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霞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林业局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缓冲带
  • 2篇植物
  • 2篇植物类型
  • 2篇人工林
  • 2篇磷素
  • 2篇截留
  • 2篇河岸
  • 2篇河岸缓冲带
  • 1篇氮素
  • 1篇氮素效率
  • 1篇有效磷
  • 1篇植被
  • 1篇植被配置
  • 1篇乔木
  • 1篇乔木林
  • 1篇去除率
  • 1篇总磷
  • 1篇截留率
  • 1篇径流
  • 1篇

机构

  • 4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4篇吴永波
  • 4篇李文霞
  • 2篇孟亦奇
  • 2篇朱颖
  • 2篇吕建
  • 1篇杨静
  • 1篇朱颖

传媒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河岸人工林缓冲带截留磷素能力及适宜宽度被引量:5
2016年
以中山杉林、杨树林、中山杉—杨树林3种太湖人工林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缓冲带宽度对富营养物质磷素的截留效果差异,为确定缓冲带适宜宽度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3种类型人工林缓冲带径流水中的磷酸根质量浓度没有特定的空间趋势,总磷、可溶性总磷随宽度增加质量浓度减少,研究区人工林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磷的最大去除率可达78.2%。土壤总磷质量分数随宽度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回归分析得出径流水中的总磷去除率达80%时,最佳人工林缓冲带为43.64 m宽的杨树林带。
朱颖吴永波李文霞吕建孟亦奇
关键词:总磷有效磷
河岸人工林缓冲带对径流水磷素的截留效果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含磷等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已成为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河岸植被缓冲带能通过吸收、截留,减少面源污染物进入水体。在平缓坡地上构建适宜的河岸植被缓冲带,研究河岸植被缓冲带对磷的截留效率,为减缓太湖农业面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太湖河岸人工林缓冲带为研究对象,分析缓冲带在不同宽度(15、30、40 m)、不同林分密度(400、1 000、1 600株·hm^-2)、不同植物组成(‘南林95’杨Populus×euramericana‘Nanlin 95’林、中山杉Taxodium hybrid ‘Zhongshanshan’林、‘南林95’杨-中山杉混交林)以及不同林龄(3、4、5、6 a)方面对径流水中总磷和可溶性磷截留效果的差异,确定适宜的人工林缓冲带结构。【结果】30 m宽的河岸缓冲带可很好地截留径流水中磷素,总磷截留率在30 m处最高,为77.30%,缓冲带对可溶性磷的截留率随宽度增加而提高,截留率在不同宽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径流水中总磷和可溶性磷截留效果较好的河岸缓冲带的林分密度为1 000株·hm^-2,截留率分别为84.29%和93.25%;杨树林缓冲带对径流水中总磷的截留率较高,达82.37%,中山杉林缓冲带对可溶性磷截留率略高于杨树林,不同植物组成缓冲带对可溶性磷的截留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河岸缓冲带对径流水中可溶性磷的截留效果较总磷好;随林龄增加,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磷的截留率呈上升趋势(P<0.01),5年生时截留率最高。【结论】30 m宽的河岸缓冲带基本能满足截污需求,且杨树林缓冲带截留污染物效果较好。缓冲带在林龄较小时截留磷能力较强。图5表1参40。
査晶晶吴永波茆安敏朱颖李文霞杨静
关键词:植被配置
利用河岸缓冲带去除径流水中氮的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2015年5月7日、7月13日和9月10日,以太湖流域构建的平缓坡度人工林河岸缓冲带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宽度(5 m、15 m、30 m和40 m)、不同植物类型(杨树林、中山杉林和杨树中山杉混交林)、不同植物密度(400株/hm2、1 000株/hm2和1 600株/hm2)的河岸缓冲带对不同深度径流水中总氮(TN)、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去除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缓冲带宽度的增加,对径流水中各形态氮的去除率增大。15 m宽的河岸缓冲带已经能很好地去除各种形态的氮。在同一宽度和植物类型条件下,缓冲带对40 cm深度的径流水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较大,对20 cm深度的径流水中的总氮的去除率较大。种植混交林的缓冲带对总氮的去除率较高,种植杨树林的缓冲带对铵态氮的去除率较高。不同植物密度的缓冲带对各形态氮的去除率差异不显著。
孟亦奇吴永波朱颖李文霞吕建
关键词:河岸缓冲带植物类型去除率
太湖乔木林河岸植被缓冲带截留氮素效率被引量:10
2019年
为研究河岸植被缓冲带对氮素的截留效率,以太湖流域平缓坡地上人工林河岸缓冲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河岸缓冲带宽度(5, 15, 30, 40 m),不同植物类型(‘南林95’杨Populus×euramericana ‘Nanlin 95’林、中山杉Taxodium hybrid ‘Zhongshanshan’林、南林杨95-中山杉混交林)对不同深度径流水及土壤中氮素的截留效果。结果表明:15 m宽的河岸缓冲带即能很好地截留各形态氮素, 40 m缓冲带对径流水中硝态氮、铵态氮、总氮的截留率分别达68.8%, 68.7%和66.0%;同一宽度条件下,缓冲带对40 cm深径流水中铵态氮、总氮的截留率较高,分别达71.4%和69.1%,对20 cm深径流水中硝态氮截留率较高,达70.6%;森林土壤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截留主要在中层土壤,对总氮截留主要在表层土壤;杨树林缓冲带对径流水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截留率较高(P<0.05),达77.4%和66.3%;杨树-中山杉混交林缓冲带对总氮的截留率较高(P<0.05),达73.0%;植物叶片(r=-0.53)全氮和土壤总氮(r=-0.59)均与径流水中总氮呈负相关关系。
朱晓成吴永波余昱莹李文霞
关键词:河岸缓冲带植物类型氮素截留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