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钊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杂音
  • 1篇十七年文学
  • 1篇同盟
  • 1篇主持人
  • 1篇主义
  • 1篇文化
  • 1篇文学
  • 1篇冷战
  • 1篇冷战时期
  • 1篇历史转折
  • 1篇抗美援朝
  • 1篇革命文化
  • 1篇国际主义
  • 1篇富布赖特
  • 1篇暗流

机构

  • 2篇圣路易斯华盛...

作者

  • 2篇马钊

传媒

  • 2篇文化研究

年份

  • 2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主持人语:革命文化盛宴中的暗流与杂音
2016年
1948年年末的北平,城外炮声隆隆,城内人心惶惶,这座古老的城市和它的百万居民又迎来一个历史转折的时刻。有人打点行装,准备南逃;有人艰难度日,期盼战乱结束,安定生活早日到来。在一片惶恐与混乱中,一个美国人,德克·博迪(Derk Bodde)在每天的日记中记录下了历史转折瞬间的人生百态。博迪受富布赖特计划资助来华访问。
马钊
关键词:革命文化主持人杂音历史转折富布赖特
政治、宣传与文艺:冷战时期中朝同盟关系的建构被引量:3
2016年
抗美援朝战争在新中国的革命历史书写和大众记忆中占有重要地位,战争中确立的中朝同盟不仅是抗美援朝运动的政治基础,还是冷战时期中国国际战略的重要基石。作家积极参与到抗美援朝运动之中,成为宣传国际主义政治理念的重要力量。以巴金、老舍、杨朔、路翎为代表,作家们在抗美援朝运动期间,以及漫长的战后岁月,创作了大量朝鲜题材文学作品,描写了母亲失去儿子、妇女经受家庭破碎、儿童失去父亲的场景。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文学作品成功地将中国革命语境中经典的军民鱼水情的叙事模式延伸到了异国他乡,用大众所熟悉的家庭话语诠释了国际主义政治理念,用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合理性诠释了共产主义世界革命的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中国志愿军战士以兄长、儿子、父亲的身份融入异国战地生活,完成革命话语下中国对同盟国的扶危济困与政治启蒙的光荣责任。抗美援朝文学作品中的朝鲜叙事影响深远,不仅强化了中朝两国友谊与军事同盟的战争宣传主题,还建构了冷战时期社会主义中国的世界想象(特别是“第三世界”),奠定了新中国积极投身国际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大众文化基础。
马钊
关键词:抗美援朝冷战国际主义十七年文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