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彬 作品数:9 被引量:40 H指数:5 供职机构: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IL-6诱导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中MMP-9的生成与释放的实验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IL-6诱导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PMN)生成和释放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作用及激活途径。方法分离小鼠骨髓PMN,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IL-6刺激组、IL-6+DMSO组、IL-6+STAT3抑制剂Ⅷ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内MMP-9 m RNA表达,明胶酶谱检测PMN释放的MMP-9活性,Western blot检测PMN中STAT3蛋白磷酸化改变。结果 IL-6刺激后,PMN中MMP-9 m RNA水平明显升高(P=0.0050),明胶酶谱检测的释放到胞外MMP-9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7),IL-6刺激后PMN中STAT3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089)。在IL-6作用时加入特异性STAT3抑制剂Ⅷ后,MMP-9 m RNA水平、培养上清液中MMP-9活性以及PMN中磷酸化STAT3蛋白水平与IL-6刺激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067,0.048和0.0098)。结论 IL-6刺激骨髓PMN中MMP-9的生成和释放,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STAT3信号通路磷酸化实现的。 高晗 颜彬 彭秋子 刘颖华 袁冬妮 吴绪峰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 中性粒细胞 G-CSF刺激荷瘤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促进U14小鼠宫颈癌细胞成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作用下荷瘤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TBM-PMN)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对U14宫颈癌细胞成瘤、血管生成及凋亡的作用。方法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TBM-PMN,在体外实验中用G-CSF刺激TBM-PMN产生NET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ETs的生成。体内实验研究U14肿瘤细胞与TBM-PMN混合成瘤后,用G-CSFR干扰G-CSF作用或DNA酶Ⅰ抑制NETs形成,研究其对U14肿瘤细胞成瘤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对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的影响。在体外实验中将U14肿瘤细胞与TBM-PMN共培养,用anti-G-CSF阻断G-CSF作用或DNA酶Ⅰ抑制NETs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U14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G-CSF刺激TBM-PMN产生NETs。在体内实验中TBM-PMN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加入G-CSFR或DNA酶Ⅰ后其促肿瘤生长作用及促血管生成作用减弱。在体外TBM-PMN与U14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用anti-G-CSF阻断G-CSF作用或者用DNA酶Ⅰ抑制NETs形成后其抑制凋亡的能力可部分恢复。结论 G-CSF作用下小鼠TBM-PMN能够产生NETs,其对U14小鼠宫颈癌细胞株具有促瘤作用。 颜彬 李艳丽 马全富 周志刚 郭玉琳 戴璇 高晗 吴绪峰关键词:宫颈癌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诱导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表达Bv8促进U14宫颈癌细胞成瘤及血管生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诱导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PMN)生成Bv8的作用,以及其对肿瘤生长和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体外实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内Bv8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MN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蛋白磷酸化改变。体内实验:PMN与U14小鼠宫颈癌细胞混合成瘤,G-CSFR真核表达载体干扰G-CSF作用,抗Bv8抗体阻断Bv8作用,比较各组瘤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密度。结果:体外实验中:G-CSF刺激后,PMN中Bv8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05),PMN中ERK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06 7)。在G-CSF作用时加入特异性ERK抑制剂PD98059后,Bv8的mRNA水平、PMN中磷酸化ERK蛋白的水平与G-CSF刺激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08 9和0.009 8)。体内实验中:NBM-PMN抑制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TBM-PMN促进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加入G-CSFR及抗Bv8抗体后,TBM-PMN的促肿瘤生长及促血管生成作用减弱。结论:G-CSF刺激骨髓PMN生成Bv8,参与了宫颈癌肿瘤微环境改变小鼠骨髓PMN功能的过程,使其具有促进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潜能。 颜彬 高晗 彭秋子 汪莹 徐檬 戴璇 郭玉琳 邹苗 王超男 吴绪峰关键词:宫颈癌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中性粒细胞 肿瘤组织中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在预测宫颈癌复发中的作用 颜彬 高晗 蔡鸿宁 周志刚 李艳丽 袁毅翀 谭文福 袁冬妮 邹苗 吴绪峰HIF-1α与VEGF在稽留流产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HIF-1α与VEGF在稽留流产及正常早期妊娠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早期妊娠(对照组)及稽留流产(实验组)患者各50例,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绒毛组织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HIF-1α在对照组中表达阳性率为42%,在实验组表达阳性率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对照组中表达阳性率为100%,在实验组表达阳性率为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r=-0.298,P>0.05);对照组中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7,P<0.05)。结论 HIF-1α及VEGF表达异常可能与稽留流产发生有关。 李艳丽 杨丽丽 高晗 袁毅翀 朱发霞 颜彬 吴绪峰关键词:稽留流产 HIF-1Α VEGF 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和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检验效能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筛查中的检验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674例高级别CIN病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通过TCT和(或)HPV-阴道镜-活组织检查得到诊断。通过组织学活组织检查对TCT、HPV的检验效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4例CIN患者中,578例行TCT检测,阳性患者509例,阳性检出率为88.06%。508例行HPV检测,阳性患者459例,阳性检出率为90.35%。674例患者中,444例患者同时接受了TCT和HPV检测,二者均为阳性患者350例(78.82%),单一阳性患者90例(20.27%),阳性患者累计为440例(99.09%)。TCT和HPV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一TCT检测和单一HPV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TCT和HPV检测用于高级别CIN的筛查,可以显著提高其检验效能,降低高级别CIN的漏诊率。 高晗 颜彬 蔡鸿宁 吴绪峰关键词:液基薄层细胞检测 人乳头状瘤病毒 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了解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状况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4例宫颈锥切后即行全子宫切除术(全宫术)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临床病例资料,通过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年龄、孕产史、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CIN分级、锥切方式、切缘状态与病灶残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54例(54/174,31.03%)患者的全宫术后标本发现病灶残留。年龄、流产次数、术前HPV感染、锥切方式与术后病灶残留之间无相关性;CIN分级与病灶残留之间呈负相关(R=-0.188,P<0.01);孕次、产次、切缘状态与病灶残留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78、0.253、0.544;切缘阳性病变级别越高,病灶残留的风险越大;切缘为CINⅠ、CINⅡ、CINⅢ/原位癌患者的病灶残留率分别为33.33%、62.50%、68.75%。结论:多孕、多产、切缘阳性是术后病灶残留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对这类患者应高度重视。尤其是切缘为高级别病变的患者,应考虑进一步的积极治疗和严密随访。 马全富 郭玉琳 颜彬 徐檬 戴璇 邹苗 王超男 高晗 吴绪峰关键词:锥切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YAP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Hippo-Yes相关蛋白(YAP1)在上皮性卵巢癌(EO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4例EOC组织及15例EOC癌旁间质组织芯片中YAP1蛋白的表达情况。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9例上皮性卵巢癌及5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YAP1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情况。结果:YAP1蛋白在EOC组织中的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75. 0%(33/44),癌旁间质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 7%(1/1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YAP1蛋白阳性表达与EOC患者临床分期相关(χ2=8. 574,P=0. 014),而与年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CA125值、腹水无关(P>0. 05)。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结果显示,YAP1蛋白在EOC组织中的表达与HIF-1ɑ的表达呈正相关(r=0. 343,P=0. 044)。Kaplan-Meier检验结果显示YAP1蛋白阳性表达与EOC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 028)。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比较,在EOC组织中YAP1 mRNA和蛋白呈高表达。结论:YAP1有可能作为预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且可能参与缺氧对卵巢癌发生发展的调节作用。 马全富 徐檬 颜彬 郭玉琳 戴璇 邹苗 王超男 高晗 吴绪峰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 预后 肿瘤相关CD66b阳性中性粒细胞对预测宫颈癌Ⅰb至Ⅱa期复发的价值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的多形核嗜中性粒细胞(polymorphnuclear neutrophil,PMN)数量在预测宫颈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月至2006年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92例初治宫颈癌Ⅰb~Ⅱa期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CD66b阳性的PMN数量,计算PMN数量平均值。将患者按宫颈癌组织中PMN浸润数量分组,数量>PMN平均值为A组,数量≤PMN平均值为B组。以无复发生存(recurrence free survival,RFS)为结点,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A组的RFS期明显短于B组(P=0.001)。单因素及Cox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腺癌(HR为3.020,95%CI为1.340~6.805,P=0.008)、淋巴结转移(HR为2.450,95%CI为1.065~5.637,P=0.035)、PMN浸润数量增加(HR为2.866,95%CI为1.274~46.447,P=0.011)为宫颈癌患者R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组织中PMN数量的增加与宫颈癌患者RFS期缩短相关,是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潜在预测指标。 颜彬 陈慧君 高晗 谭文福 蔡鸿宁 周志刚 戴璇 朱发霞 熊雨静 徐檬 郭玉琳 邹苗 吴绪峰关键词:宫颈癌 中性粒细胞 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