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强正阳

作品数:16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各向异性
  • 8篇地幔
  • 8篇上地幔
  • 6篇地震
  • 6篇剪切波分裂
  • 5篇动力学意义
  • 4篇地壳
  • 3篇地震各向异性
  • 2篇地壳各向异性
  • 2篇地球动力
  • 2篇地球动力学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圈
  • 2篇岩石圈变形
  • 2篇造山带
  • 2篇震相
  • 2篇山带
  • 2篇上地幔各向异...
  • 2篇中亚造山带
  • 2篇接收函数

机构

  • 16篇中国地震局地...
  • 5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6篇强正阳
  • 12篇吴庆举
  • 5篇李永华
  • 3篇强正阳
  • 2篇何静
  • 1篇李大虎
  • 1篇张瑞青
  • 1篇高孟潭
  • 1篇石磊

传媒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学报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2015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接收函数、面波与重力联合约束地壳厚度与波速比
2022年
提出了一种利用接收函数、面波频散和重力数据联合约束地壳厚度、vP/vS和平均P波速度的改进方法,并基于两种地壳模型对改进后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地壳厚度和波速比的估计精度,还能更准确地估计地壳平均P波速度。在此基础上,将该方法应用于华南地区两个固定台站的地壳结构分析,相关结果也证实了该方法在确定地壳结构中的可行性。
任志远李永华强正阳强正阳
关键词:接收函数面波频散地壳厚度波速比
蒙古中南部地区上地幔复杂的各向异性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
蒙古高原位于壳幔发生强烈变形的中亚造山带的核心部位,在其西部受到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推挤,而其东部是较为开阔的太平洋俯冲带.蒙古中南部地区作为蒙古高原西部NE-SW挤压和东部W-E伸展的过渡区域,同时存在NE-SW和N...
强正阳吴庆举李永华
关键词:上地幔各向异性地球动力学
文献传递
利用剪切波分裂研究内蒙古阿巴嘎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被引量:3
2019年
内蒙古阿巴嘎地区壳幔经历强烈变形,岩石圈变形机制尚不明确.利用布设在研究区的32个流动地震台站所记录到的远震剪切波数据,测量得到120对各向异性参数和113个无效分裂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快慢波延迟时间变化范围为0.4~1.4s,平均0.77±0.21s;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变化范围为N101°E-N45°W.其中一组快波偏振方向为N82.0°E±12.3°,与区域内断裂走向平行,反映地幔矿物晶格定向排列;另一组快波方向集中位于华北克拉通内部,平均为N146.8°E±9.5°,平行于早白垩纪岩石圈伸展变形方向,推测由残留在岩石圈中的化石各向异性所引起.在研究区北部部分台站,只观测到无效分裂而没有观测到有效分裂结果,可能存在局部热地幔物质上涌.
强正阳强正阳
关键词:剪切波分裂上地幔各向异性岩石圈变形
中国东北地区北部上地幔各向异性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23
2015年
中国东北地区广泛发育新生代板内火山,晚中生代以来岩石圈遭受过多期拉张作用.作为中国唯一的深震孕育区,中国东北地区受到太平洋板块的西向俯冲,使得其成为研究岩石圈变形、板块俯冲和板内火山成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天然实验室.通过分析架设在中国东北地区北部的147个流动和固定台站的SKS波形数据,共计得到了377对各向异性参数和251个无效分裂结果.结果表明,中国东北地区东西两侧具有不同的各向异性分布:西部地区各向异性方向变化范围为N143-199°E,平均N169°E,与晚中生代岩石圈伸展方向一致;其各向异性延迟时间平均值约为0.8s,说明来自地幔的各向异性比较微弱,主要由残留在岩石圈中的古老变形所引起.同时,在松辽盆地和佳木斯地块部分区域,观测到延迟时间较小的各向异性(~0.4s),可能是由于岩石圈的拆沉和热地幔物质的上涌侵蚀了保留在岩石圈的古老形变所致.在研究区东部,NNW-SSE朝向的各向异性被观测到,并伴随较大的延迟时间(大于1.0s),可能与太平洋板块撕裂回撤而产生的地幔流动有关.此外,近W-E方向的各向异性只在佳木斯地块被观测到,而太平洋板块在地幔过渡带中的俯冲可能是其产生的主要成因.
强正阳吴庆举
关键词:剪切波分裂地震各向异性
中亚造山带壳幔各向异性
中亚造山带是显生宙以来最大的陆壳增生造山带,由前寒武纪微陆块、岛弧、蛇绿混杂岩带以及大陆边缘区等不同构造单元之间相互作用而成,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理想场所。而介质变形的方向和大小可以通过地震各向异性反映出来,因此开展中亚造...
强正阳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地壳上地幔各向异性地幔流
中国东北地区上地幔复杂的各向异性
上地幔各向异性可以反映古今岩石圈形变及深部地幔结构,这对于研究整个东北地区深部地下结构具有重要科学意义.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在中国东北地区布设了2条NW-SE方向的测线,台间距20km,共计116个宽频带流动...
强正阳吴庆举
关键词:上地幔各向异性延迟时间地震勘探
文献传递
中亚造山带壳幔各向异性被引量:1
2018年
中亚造山带是显生宙以来最大的陆売增生造山带,由前寒武纪微陆块、岛弧、蛇绿混杂岩带以及大陆边缘区等不同构造单元之间相互作用而成,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理想场所。而介质变形的方向和大小可以通过地震各向异性反映出来。因此,开展中亚造山带壳幔各向异性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该区域岩石圈变形和深部地幔过程。本文利用新的地震观测数据,使用剪切波分裂方法,获取了研究区地壳及上地幔各向异性参数,并对地幔流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其可能的地球动力学含义。利用中国东北地区116个流动台站和31个固定台站平均观测时间2年以上的地震数据开展了SKS分裂研究,得到了377对各向异性参数。结果表明,大致以127°E为界,东西两部分各向异性特征差异明显。其中,西部地区各向异性快波偏振方向变化范围为N143?199°E,平均N169°E,与晚中生代岩石圈伸展方向一致;各向异性延迟时间平均值约为0.8s,主要为残留在岩石圈中的古老变形。而在研究区东部,各向异性方向比较杂乱,NNW-SSE朝向的各向异性被观测到,并伴随较大的延迟时间,可能与太平洋板块撕裂回撤而产生的地幔流动有关。此外,佳木斯地块被观测到了近W-E向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可能与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有关。利用位于蒙古地区105套流动地震台站数据开展了SKS分裂研究,测量到231对各向异性参数。结果表明,蒙古地区各向异性大致以蒙古主缝合线和华北克拉通北部边缘为界,从北到南划分为3个区域:在蒙古主缝合线以北,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主要呈NW-SE向,范围从N118°E至N155°E,平均N134°E,延迟时间从0.6 s到2.4 s变化,平均值为(1.4±0.4)s,其中有6个台站各向异性程度十分强烈,可能与局部地幔流有关;蒙古主缝合线以南区域,各向异性快波偏振方向介于N44°E到N103°E之间,平均N81.4°E,基本与韧性走滑�
强正阳
关键词:中亚造山带剪切波分裂各向异性
内蒙古阿巴嘎地区地壳方位各向异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本文利用架设在内蒙古阿巴嘎地区38个宽频带地震台站记录到的远震数据,通过拟合P波接收函数径向Pms转换波到时和叠加不同方位切向分量,确定了地壳各向异性参数.结果表明,大部分台站Pms延迟时间在0.35s左右;而少数台站时差较大,推测可能受到索伦缝合带附近地壳残留倾斜界面影响.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变化范围在N95°E到N180°E之间,平均为N130.6°E±19.1°,推测中下地壳矿物在ENE-WSW向区域主压应力作用下发生晶格定向排列可能是导致地壳各向异性的主要成因.研究区壳幔变形特征和机制不同,属于解耦变形.
强正阳强正阳吴庆举何静
关键词:地壳各向异性接收函数
川南威远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及应力场特征
2023年
基于四川省威远地区密集流动台站从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收集到的42个M_(L)3.0—4.5中小地震事件,采用Hypo2000定位法进行精定位,并利用HASH(Hardebeck&Shearer)法反演得到其中31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之后利用阻尼区域应力反演方法计算了研究区的应力场参数。结果表明:中小地震主要分布在威远背斜南翼SSE向墨林场断层的两侧,震源深度集中在10 km以内,均为浅源地震;震源机制解类型以逆冲型为主,断层错动类型较为复杂,根据震源机制解结果,推测墨林场断层两侧存在一系列盲冲断层及正断型断层,同时研究区浅层地层中还可能存在其它小的隐伏断层或破裂;区域应力场为逆冲兼走滑型,其最大主应力轴σ1方位为103°,倾角为1°,最小主应力轴σ3方位为192°,倾角为51°,与震源机制解主要类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余梦雪吴庆举强正阳白兰淑
关键词:地震精定位震源机制解区域应力场
鄂尔多斯北缘河套裂谷上地幔变形机制:来自剪切波分裂的证据
鄂尔多斯块体位于中生代晚期印欧板块碰撞和太平洋板块俯冲两大地球动力学系统影响的交汇地区,其深部结构及变形机制对于理解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青藏高原东北缘扩展的动力学模型和华北克拉通活化极为关键。位于鄂尔多斯块体北缘的河套裂...
强正阳吴庆举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