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静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福建省科技厅公益类科研院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沙丘
  • 5篇海岸
  • 3篇粒度特征
  • 3篇海岸沙丘
  • 2篇测年
  • 1篇动力环境
  • 1篇新月形沙丘
  • 1篇释光测年
  • 1篇输沙势
  • 1篇探地
  • 1篇探地雷达
  • 1篇全新世
  • 1篇晚期
  • 1篇小冰期
  • 1篇环境演变
  • 1篇环境意义
  • 1篇光释光
  • 1篇光释光测年
  • 1篇海岸风沙
  • 1篇海平

机构

  • 6篇福建师范大学
  • 3篇教育部
  • 1篇百色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6篇李志忠
  • 6篇张文静
  • 4篇靳建辉
  • 4篇于晓莉
  • 3篇程延
  • 2篇张文静
  • 2篇徐晓琳
  • 1篇邓涛
  • 1篇白利

传媒

  • 2篇亚热带资源与...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福建海坛岛海岸海滩—沙丘系统表层砂物质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通过对福建海坛岛北部芦洋海岸海滩—沙丘系统3个典型剖面的表层砂样的粒度分析,探索海滩与海岸沙丘砂物质输移特征及其动力环境意义.结果表明:1)芦洋海岸横向沙丘表面粒度组成以细砂和中砂为主,平均值为1.76Ф;海滩砂的粒度组成以细砂、中砂和粗砂为主,平均值为1.82Ф,总体粒度特征为分选较好、正态分布和中等峰态.2)芦洋海滩砂样品主要是波浪作用的产物,虽然海岸沙丘砂部分样品具有一定的波浪作用特征,但显示风力搬运沉积为主的粒度特点.3)芦洋海滩—沙丘系统各个地貌部位表层砂样的粒度参数的空间变化较小,表明研究区波浪作用和风力作用的耦合影响且沉积环境比较稳定.
张文静李志忠洪东铭于晓莉苑秀全赖海成申健玲
关键词:粒度特征动力环境
海南岛东北海岸风沙沉积的光释光年代学意义被引量:5
2021年
选取海南岛东北部JSD2和PQR2两个典型海岸沙质沉积剖面进行研究,共采集10个测年样品和89个指标分析样品,在室内进行了光释光(OSL)测年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1)JSD2和PQR2剖面砂样以中细沙为主,粒度众数在225~400μm之间。风沙沉积后受化学风化作用呈现淡红棕色至红棕色;2)JSD2剖面OSL年龄范围为(2.20±1.09)~(9.89±1.65)ka,属于全新世风沙沉积;PQR2剖面年龄范围为(3.41±0.78)~(22.50±1.07)ka,上部为全新世风沙沉积,下部为末次冰期和晚冰期的老红砂层;3)综合海南岛和华南其他海岸沙丘、海岸风沙年龄数据分析,研究区全新世海岸风沙沉积年代序列可划分为10.5~6.0 ka B.P.和6.0 ka B.P.以来两个阶段,华南热带与亚热带海岸风沙活动趋势基本一致。
张文静张文静李志忠靳建辉李志星徐晓琳程延
关键词:海岸风沙光释光测年全新世海平面变化
2008-2018年河北昌黎海岸输沙势时空变化与沙丘形态演变被引量:6
2020年
输沙势的时空变化特征是研究风积沙丘形态类型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重要指标。以中国河北昌黎海岸沙丘分布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邻近区域3个气象站记录的2008-2018年风资料分析输沙势时空变化,借助高分辨率的Google卫星影像提取同期横向沙脊和新月形沙丘形态的变化信息,结合区域风速、降水量变化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分析海岸沙丘分布格局和形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输沙势(DP)以春、冬两季最高,潜在风沙作用最活跃;(2)3个气象站中,乐亭站向岸合成输沙方向(RDD)代表研究区主要输沙方向,昌黎站离岸合成输沙方向为次要输沙方向,这两个输沙过程控制了研究区海岸沙丘分布的基本格局;(3)研究区向岸的和离岸的输沙势、合成输沙势(RDP)总体呈现衰减趋势,合成输沙方向没有明显变化;(4)近10年来昌黎海岸沙丘整体呈明显的风蚀消减特征,但气候变化的影响十分有限,而人工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活动导致上风向沙源的减少则是主要原因。
李志星李志忠靳建辉郑斐张文静张文静
关键词:海岸沙丘输沙势新月形沙丘
福建长乐海岸沙丘沉积序列记录的海岸环境演变被引量:2
2017年
福建长乐海岸是中国东部海岸沙丘分布最典型的区域之一.选取长乐东部的海岸沙丘分布区,在研究区平行布设2条垂直海岸带的探测剖面,运用探地雷达技术探测以获取海岸带沉积构造信息,并结合海岸沙丘探坑剖面和海岸演变历史地图的对比分析,对探测获得的海岸沙丘沉积构造和沉积序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海岸沙丘沉积主要由海滩沉积和海岸风沙沉积构成,其中下伏沉积为海洋波浪作用形成的波状层理,上覆沉积为风力作用为主形成的交错层理,这些沉积构造特征在探测线附近的探坑剖面上有清晰的反映;2)在沉积序列的组合特征上,研究区海岸环境存在早期的滨岸浅滩和晚期的海岸沙丘带两个演变阶段,记录了长乐海岸向东的进积演变历史.结合研究区历史时期海岸演变地图分析,所探测海岸沙丘的沉积序列,长乐海岸沙丘记录了由汉代至唐宋时期以波浪作用为主,逐渐演变为清代以来以风沙沉积作用为主的外力作用变化过程.
洪东铭邓涛李志忠于晓莉程延徐晓琳张文静
关键词:环境演变
福建长乐海岸沙丘记录的小冰期晚期风沙气候与海岸环境演变被引量:2
2017年
对福建长乐东海海岸沙丘进行光释光测年(OSL)分析,并根据毗邻海岸沙丘的光释光年代以及环境考古年代校验,初步确定了长乐海岸带近300 a来的海岸沙丘发育的时段。在光释光年代学确定的统一时间标尺基础上,采用粒度参数作为环境代用指标,讨论分析了不同空间尺度下影响长乐海岸沙丘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长乐海岸沙丘砂粒度特征表现出典型风成砂的特征:以中砂为主,分选较好,近对称,中等峰态,粒级较集中;2)长乐东海海岸沙丘发育于1714年以来,长乐海岸带海岸沙丘发育可划分为3个时期,AD1800以前、AD1800—1868、AD1896年至今;3)近300 a来东海沙丘发育主要受到东亚冬季风强度的影响,冬季风较强的时期海岸风沙活动频繁,但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张文静李志忠靳建辉于晓莉苑秀全赖海成申键玲徐晓琳程延傅雨瑶
关键词:海岸沙丘OSL测年粒度特征
福建长乐海岸-海滩沙丘系统砂物质的粒度特征反映的海岸动力环境分异被引量:6
2016年
通过对福建长乐东部海岸典型的海滩-沙丘系统表层砂样的粒度分析,探索海滩砂与沙丘砂物质物源及其在海滩与滨海沙丘之间输移变化的关系模式。结果表明:1)长乐海岸横向沙丘表面粒度组成以中砂和细砂为主,平均粒径介于1.53~2.31Ф,平均值为1.98Ф;海滩砂的粒度组成以粗砂、中砂和细砂为主,平均粒径介于1.26~2.08Ф,平均值为1.76Ф;海滩砂分选性不如沙丘砂。2)海滩-沙丘系统的砂质沉积以滚动和悬浮组分( OP)、悬浮和滚动( PQ)为主,同时含有极少量的递变悬浮组分( OR),反映了典型的海陆过渡相(潮间带和潮上带)的沉积环境,经常遭受风力和波浪的混合作用。3)从粒度特征看,研究区海滩-沙丘系统的动力关系属于完全耗散性,海岸系统的动力环境,即波浪、潮汐、风力的共同作用,以及海滩宽度与坡度、海滩与沙丘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决定了海滩-沙丘系统的粒度组成和粒度参数特点。
于晓莉李志忠靳建辉赖海成申健玲苑秀全洪东铭张文静
关键词:粒度特征波浪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