  • 3篇当代医药论丛
  • 2篇河北医药
  • 1篇现代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8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医护同体式互联网+延续护理对小儿川崎病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6
2021年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结合互联网+延续护理对小儿川崎病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72例川崎病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出院宣教及指导,观察组同时行医护一体化结合结合互联网+延续护理。干预3个月后,比较出院时和出院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和川崎病疾病相关知识问卷得分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SF-36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川崎病疾病相关知识问卷康复护理知识、疾病预防知识和用药注意事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结合互联网+延续护理可以提高川崎病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照护者的疾病知识水平,促进患儿康复。
夏颖谷小雨闫岳卿
关键词:川崎病
对接受LED冷光源蓝光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探讨对接受LED冷光源蓝光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接诊的8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88例患儿均进行LED冷光源蓝光治疗。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将接受常规护理的44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接受舒适护理的44例患儿设为观察组。然后比较两组患儿治护后血清总胆红素的下降值、每天睡眠的时间、每天哭闹的次数及其家长对护理的总满意率。结果 :接受治护后,观察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的下降值高于对照组患儿,其每天哭闹的次数少于对照组患儿,其每天睡眠的时间长于对照组患儿,P <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P <0.05。结论 :对接受LED冷光源蓝光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显著。
夏颖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舒适护理
对新生儿进行早期去除脐带夹的脐部护理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进行早期去除脐带夹的脐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接生的9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新生儿。对对照组新生儿进行保留脐带夹的脐部护理,对观察组新生儿进行早期去除脐带夹的脐部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脐部渗血、脐周皮肤损伤及脐部炎症反应的发生率、脐带残端的院内脱落率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残端的院内脱落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其脐部渗血、脐周皮肤损伤及脐部炎症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其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家属(P<0.05)。结论:对新生儿进行早期去除脐带夹的脐部护理的效果较好。
夏颖
关键词:脐部护理脐带夹新生儿
无缝隙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研究无缝隙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联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76例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这76例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均经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置管给予输液治疗,在置管期间,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采取无缝隙护理模式干预,比较2组新生儿出生即刻、出生后1、2、4周的体重变化,比较2组新生儿的置管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率、持续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2组新生儿家属的负性情绪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出生后2、4周,观察组新生儿的体重高于对照组(P <0. 05);出生后2、4周,观察组新生儿体重均较出生即刻体重更高(P <0. 05),而对照组新生儿体重仅在出生后4周才高于出生即刻(P <0. 05)。观察组新生儿的置管不良事件、并发症发生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新生儿的持续带管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 <0. 05),住院时间缩短(P <0. 05)。护理后,2组家属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下降(P <0. 05),而观察组的焦虑及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家属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经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置管输液治疗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新生儿体重增长,还可减少置管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延长带管时间,缩短住院时间,还可减轻新生儿家属的负性情绪,使其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王冬雁张爽夏颖万会莲李晓旭尚敏张贺玲常晓丹严士杰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无缝隙护理
无缝隙护理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脐静脉置管与PICC联合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总结无缝隙护理用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脐静脉插管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联合的临床体会。方法:将本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76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根据无缝隙护理实施前后分为对照组(2015年3月至9月)与观察组(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两组均38例。胎儿出生后即刻进行脐静脉插管,7~10 d后改为PICC。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即无缝隙护理管理培训→建立无缝隙护理团队→联合置管护理评估、对策→出院后管理→无缝隙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比较两组患儿出生即刻,出生1、2、4周时体质量变化,分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置管相关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随观察时点推移,体质量呈上升趋势,观察组2、4周时体质量均较出生体质量高(P<0.05),对照组4周时体质量与出生体质量才有差异(P<0.05),组间不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联合置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16%,对照组发生率为50%,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6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对照组11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用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脐静脉插管与PICC联合中可加快患儿体质量增加速度,同时可显著降低置管相关不良事件,间接减少患儿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万会莲孙志青夏颖尚敏王继红王冬雁张贺玲严士杰
关键词:脐静脉插管无缝隙护理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对新生儿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探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接生的9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新生儿。对对照组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新生儿进行优质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新生儿发生新生儿疾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红疹、新生儿皮肤感染)的情况及其家长对护理的总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家长和对照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分别为91.30%和76.09%。观察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家长,P <0.05。在接受护理期间,观察组新生儿发生新生儿疾病的几率(6.52%)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发生新生儿疾病的几率(26.09%),P <0.05。结论 :对新生儿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
夏颖
关键词:优质护理新生儿常规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