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凝血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 1篇药浓度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浓度
  • 1篇液-质联用法
  • 1篇伊潘立酮
  • 1篇人血浆
  • 1篇凝血
  • 1篇凝血病
  • 1篇脓毒
  • 1篇脓毒症
  • 1篇潘立酮
  • 1篇弥漫
  • 1篇弥漫性血管内...
  • 1篇弥散
  • 1篇弥散性
  • 1篇弥散性血管内...

机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工业学院

作者

  • 2篇胡俊
  • 1篇樊红
  • 1篇陈平
  • 1篇黎维勇
  • 1篇贾萌萌
  • 1篇贾放
  • 1篇李杰
  • 1篇王如峰
  • 1篇刘明周
  • 1篇马芳
  • 1篇张星辰

传媒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液-质联用法测定人血浆伊潘立酮的药物浓度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方法测定人血浆中伊潘立酮的药物浓度。方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60-5CN(100mm×2.1mm,5μm),流动相:乙腈与5mmol·L-1醋酸铵缓冲液(含0.1%甲酸)体积比为35∶65,流速为0.3mL·min-1,吡格列酮为内标,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分别为m/z 427.2→m/z261.2(伊潘立酮),m/z357.2→m/z133.8(吡格列酮,内标)结果:伊潘立酮的血浆浓度在20~20 000p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定量下限为20pg·mL-1,日内精密度<3%,日间精密度<9%,回收率为96.9%~101%。结论:该法操作简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伊潘立酮人体药动学研究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刘明周陈平李杰王如峰贾放马芳张星辰胡俊黎维勇贾萌萌
关键词:伊潘立酮血药浓度
脓毒症相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研究进展
2023年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已被认为是脓毒症的致命性并发症,早期发现并对潜在感染进行适当的处理是目前的治疗策略。炎症、凝血等途径的激活是宿主抗感染的基本反应,但也会对宿主产生损伤。最近的研究进展有助于确定血栓形成在克服感染中的关键作用。除了病原体诱导的凝血激活外,脓毒症诱导DIC的发病机制还涉及损伤相关分子模式、中性粒细胞细胞外陷阱、细胞外囊泡、糖萼损伤等重要途径。而对于脓毒症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也进行了不断更新简化,并发现某些生物标志物存在诊断价值,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在DIC中,治疗潜在原因是至关重要的,额外的辅助治疗包括抗凝血酶、凝血调节素和肝素可能有潜在的获益,但在改善临床相关结果方面仍然存在争议,缺失支持其使用的证据。本篇叙述性综述将从脓毒症相关DIC的流行病、发病机制、诊断、生物标志物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为进一步研究脓毒症相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降低脓毒症患者并发症率及死亡率提供理论基础。
胡俊胡刚樊红
关键词:脓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