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
-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麻痹性痴呆型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求麻痹性痴呆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2008年9月至2013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了28例确诊艾滋病病毒阴性的成人麻痹性痴呆型神经梅毒患者,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麻痹性痴呆型神经梅毒患者中,首发症状为精神行为异常8例(28.57%),言语不利7例(25.00%),记忆力下降6例(21.43%);经过临床评估后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有24例(85.71%),存在精神行为异常的22例(78.57%);肌张力增高4例(14.29%),肌力下降4例(14.29%)等;20例行头颅核磁检查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异常,其中脑萎缩9例(45.00%)。28例患者经过住院正规神经梅毒治疗后,出院时23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随访有不同程度的血清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滴度下降,脑脊液TRUST滴度下降,脑脊液白细胞下降,脑脊液蛋白含量下降。结论认知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是麻痹性痴呆型神经梅毒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很高误诊率,临床医师应引起重视。
- 蔡胜男许东梅张琳闫会文黄宇明伦文辉
- 关键词:麻痹性痴呆预后
- 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人的抗病毒治疗效果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了解≥50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HIV/AIDS病人)的抗病毒治疗反应。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门诊开始抗病毒治疗时年龄≥50岁的HIV/AIDs病人作为观察组(老年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同一时期内开始抗病毒治疗的805例年龄为18~40岁HIV/AIDS病人中,抽取168例作为对照组(青年组)。对两组病人的疾病状况、抗病毒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83例老年组和168例青年组的CD4+淋巴细胞(CD4细胞)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的肌酐清除率低于青年组(P〈0.01),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发生率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44,P=0.004,P〈0.01)。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与基线CD4细胞水平相比,两组CDt细胞均明显增加(P〈0.01,P〈0.01),增幅老年组为(112.65±107.04)个/μL,青年组为(128.39±113.85)个/μL(P〉0.05);病毒完全抑制率老年组为82.92%,青年组为83.55%(P〉0.05)。无论是否接受基于D4T的初始治疗方案,老年组发生高血脂和高血糖的风险均高于青年组;两组接受基于AZT的初始治疗方案的病人的白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变化幅度,以及两组接受基于NVP的初始治疗方案的病人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变化状况,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组与青年组相比,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6个月免疫学反应和病毒学应答相同,但老年组病人易出现如高血脂和高血糖以及肌酐清除率下降等情况,因此,在≥50岁的HIV/AIDs病人的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应加以重视。
- 刘娟张琳闫会文伦文辉
- 关键词:AIDS病人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