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宁

作品数:10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专利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矿业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煤层
  • 3篇排水
  • 2篇水沟
  • 2篇钻孔
  • 2篇巷道
  • 2篇机箱
  • 2篇擦拭
  • 1篇低洼
  • 1篇地面预注浆
  • 1篇地热资源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参数
  • 1篇电机
  • 1篇电机控制
  • 1篇顶板
  • 1篇定位装置
  • 1篇岩壁
  • 1篇遗煤
  • 1篇预注浆
  • 1篇再生顶板

机构

  • 12篇淮北矿业股份...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安徽惠洲地下...

作者

  • 12篇李宁
  • 4篇罗通
  • 2篇张维峰
  • 2篇金学良
  • 1篇吴基文
  • 1篇翟晓荣
  • 1篇李忠凯
  • 1篇郝志超

传媒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中州煤炭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机箱进气口前置空气过滤装置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箱进气口前置空气过滤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对进气口的防护过滤效率和防尘效果的机箱进气口前置空气过滤装置。一种机箱进气口前置空气过滤装置,包括有壳体、安装外框、背盖、防尘机构、...
李宁金学良王千遥张维峰单蕊姜凯
综合物探法在陷落柱探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3年
陷落柱的发育严重影响煤矿的安全生产及生产进度,有必要对疑似陷落柱进行探查。针对许疃煤矿72煤7229工作面运输巷底板下发育的疑似陷落柱,利用三维直流电法、地震反射扫描技术以及地震波三维反射偏移技术等综合物探方法进行探测。实践表明,综合物探方法不仅能解决勘探的精度问题,还可以查明疑似陷落柱的其他特性(如富水性及构造特征等)。
李宁郝志超吕梁栋赵成洲
关键词:综合物探方法陷落柱
一种矿井下巷道的排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井下巷道的排水系统包括巷道、沉淀池、水仓、筛管、泄水孔套管和水沟,沉淀池与水仓之间设置有一层滤网,水仓和水沟通过筛管和泄水孔套管连接,筛管设置在水仓内,泄水孔套管设置在水仓外,筛管靠近滤网的一端设置...
李宁丁矿山侯保桦罗通
文献传递
一种自动除尘的煤层探测设备显示装置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除尘的煤层探测设备显示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对显示模块擦拭部件进行间歇湿润,节约能耗的同时,提高对显示模块擦拭质量和效率的自动除尘的煤层探测设备显示装置。一种自动除尘的煤...
李宁周官群金学良梁修雨张维峰孟凡彬姜凯王勃任川高永新王亚飞梁希凯刘耀辉
一种新型勘探岩壁开孔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勘探岩壁开孔定位装置,包括两个保持平行的撑杆和设置于两个撑杆内部的环盘,两个所述撑杆均呈长方形体形状且内侧均设置有导轨槽,所述导轨槽的内部均嵌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侧与所述环盘固定相连接,所述环盘...
罗通李宁赵斌黄斌
文献传递
一种机箱外置散热装置
本发明涉及工作站机箱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箱外置散热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机箱外部使其被动散热,实现内部降温的目的,保证工作站系统可靠运行的机箱外置散热装置。一种机箱外置散热装置,包括有安装座、储液板、导柱和电...
李宁金学良王千遥张维峰单蕊姜凯
一种巷底的自流排水改造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巷底的自流排水改造系统,包括巷底的放水钻孔、通水管路和排水管路,放水钻孔与通水管路密封连接,通水管路在与放水钻孔的连接口一端设置有筛管,通水管路的另一端设有排沙口,通水管路的排沙口处设置有排泥沙机构,...
李宁罗通丁矿山
文献传递
分岔煤层下分层再生顶板地面预注浆加固区域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分岔合并煤层受上分层采动影响,造成下分层顶板破碎,支护困难,严重影响下分层安全高效开采,常采用注浆加固技术对再生顶板进行提前改造,以提升顶板完整性。注浆加固区域对注浆效果有直接影响,为了给地面预注浆加固区域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淮北矿区许疃煤矿分岔合并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计算了上分层开采顶底板破坏高度及深度,获得了下分层再生顶板结构特征;基于数值模拟计算了采空区不同位置空隙率及渗透系数大小,获得了空隙率及渗透系数空间分布规律,最终确定了采空区不同位置注浆特征及其范围。结果表明:上分层开采顶板垮落带及断裂带(“两带”)发育高度21~28 m,底板破坏深度约10 m,下分层再生顶板由上分层底板破坏带、垮落带及断裂带三部分组成,岩体结构属碎裂-散体结构,完整性差;采空区垮落带空隙率在开切眼、终采线及两帮巷道处最大,可达50%以上,而向采空区中部及上方断裂带逐渐减小至10%以下,平面上呈“O”型分布,垮落带与断裂带渗透系数可相差3个数量级以上,采空区平面上可划分为注浆极易区、中等区及一般区,确定了平面上煤层间距小于10 m范围内巷道两帮、开切眼及终采线等位置是主要注浆区域,垂向上垮落带为主要注浆区域。研究结果可为类似近距离煤层下分层再生顶板地面注浆加固钻孔布置及注浆区域选择提供依据。
翟晓荣吴基文吴基文毕尧山刘伟李宁
关键词:地面预注浆再生顶板空隙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