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海波

作品数:4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哲学
  • 2篇政治
  • 2篇政治国家
  • 2篇治国
  • 2篇施蒂纳
  • 2篇黑格尔
  • 1篇形而上学
  • 1篇行政
  • 1篇行政权
  • 1篇意识内在性
  • 1篇政治批判
  • 1篇社会批判
  • 1篇市民
  • 1篇市民社会
  • 1篇内在性
  • 1篇立法权
  • 1篇民社
  • 1篇经济学
  • 1篇经济学批判
  • 1篇黑格尔法哲学

机构

  • 4篇杭州师范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4篇姜海波
  • 1篇吴晓明
  • 1篇徐娜
  • 1篇徐娜

传媒

  • 1篇中共浙江省委...
  • 1篇复旦学报(社...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论施蒂纳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地位
2012年
麦克斯·施蒂纳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他的重要性至多被消极地看作是马克思摆脱费尔巴哈影响的中介或跳板。然而,借助于对恩格斯写给马克思的两封关于施蒂纳的书信的解读,可以看出施蒂纳利己主义的巨大迷惑性,同时也可以看出马克思极为重视对施蒂纳的批判,这种重视主要不是表现在理论方面,而是表现在社会实践方面。
姜海波
关键词:施蒂纳恩格斯
马克思为何从政治批判转向社会批判
2017年
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分离是黑格尔的法哲学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之外在必然性和内在目的性的结合,黑格尔把问题的解决诉诸理性神学的国家。通过指证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之间外在必然性和内在目的性的二律背反以及对其结合方式的神秘同一性的批判,马克思指明了在黑格尔法哲学中所存在的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分离的两个维度,即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的分离以及世俗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分离。通过对这两个维度的批判,马克思重构了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关系,指明了市民社会的基础地位,同时把所有分离和矛盾的根源导回到市民社会自身,转化为在社会批判的层面上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实现了从政治批判向社会批判的转向。
姜海波徐娜
关键词: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二律背反黑格尔法哲学政治批判社会批判
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哲学的政治批判与经济学批判
2013年
通过对浪漫主义国家观和社会契约论国家观的批判,黑格尔将市民社会的个体原则与政治国家的普遍性原则调和为一种统一的国家哲学。这种国家哲学以哲学的形式,实现和完成了以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分离和融合为标志的现代政治国家。通过对黑格尔国家哲学的政治性的批判分析,以及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等级经济性的批判分析,马克思揭示了黑格尔的国家哲学用神秘主义来掩盖尖锐的政治矛盾和经济冲突的虚妄性。
徐娜姜海波
关键词:黑格尔政治国家行政权立法权
论施蒂纳对哲学—形而上学的批判及其限度
2012年
通过对费尔巴哈"人"的概念的批判,施蒂纳试图揭示全部哲学—形而上学的虚妄性,力图把哲学理论导回到人的"肉体"生活。然而这一批判却始终没有离开形而上学的基地,其局限性在于施蒂纳对哲学—形而上学批判的纯粹理论态度和无法摆脱的意识内在性困境。马克思的实践纲领不仅是对纯粹理论的拒斥,同时也瓦解了意识的内在性,从而击穿了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并开启了全新的哲学境遇。
姜海波吴晓明
关键词:施蒂纳意识内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