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秀文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沙化土地
  • 2篇生理特性
  • 2篇湿地松
  • 2篇鄱阳湖
  • 2篇抗旱
  • 2篇抗旱性
  • 1篇蓄积
  • 1篇蓄积量
  • 1篇羊茅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理
  • 1篇沼气肥
  • 1篇沙化
  • 1篇湿地松人工林
  • 1篇水剂
  • 1篇碳蓄积
  • 1篇碳蓄积量
  • 1篇土壤
  • 1篇土壤-蔬菜
  • 1篇气肥

机构

  • 5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省山江湖...

作者

  • 5篇王秀文
  • 4篇曹昀
  • 3篇杨杰
  • 2篇朱悦
  • 2篇李生
  • 1篇黄齐
  • 1篇刘燕燕

传媒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江西科学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保水剂对高羊茅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的影响被引量:20
2017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足量供水与限量供水条件下保水剂浓度(0.00%,0.10%,0.20%,0.30%,0.40%)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的影响,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不同保水剂浓度下高羊茅抗旱能力。结果表明:(1)保水剂可提高高羊茅种子萌发率与发芽势,足量供水条件最优保水剂浓度为0.10%,发芽率和发芽势与CK相比分别提升4.97%和6.05%,限量供水条件最优保水剂浓度为0.40%,发芽率和发芽势与CK相比分别提升38.13%和45.91%;(2)保水剂可提高高羊茅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幼苗叶片SOD,POD,MDA的含量,保水剂浓度为0.20%~0.40%处理时各组值变化幅度较小;(3)保水剂可提高高羊茅根系活力,在保水剂浓度为0.20%处理时达到最大值;(4)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5种保水剂浓度下高羊茅抗旱性顺序在足量供水条件下为0.20%>0.30%>0.10%>0.40%>0.00%,限量供水条件下为0.30%>0.40%>0.10%>0.20%>0.00%。建议在不同地区的高羊茅绿地建植与养护节水中加入浓度为0.20%~0.30%的保水剂,以利于草坪建植和延长草坪灌溉时间。
杨杰曹昀王秀文黄佳超李生
关键词:保水剂高羊茅萌发率生理特性抗旱性
湿地松在鄱阳湖区沙化土地恢复中的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鄱阳湖区沙化土地属于南方荒漠化的典型类型,其生态治理与恢复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09—2016年在鄱阳湖区都昌县沙化典型区建立110 hm^2沙化土地恢复试验区,通过监测不同沙化区的湿地松(Pinus elliottii)的树高、胸径、冠幅等指标,分析沙地生态恢复试验区内不同沙化程度(轻度、中度、重度)人工栽植的湿地松的恢复状况,选择最佳生物量参考模型估算不同沙化区湿地松地上生物量及其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重。结果表明:(1)轻度沙化区湿地松生长速率较快,2016年9月树高和胸径平均值分别为457 cm和8.61 cm,其树高平均增长达58 cm·a^(-1);中度、重度沙化区树高分别为303 cm、289 cm,胸径为5.95 cm、6.93 cm,树高平均增长分别为38 cm·a^(-1)和36 cm·a^(-1);(2)2016年9月,轻度、中度、重度沙化区湿地松冠幅比移栽时(10.63 cm)分别增加了22倍、18倍、17倍;(3)湿地松树干生物量占地上总生物量的比重不断增加,枝生物量比重不断减少,叶生物量比重基本保持稳定,轻度沙化区地上生物量(10 241.55 g)远大于中度(4 333.56 g)和重度沙化区(6 173.16 g);(4)鄱阳湖土地沙化区土壤养分含量低,湿地松的生长主要受气温和降水量两个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气温对湿地松生长的影响大于降水量。湿地松在鄱阳湖土地沙化区干旱贫瘠地带也能旺盛生长。本研究结果可为亚热带地区沙化土地的生态恢复和资源利用等方面提供依据和参考。
曹昀陆远鸿朱悦杨杰王秀文李生
关键词:湿地松鄱阳湖沙化土地
鄱阳湖沙化土地湿地松人工林碳蓄积量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2008-2010 年在鄱阳湖建立了110 hm2 鄱阳湖沙化土地生态恢复示范区,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多宝乡沙山生态恢复示范区内不同沙化程度(重度、中度、轻度)湿地松(Pinus elliottii)人工林碳含量和碳蓄积量,分析碳蓄积量的空间分布及原因.结果表明: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大,林分密度减小,碳蓄积量也减小,表现为轻度沙化区〉中度沙化区〉重度沙化区,其中,(1)乔木层重度、中度和轻度沙化区地上部分碳蓄积量分别为:1.88、3.45、19.22 t·hm^-2,碳蓄积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呈树干〉树枝〉树叶;(2)土壤层重度、中度和轻度沙化区碳蓄积量分别为0.59、0.9、1.3 t·hm^-2,碳蓄积量主要集中在表层0-10 cm 土层中,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土壤碳含量和土壤碳密度呈不断递减趋势,但轻度沙化区,却呈现表层土壤〉深层土壤〉中层土壤的趋势;(3)凋落物层重度、中度和轻度沙化区碳蓄积量分别为0.12、0.59、1.22 t·hm^-2;(4)林下植被层碳含量明显低于乔木层,范围在365.8-475.9 mg·g^-1 之间,不同沙化程度(以单叶蔓荆为例,重度、中度、轻度沙化区碳含量依次为446.3、441.1、469.8 mg·g^-1)和不同物种之间差异不大(重度沙化区单叶蔓荆和狗牙根碳含量依次为446.3、416.5 mg·g^-1).可见生态条件较好的轻度沙化区植被更容易恢复成功,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更强、效益更好.高密度的单-植物群落抑制林下植被的存活与扩展,因此沙化土地生态治理应该由易(轻度沙化区)到难(重度沙化区)依次进行,同时在先锋物种湿地松定居后要适时引入其他草本或阔叶植物物种,完善植物群落结构,增加沙化土地恢复区人工林的碳蓄积量.
曹昀杨杰朱悦王秀文
关键词:鄱阳湖沙化土地湿地松碳蓄积
干旱胁迫对芦竹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基于芦竹耐旱特性的研究,以芦竹幼苗为试材进行控水胁迫模拟盆栽试验,测定了前期(20 d)、中期(40 d)和后期(60 d)不同水分梯度胁迫下芦竹的根系活力、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和抗氧化物酶活性(SOD、POD、CAT)的变化,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各指标与芦竹抗旱性的关系。研究表明:1)干旱胁迫导致芦竹根系活力下降,膜质过氧化产物MDA、渗透调节物质Pro和SP含量显著增加;2)抗氧化物酶SOD、POD、CAT在20 d和40 d时随干旱胁迫的增强呈现上升趋势,而在60 d时则呈现下降趋势;3)芦竹各项生理指标的抗旱性关联顺序为:SP>SOD>MDA>POD>Pro>CAT>根系活力;芦竹SP含量的关联度虽然大于0.9,但芦竹并不是依靠这一种机理来适应干旱生境,而是通过调节自身的代谢功能来提高其抗旱性;4)在不同梯度干旱胁迫下,芦竹的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整体而言,芦竹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酶系统和渗透物质的调节来减轻干旱损伤,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对干旱胁迫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王秀文
关键词:芦竹干旱胁迫抗旱性生理特性
沼气肥中重金属在土壤-蔬菜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白菜为例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盆栽试验,以沙土为基质,施加沼气肥种植白菜,测定并计算白菜、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元素相关性、土壤-植物化学计量比、富集系数等指标,旨在研究As、Cu、Cr、Zn在土壤-蔬菜中的转移规律。结果显示,土壤中As、Zn含量随沼气肥浓度的增加变化趋势明显,沼渣组As、Zn含量呈上长—下降趋势(180 g为拐点),沼渣+沼液组As含量呈下降趋势,Zn含量呈增加-下降趋势(1∶5/120 g为拐点),沼液组As含量逐渐增加;随沼气肥浓度增加,白菜重金属含量变化复杂,试验组分别在梯度为180 g、1∶5/180 g、1∶5时,元素含量最多,为180 g;沼渣、沼渣+沼液、沼液施肥使土壤中As含量最多,土壤中全部超标、蔬菜中部分超标;白菜中以Cr最多,为1∶5/180 g,且全部超标,即土壤-蔬菜中As迁移能力最弱,Cr最强。
曹昀陈冰祥刘燕燕黄齐王秀文
关键词:沼气肥重金属白菜土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