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越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病原
  • 1篇致病性分化
  • 1篇品种抗病性
  • 1篇品种抗病性鉴...
  • 1篇茄病镰刀菌
  • 1篇侵染
  • 1篇镰刀
  • 1篇镰刀菌
  • 1篇抗病
  • 1篇抗病性
  • 1篇抗病性鉴定
  • 1篇根腐
  • 1篇根腐病
  • 1篇非洲菊
  • 1篇分子鉴定
  • 1篇病性鉴定
  • 1篇病原鉴定
  • 1篇病原菌

机构

  • 3篇云南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李凡
  • 3篇陈海如
  • 3篇陈精兰
  • 3篇李越
  • 2篇唐小艳
  • 2篇刘云龙
  • 1篇郭俊
  • 1篇李玲
  • 1篇扆守鑫

传媒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侵染野茼蒿引起黄脉症状的联体病毒的分子鉴定被引量:1
2008年
采自云南元江的野茼蒿表现为明显的叶脉黄化症状,从中检测到的病毒分离物分别命名为YYJ1,YYJ2,YYJ3。利用已经报道的联体病毒通用引物PA/PB对多株野茼蒿样品进行PCR检测,扩增到约500 bp大小的特异性基因片段。扩增产物序列测定表明,YYJ1,YYJ2与云南烟草曲叶病毒(Tobacco leaf curl Yun-nan virus,TbLCYNV)各分离物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6%,98%。YYJ3与景洪野茼蒿黄脉病毒(Crass-ocephalum yellow vein virus-Jinghong)的同源性达98%。初步断定云南烟草曲叶病毒与景洪野茼蒿黄脉病毒是侵染元江野茼蒿的两个主要病毒。同时,利用扩增联体病毒卫星DNAβ的引物beta01/beta02对不同染病植株进行检测,未检测到联体病毒的卫星DNAβ。
陈精兰李凡李越扆守鑫郭俊陈海如
关键词:分子鉴定
非洲菊根腐病品种抗病性鉴定及病原菌的致病性分化被引量:10
2008年
用隐地疫霉(Phytophthora cryptogea)游动孢子浸根接种法对13个非洲菊主栽品种进行了品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玲珑表现为高抗品种,年华、金太阳、靓粉为抗病品种,红日、寒王为中抗品种,绿心粉为中感品种,大臣、爱神、红地毯、大雪桔、热带草原为感病品种,白马王子为高感品种;对分离自云南非洲菊主产区的6个隐地疫霉菌株进行了致病性分化测定。结果表明,6个隐地疫霉菌株存在着较明显的致病性分化,菌株的致病性强弱与分离的不同寄主品种关系较大,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致病性强弱差异不明显。
李越刘云龙李凡唐小艳陈精兰陈海如
关键词:抗病性鉴定致病性分化
云南非洲菊根腐病病原鉴定被引量:8
2008年
从云南非洲菊主产区表现根腐症状的非洲菊病株上分离到13个镰刀菌菌株及18个疫霉菌菌株,经形态学鉴定、鉴别寄主测定及分子鉴定,分别确定为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和隐地疫霉Phytophthora cryp-togea Pethybridge&Lafferty.将茄病镰刀菌和隐地疫霉回接到健康非洲菊根部,隐地疫霉可以单独引起根腐,而茄病镰刀菌不能单独使植株表现明显发病症状.将茄病镰刀菌和隐地疫霉混合接种后,发现非洲菊根腐症状加重,且发病时间缩短.表明隐地疫霉是引起云南非洲菊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茄病镰刀菌对非洲菊根腐病的发生起到加速发病时间和加重发病症状的作用.
李越李凡刘云龙李玲陈精兰唐小艳陈海如
关键词:非洲菊根腐病茄病镰刀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