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生 作品数:5 被引量:18 H指数:4 供职机构: 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海南省卫生厅科学研究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锁定加压钛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钛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3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通过出院半年时随访及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治疗效果,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其性别、致伤因素、慢性病等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83例患者中优良58例,优良率达74.4%,25例为中差,占32.0%。患者性别、致伤类型对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而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则可明显影响治疗效果(P<0.05),但本组患者中冠心病患者的骨折治疗效果与未患慢性病骨折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加压钛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然而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偏差。 吴昌新 吴国志 陈文生关键词: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加压钛板 影响因素 对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治疗的分析探讨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的原因和对策、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方法]对45例手术疗效不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42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根据M 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8.1%。[结论]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很多。精确的定性、定位,正确的诊断和彻底的减压是获得满意疗效的根本保证。再手术治疗只要诊断明确,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大多数可获得满意疗效。 赵海 陈文生 王祖朝 于淼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再手术 髓芯减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植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9例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血糖、血脂(甘油三脂、高密度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总胆固醇)、肌酐、尿素氮、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等代谢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患者入院治疗时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较差,而治疗后7 d 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8例,良30例,临床成功率达69.6%。出院后18个月随访优55例,临床治愈率达79.7%。临床治愈患者的血清高同型半胱氨酸、空腹血糖、甘油三脂的浓度明显低于其他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髓芯减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效果较好,部分血清代谢物是影响术后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甘油三脂、血糖及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偏高不利于术后的恢复。 吴昌新 吴国志 陈文生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保髋治疗 胸苷酸合酶基因遗传多态性与股骨头坏死的关联性 2015年 目的探讨胸苷酸成酶(TS)5'非编码区28 bp重复序列(rs34743033)及3'非编码区遗传多态性(rs34489327)与海南中老年人群股骨头坏死的关联性。方法选择海南省股骨头坏死患者216例作为实验组,健康对照216例作为对照组,利用PCR方法及焦磷酸测序法检测胸苷酸合成酶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结果 TS基因rs34743033多态位点3R/3R、2R/3R、2R/2R基因型实验组中的分布频率为79例(36.6%)、68例(31.5%)、69例(31.9%),在对照组中为103例(47.7%)、76例(35.2%)、37例(17.1%),组间差异显著(χ2=13.27,P<0.05)。与其他两种基因型相比,3R/3R在实验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2R/2R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S基因rs34489327多态性位点可检测出三种基因型,+6 bp/+6 bp、+6 bp/-6 bp、-6 bp/-6 bp在实验组中的分布频率为68例(31.5%)、83例(38.4%)、65例(30.1%),在对照组中为95例(44.0%)、78例(36.1%)、43例(19.9%),组间差异显著(χ2=13.27,P<0.05)。与其他两种基因型相比,+6 bp/+6 bp在实验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6 bp/-6 bp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基因型3R/3R和-6 bp/-6 bp可能是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 吴昌新 吴国志 王晖 陈文生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胸苷酸合酶 基因多态性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黎族老年骨质疏松的易感性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VDR)多态性(rs11568820,Fok I酶切位点;rs1544410,Bsm I酶切位点)与黎族老年骨质疏松的易感性。方法入选118例骨质疏松患者和140例健康对照人群,采用美国双能X线测量仪检测BMD,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技术检测Fok I和Bsm I酶切位点多态性。结果全部标本中,FF、Ff、ff基因型分布频率为57.8%、37.2%、5.0%,BB、Bb、bb基因型分布频率为17.4%、45.0%、37.6%。携带Ff基因型患骨质疏松风险是携带FF基因者的1.13倍,携带ff基因型患骨质疏松风险是携带FF基因型者的1.64倍;相比于Fok I多态性位点,携带Bb基因型患骨质疏松风险是携带BB基因者的1.87倍,携带bb基因型患骨质疏松风险是携带BB基因型者的4.21倍,风险更高。结论 Fok I和Bsm 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老年骨质疏松易感相关。 吴昌新 吴国志 王晖 陈文生关键词:骨质疏松 遗传易感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