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军
- 作品数:26 被引量:15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 杉木地理种源长期选择效果研究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的杉木地理种源生长状况的差异,筛选适宜于试验区发展的杉木优良种源,促进杉木种源水平的长期遗传改良。[方法]利用1981年营造的杉木种源试验林在5、10、31年生时的测定材料,分析不同种源主要生长性状在不同林龄的遗传参数变异规律,利用早晚相关和聚类分析对优良种源长期选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不同林龄的杉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31年生时最大种源的各性状值较最小种源的各性状分别高75.86%,48.55%,263.76%;杉木在种源间的变异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以纬向变异为主,由南向北,杉木的生长量先增大后减小,即我国西南和东南部种源生长较好。参试杉木种源不同林龄时各性状的遗传力为0.75~00.875,说明各性状受较高水平的遗传控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不同林龄间表型相关和秩相关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认为杉木早期选择宜在10年生左右;从169个参试种源中筛选出29个生长较快速的种源,大部分种源来自福建省,还包含贵州、广西和湖南等地的种源,其中,生长最好的是福建崇安、顺昌、尤溪等福建北部种源,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23.21%~31.45%、15.60%~20.19%、59.94%~89.97%。[结论]早期选择的年龄对缩短杉木育种周期影响明显,在10年生选择更有利于提高杉木遗传改良的效率,从31年生杉木成熟林中选择出的29个优良种源较当地种源有较大增幅,适宜在江西省及周边地区推广。
- 伍汉斌段爱国张建国孙建军
- 关键词:杉木种源试验遗传增益
- 江西省湿地资源现状评价与保护管理对策分析
- 2015年
-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湿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和分布规律,对认识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CBERS-CCD为主要数据源,通过遥感影像处理和外业调查验证等,得到了江西省湿地资源现状分布情况。通过对湿地数量特征、资源特点、分布规律等进行评价,提出了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相关对策,以期为湿地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武晓玉黄拯孙建军王伟峰
- 关键词:遥感监测保护管理
- 8年生杉木第三代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分析与早期选择被引量:1
- 2023年
- 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长埠实验林场对引自湖南、福建的28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三代子代的半同胞家系以及1个本地产普通杉木苗的8年生树高生长量、胸径生长量和冠幅生长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杉木三代子代半同胞家系的胸径生长量、树高和冠幅生长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7.66、31.99和24.61,家系间的胸径生长量存在显著差异,树高生长量和冠幅生长量差异不显著;三代种子园半同胞家系生长表现总体优于本地产普通杉木的生长表现;以杉木三代子代试验林的胸径生长量为主要性状指标,综合考虑树高生长量和冠幅生长量,胸径生长量超过对照(CK)15%以上,树高生长量超过对照(CK)10%以上,冠幅生长量超过对照(CK)20%以上为标准,筛选出9个在幼龄期表现出优良的速生性优良家系,可在大岗山林区推广应用,且可作为江西省杉木高世代育种群体的一部分,而其母本可作为江西省杉木第三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
- 阳武武晓玉黄辉聂林芽段爱国孙建军
- 关键词:杉木半同胞家系
- 施磷对杉木苗木生物量及磷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施加磷肥对杉木苗木生长及磷吸收量的影响,以期为杉木优质壮苗培育及苗期磷储备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30个杉木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苗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杉木分层隔网-P法,研究了施磷对杉木苗生物量及叶茎根磷吸收量的影响。【结果】(1)不同处理条件下,叶含磷量占全株总含磷量比值最大,高达42.96%。茎与根含磷量占全株总含磷量比值相近。(2)1 a生杉木苗叶茎根的生物量大小顺序为叶>根>茎,其中杉木苗叶的生物量占全株总生物量的比值最大,高达44.90%,施磷对杉木苗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杉木苗叶茎根中有效磷含量大小顺序为异质低P>同质高P>同质低P,其中异质低P胁迫下杉木苗叶茎根中有效磷含量最大,占总磷比达42.96%,施磷对杉木苗叶茎根有效磷含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异质低P胁迫促进杉木苗叶茎根有效磷吸收效果最好。(4)吸收的磷在整株杉木苗的叶茎根中约按1.45∶1∶1分配,不同磷肥不影响植物吸收磷之后在各组织间的分配比。【结论】高磷胁迫下杉木幼苗叶茎根吸磷量有着积极响应,为杉木幼苗叶茎根磷含量及分配提供参考。
- 王佳刘燕荣罗嘉东武晓玉厉月桥曾素平孙建军
- 关键词:杉木磷效率
- 造林密度对近熟期鹅掌楸生长和材质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为了培育鹅掌楸优质用材林和特用林,研究了不同造林密度对近熟期鹅掌楸用材林林分生长和材质的影响,为在亚热带山地培育不同经营目标的鹅掌楸,确定其营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设置在江西分宜的鹅掌楸实验林,对3种不同造林密度的25年生鹅掌楸生长性状和木材物理力学性能等主要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造林密度对鹅掌楸的胸径、单株材积、径阶分布和木材气干密度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冠幅面积、树高4 m处直径、年轮宽度、木材基本密度和抗弯强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树高、通直度、第1侧枝粗度、第1侧枝角度、枝下高、蓄积量、硬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影响不显著。造林密度833株/hm^2时鹅掌楸单株材积均值最大,可生产中大径材;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时林分蓄积量最大,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造林密度为1 666株/hm^2时,鹅掌楸木材基本密度、气干密度和抗弯强度最大,可保证木材材质。【结论】造林密度较大时,利弊兼而有之。若允许间伐,可以采用高密度造林,在第11~15年和第21~25年内进行间伐可提高大径材出材率。
- 潘文婷夏莘夏良放孙建军武晓玉余良富厉月桥
- 关键词:鹅掌楸造林密度生长性状木材物理性质
- RAD-seq技术研究鹅掌楸属种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揭示鹅掌楸属遗传结构和地理变异特点,为鹅掌楸属遗传资源的保存、利用及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9个鹅掌楸种源97份样本和4个北美鹅掌楸种源46份样本为材料,采用RAD-seq测序鉴定各样本SNP标记,计算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核苷酸多样性(π)和基因分化系数(Gst)等遗传统计量指标,分析鹅掌楸属种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在143份鹅掌楸属样本中共鉴定出4454个高质量的SNP标记;鹅掌楸种源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以及中水平的基因流(Gst=0.2419、Nm=0.8051),北美鹅掌楸种源之间存在很大的的遗传分化以及低水平的基因流(Gst=0.3886>0.25、Nm=0.3970);通过结构分析将13个鹅掌楸属种源分为3个类群,其中9个中国的鹅掌楸种源被分为东部种源群(即类群2)和西部种源群(即类群1),类群3均为北美鹅掌楸,遗传多样性顺序为:类群3>类群1>类群2。【结论】鹅掌楸属遗传结构的形成与其地理隔离和片段化分布有关,且存在由于小群体效应和片段化影响导致的濒危现象,本研究开发的SNP标记可为鹅掌楸属分子鉴定、种质创新及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提供参考。
- 潘文婷孙建军原勤勤张利利邓康桥厉月桥
- 关键词:鹅掌楸属
- 低密度造林对杉木生长、形质和材种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9
- 2021年
- 【目的】对江西大岗山地区低密度杉木人工林自然稀疏进程、林木生长进程、形质特征、材种结构和经济效益动态变化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为杉木低密度造林调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500株/hm^(2)传统造林密度为对照,对设立在江西省分宜县初植密度为1111、1667株/hm^(2)的2种低密度杉木试验林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25 a动态监测分析。【结果】林分平均树高、平均胸径、枝下高和蓄积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随密度的减小而递增;19~25年生时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的平均胸径差异达显著水平,8~19年生和22~25年生时分别为枝下高和蓄积量增加最快的时期,但二者受林分密度的影响均不明显;累积枯损率和林木自然分化程度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随密度的降低而减小,25年生时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累积枯损率差异达显著水平;林木平均冠幅随年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再缓慢上升的趋势,19年生时不同密度的冠幅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年均自然稀疏率和林冠重叠度随林龄的增加呈先上升再缓慢下降的趋势,年均自然稀疏率22年生时达最大值,林冠重叠度8年生时达最大值,此时不同密度的林冠重叠度间差异达显著性水平。25年生时,造林密度为1111和1667株/hm^(2)林木的胸高形率、心材占比高于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的指标,断梢率、高径比和幼/成龄材比率低于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的指标,其中高径比密度间差异达显著水平;19~25年生近成熟龄期,林分大径木比例和大径材出材量均随造林密度降低而增加,该时期1111和1667株/hm^(2)低密度林分总蓄积量、总出材量和经济材出材量逐渐与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接近,25年生时造林密度为1667株/hm^(2)的总蓄积量、总出材量和经济材出材量均超越造林密度为2500株/hm^(2)的指标。经济效益分析表明,造林密度1667株/hm^(2)林分的纯收入和净现值最�
- 熊光康厉月桥熊有强段爱国曹德春孙建军聂林芽盛炜彤
- 关键词:杉木林木生长形质
- 陈山红心杉无性系嫁接苗生长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对29个陈山红心杉(Cunninghamia lanceolata)无性系1年生嫁接苗进行穗条长度和粗度测定,结果表明:1年生陈山红心杉嫁接苗平均穗条长度为54.2 cm,平均变异系数为27.90%;平均穗条粗度为9.17 mm,平均变异系数为24.61%,无性系间穗条长度和粗度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综合评价,选出了3个陈山红心杉优良无性系,其平均穗条长度为66.6 cm,平均现实增益23.00%,遗传增益为11.91%;平均穗条粗度为9.77 mm,平均现实增益6.59%,遗传增益为4.05%,选择出的优良无性系可进一步测定和评价。
- 孙建军罗嘉东赵世荣黄辉段爱国
- 关键词:陈山红心杉无性系嫁接苗
- 21年生杉木优良无性系生长与材质性状研究被引量:9
- 2015年
- 对来源于湖南省的38个杉木无性系在江西省分宜县大岗山年珠林场21年生试验林各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选出4个杉木优良无性系43、68、88、300和大岗山杉木一般生产用种ck进行生长性状和材性性状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个优良无性系总体胸径与木材基本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331),优良无性系43胸径生长量、单株材积生长量和木材基本密度均优于对照,可作为生长和材性性状联合选择的建筑材无性系;各优良无性系纤维长宽比均高于对照,优良无性系300长宽比最大且长纤维最多,最适宜用作纸桨材;各无性系不同林龄间纤维长度的差异较为明显,为杉木优良纸桨材无性系最佳采伐时间的确定提供了理论基础。
- 朱安明赖树华段爱国张建国孙建军邓宗富
- 关键词:杉木优良无性系基本密度纤维形态
- 四川桤木树干液流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用热脉冲速度记录仪(Heat Pulse Velocity Recorder,简称HPVR)研究了14年生四川桤木树干液流的特点,并用Campbell自动气象站同步监测环境因子研究了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桤木的单位面积的年液流通量为11.107kg/cm2;夜间有上升液流,可能存在根压;四川桤木的树干液流在春季是单峰曲线,在夏季是一条双峰曲线,有"午休"现象;四川桤木的树干液流与太阳辐射、温度有较好的生态学同步性。
- 孙建军邓宗付曾平生武晓玉程贵文唐小强刘苑秋
- 关键词:四川桤木树干液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