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进

作品数:10 被引量:43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3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脉冲
  • 4篇网格
  • 4篇纳秒
  • 4篇高频
  • 4篇穿孔
  • 3篇脉冲串
  • 2篇单细胞
  • 2篇笛卡尔
  • 2篇电穿孔
  • 2篇电刺激
  • 2篇有限元
  • 2篇纳秒脉冲
  • 2篇坏死
  • 2篇坏死率
  • 2篇发放
  • 1篇电场
  • 1篇电场作用
  • 1篇电气安全性
  • 1篇凋亡

机构

  • 10篇重庆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国网天津市电...
  • 1篇国网北京市电...

作者

  • 10篇米彦
  • 10篇徐进
  • 7篇姚陈果
  • 6篇李成祥
  • 2篇唐雪峰
  • 2篇张媛媛
  • 1篇郑伟
  • 1篇唐均英
  • 1篇赵亚军
  • 1篇吕彦鹏
  • 1篇刘红梅
  • 1篇罗庆

传媒

  • 6篇高电压技术
  • 2篇电工技术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频ns脉冲串作用下肝脏肿瘤热效应的多参数有限元仿真被引量:3
2017年
为了综合传统不可逆电穿孔和ns脉冲的特点,充分发挥脉冲电场非热治疗肿瘤的优势,将高频ns脉冲串引入到消融肿瘤组织的应用中,并研究了此高频ns脉冲串在生物组织中产生的热效应。通过多参数有限元方法对施加1对针电极的肝脏和肿瘤组织的温度以及热损伤进行了仿真,施加的电压范围为1~4 k V,脉冲宽度范围为50~500 ns,重复频率介于100 k Hz^1 MHz之间,脉冲串长度为100μs,脉冲串的重复频率为1 Hz。使用Pennes生物传热方程计算电热耦合下的温度,并根据Arrhenius公式计算热损伤。结果表明:肿瘤在单个脉冲串作用下在100μs时刻达到的最高温度为49.26℃;在1 s时刻最高温度为40.4℃,经过1 s时刻之后热损伤的累积程度只有0.001 6,不会造成热损伤;通过参数拟合,可以得到任意参数下的组织温度以及热损伤。研究结果可为将来的实验研究提供参数选择的理论依据。
米彦芮少琴李成祥姚陈果徐进卞昌浩唐雪峰
关键词:热损伤肿瘤
微秒脉冲电刺激对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影响的仿真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为研究微秒脉冲电刺激对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特性的影响,结合笛卡尔传输网格和HH神经元等效电路模型建立3维神经元传输网格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仿真研究了刺激强度I改变而刺激脉宽τ不变、刺激τ改变而I不变、以及刺激剂量(I^2_τ)不变而强度I与脉宽τ均改变3种刺激方案下各参数分别对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案均存在刺激阈值,分别为25 n A、90.79μs;5.968 29 n A、400μs;112.52 n A、19.746μs。刺激参数大于阈值,神经元产生兴奋且可有效传递。沿轴突z方向(除刺激点)各处动作电位峰值随刺激参数增大基本不变,仅时延变长。刺激点处动作电位峰值与刺激参数大小正相关,但脉宽增大时其存在最大峰值。刺激参数小于阈值,神经元无法产生兴奋,沿轴突z方向各处动作电位峰值与刺激参数大小正相关。考虑作用效益和技术发展现状,可综合选取出最优参数。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实验甚或临床研究提供刺激参数选取的理论依据,对进一步的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成祥张媛媛王恩照姚陈果米彦徐进
关键词:神经调控
基于网格传输网络模型的高频纳秒脉冲串作用下单细胞穿孔特性仿真被引量:11
2018年
为研究高频纳秒脉冲串作用下细胞的穿孔特性,采用Matlab仿真软件对含核膜的典型二维单细胞空间区域进行离散,建立其网格传输网络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单元节点赋予电传输与孔传输双向耦合特性,以空间每个节点的电位及内外膜上每对节点不同孔半径下的孔密度为未知量,建立常微分方程组并进行求解。仿真模拟单细胞在电场强度为5k V/cm、脉宽250ns、上升沿30ns、仿真总时长为10s的10串高频纳秒脉冲作用下的电穿孔动态变化过程,并研究了串内脉冲个数及频率对内外膜穿孔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脉冲作用时,穿孔数量基本不变,穿孔半径有一定的累积效应;重复脉冲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孔数量衰减的幅度;增加串内脉冲个数可少量增加外膜孔数量,不会影响核膜孔数量;增加串内脉冲频率基本不会影响外膜孔数量,但可大幅度增加核膜孔数量。本文的仿真结果进一步丰富了脉冲电场作用于生物细胞的穿孔机制。
米彦徐进刘宏亮姚陈果李成祥
关键词:单细胞
低强度纳秒脉冲电场联合多壁碳纳米管对人皮肤癌A375细胞的杀伤效果被引量:5
2020年
为了探究低强度纳秒脉冲电场联合多壁碳纳米管对细胞的杀伤效果,在多壁碳纳米管毒性实验的基础上,分别采用CCK-8检测法和Annexin V/PI双染法研究引入多壁碳纳米管后不同幅值的纳秒脉冲电场对A375细胞活性、凋亡坏死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多壁碳纳米管质量浓度≤200mg/L时,其对细胞无毒性效应;只有当质量浓度≥300 mg/L时,其诱导的细胞毒性才具有剂量依赖性,即质量浓度越高,对细胞的毒性越强。固定频率为1 Hz、脉宽为300 ns、脉冲个数为100个时,凋亡率、坏死率随着场强的增加而增加,细胞活性随着场强的增加而减小。多壁碳纳米管的引入不影响上述变化规律,但是明显提高了对应的杀伤效果,可以在保持纳秒脉冲电场治疗肿瘤的优势前提下提高临床治疗中的电气安全性。
米彦李盼刘权徐进杨骐瑜唐均英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CCK-8ANNEXIN电气安全性
高频纳秒脉冲电场作用下多细胞系统穿孔特性仿真被引量:11
2016年
为了研究高频纳秒脉冲电场(ns PEFs)杀伤肿瘤细胞的机理,结合笛卡尔传输网格(CTL)和动态电穿孔等效电路模型对1个典型的2维多细胞系统在ns PEFs作用下的穿孔特性进行了仿真。利用Pspice仿真软件建立了该多细胞系统电路模型,并分析了其穿孔数量和穿孔半径变化特性。首先施加了10个场强、频率和脉宽分别为5k V/cm、1 MHz和500 ns的高频纳秒脉冲到该多细胞系统模型,结果表明随脉冲个数增加穿孔区域分布变化不大,而穿孔半径分布有明显的累积效应,细胞外膜和细胞核膜上部分孔的半径逐渐增大。同时比较了电场强度为3、5和10 k V/cm时该系统中穿孔数量和最大孔径随脉冲个数增加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场强增加时穿孔数量明显增加,特别是场强从3 k V/cm提高到10 k V/cm时,系统整个细胞核膜从未穿孔到穿孔数量增加到2.658 4×105个。另外,穿孔半径仍然存在累积效应。仿真结果说明适当参数的高频ns PEFs能使细胞核膜发生穿孔,并起到扩大细胞部分穿孔半径的作用,可为后续实验研究选择高频纳秒脉冲参数提供依据。
徐进米彦卞昌浩姚陈果李成祥
细胞膜力学性能对电穿孔影响的仿真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为探究细胞膜的力学性能对电穿孔的影响,该文将细胞膜视为一种超弹性材料,在COMSOL中建立细胞膜上局部单个微孔的机电耦合模型,分析细胞膜弹性应变能对微孔形成的影响,并比较了细胞膜弹性模量不同时微孔形成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细胞膜的应变能一方面增大了从疏水孔向亲水孔转变时的越过能垒,并且膜弹性模量越大,越过能垒越大,且二者线性相关;另一方面,应变能的增加使微孔稳定,阻止微孔无限扩大,稳定尺寸与细胞膜力学性能和跨膜电位有关。该文通过仿真揭示了细胞膜的力学性能在电穿孔中的重要作用,并为研究细胞结构对电穿孔的影响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米彦吴晓徐进郑伟马驰
关键词:力学性能电穿孔机电耦合应变能
微秒脉冲电刺激对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的仿真研究
为了研究微秒脉冲电刺激对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的影响机制,结合笛卡尔传输网格(CTL)和HH神经元等效电路模型对一个典型的三维神经元在微秒量级脉冲电刺激作用下其动作电位的发放特性进行了仿真。基于PSpice仿真软件平台建立了...
张媛媛李成祥王恩照姚陈果米彦徐进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球形单细胞及不规则真实细胞电穿孔动态过程仿真被引量:10
2016年
为深入研究脉冲电场对细胞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推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基于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了考虑胞内细胞器的单细胞五层介电模型,从2维和3维的角度研究分析了脉冲电场诱导细胞发生电穿孔的动态过程。同时,鉴于理论球形细胞与真实细胞结构的差异,建立不规则细胞介电模型,讨论分析脉冲电场作用于理论球形细胞与真实细胞电穿孔效应的差异。仿真结果表明:在1.5 k V/cm、10μs脉冲电场作用下,细胞膜上跨膜电位升高达到穿孔跨膜电位阈值(1 V)后发生穿孔,孔密度急增(达到1016数量级),电导率随着时间快速增加,从而进一步改变跨膜电位的分布,穿孔区域由正对电极的点逐渐往四周扩展,最终穿孔区域达到整个表面积的71.4%。而不规则细胞下的跨膜电位、电导率等分布较复杂,不再具有对称分布性,对于畸形度较大的细胞则必须考虑其形状的影响。仿真结果合理解释了脉冲作用下单细胞电穿孔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分析复杂细胞系统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推进了脉冲电场的临床应用。
姚陈果刘红梅赵亚军米彦吕彦鹏徐进
关键词:有限元电穿孔脉冲电场跨膜电位
高频纳秒脉冲串对皮肤癌细胞的杀伤效果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为了克服目前脉冲电场治疗肿瘤所存在的不足,研究了高频ns脉冲串对人体黑色素瘤细胞A375即皮肤癌细胞的杀伤效应,通过改变电场强度、脉冲宽度、脉冲串内重复频率、脉冲串内脉冲个数等参数,分析了不同参数的高频ns脉冲串作用时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坏死率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坏死率随着脉冲串内重复频率的升高而增加,细胞凋亡率则是随着脉冲串内重复频率的升高而降低,因而在借鉴调制技术时,脉冲串内重复频率不宜太高;脉冲串内高电平持续时间相同时,脉冲宽度较大的脉冲所引起的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坏死率比脉冲宽度较小的脉冲高,并且其细胞凋亡率之差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减小,细胞坏死率之差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因此在电场强度较高时,为了更好地平衡ns效应和μs效应,可以适当降低脉冲宽度并同时增加脉冲串内脉冲个数;另外,细胞悬液阻抗比可以作为反映细胞坏死率的参数,细胞坏死率与细胞悬液阻抗比降低率成正比。这些研究结果为后续高频ns脉冲串的类似应用提供了参考。
米彦唐雪峰卞昌浩徐进况东东罗庆
关键词:细胞凋亡率
基于PCB Blumlein传输线和PCB传输线变压器的模块化固态纳秒脉冲发生器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Blumlein脉冲形成线和传输线变压器的高频纳秒脉冲发生器结构.发生器结合了Blumlein传输线容易形成高频纳秒窄脉冲的特点和传输线变压器高频特性好的特点.发生器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每个模块由Blu...
米彦卞昌浩万佳仑徐进姚陈果李成祥
关键词:传输线变压器微带线模块化全固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