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德强 作品数:29 被引量:184 H指数:8 供职机构: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西省科技厅资助项目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熊果酸对活化型肝星状细胞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观察熊果酸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大鼠活化型肝星状细胞株(HSC-T6)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OX)活化及下游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方法 取大鼠HSC-T6,分为空白对照组(不予处理)、熊果酸对照组(50 μmol/L)、PDGF组(10 μg/L)、熊果酸干预组(50 μ mol/L熊果酸+10μg/L PDGF)、二联苯碘干预组(20μmol/L二联苯碘+10 μg/L PDGF)、SB203580干预组(10 μmol/L SB203580+ 10 μg/LPDGF)、LY294002干预组(10 μmol/L LY294002+10 μg/L PDGF)、活性氧阳性对照组(5μg/mL活性氧试剂rosup).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除活性氧阳性对照组外的其余各组细胞中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膜蛋白NOX亚基p47phox(除外活性氧阳性对照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除外活性氧阳性对照组和SB203580干预组)、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除外活性氧阳性对照组和SB203580干预组)、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除外活性氧阳性对照组和LY294002干预组)的表达.采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和荧光酶标仪检测除SB203580干预组和LY294002干预组外的其余各组细胞内荧光强度.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结果 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PDGF组(3.74±0.32)高于空白对照组(1.00土0.00),熊果酸对照组(0.21±0.02)低于空白对照组,熊果酸干预组(1.02±0.12)、二联苯碘干预组(1.09±0.21)、SB203580干预组(1.18±0.27)、LY294002干预组(1.15±0.26)均低于PDG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67、-4.501、-15.553、-15.154、-14.642、-14.813,P均<0.05).p47phox蛋白表达水平,PDGF组(1.98±0.53)高于空白对照组(1.00±0.00),熊果酸对照组(0.48±0.10)低于空白对照组,熊果酸干预组(0.95±0.26)、二联苯碘干预组(0.99±0.28)、SB203580干预组(0.93±0.31)、LY294002干预组(1.07±0.19)均低于PDG 黄雯 何文华 朱萱 陈涛 陈标 余珊珊 黄德强关键词:肝星状细胞 熊果酸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NADPH氧化酶 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后阿莫西林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后阿莫西林的耐药机制。方法通过纸片扩散法选取原始敏感菌株、原始耐药菌株及根除治疗失败后的幽门螺杆菌耐药菌株。扩增PBP1A基因,PCR产物进行DNA测序以探讨阿莫西林耐药机制。结果将阿莫西林原始敏感菌株、原始耐药菌株、根除失败后耐药菌株的PBP1A基因与标准菌株进行对比,核苷酸同源性基本相似。耐药菌株的框移突变比敏感菌株发生率高。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示,耐药菌株的氨基酸同源性低于敏感菌株,P<0.05。结论 PBP1蛋白的氨基酸置换在阿莫西林耐药菌株中较常见,可能与幽门螺杆菌对阿莫西林耐药有密切关系。 朱振华 吕农华 黄德强 谢勇 王崇文 刘林林关键词:螺杆菌 阿莫西林 耐药 熊果酸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肝星状细胞内NADPH氧化酶的活化及下游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熊果酸(U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引起肝星状细胞(HSC)NADPH氧化酶(NOX)激活及其下游的PI3K/Akt、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培养激活的HSC-T6细胞株分组: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AngⅡ组,给予AngⅡ(1μmol/L)刺激细胞;各干预组分别给予UA(50μmol/L)、NOX抑制剂DPI(20μmol/L)、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10μmol/L)、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3580(10μmol/L)预处理30 min,再加入AngⅡ处理不同时间。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膜上NOX亚基p47Phox蛋白、细胞总PI3K蛋白和磷酸化的Akt、P38MAPK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UA对AngⅡ诱导的Ⅰ型胶原表达,CCK-8比色法检测HSC-T6的增殖率。结果用AngⅡ处理15 min后,细胞膜上p47phox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给予UA及DPI进行干预后,细胞膜上p47phox蛋白的表达较AngⅡ组明显降低(P<0.05)。用AngⅡ处理30 min后,PI3K、p-Akt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分别给予UA、LY294002、DPI进行干预后,PI3K、p-Akt蛋白的表达较AngⅡ组均降低(P<0.05)。用AngⅡ处理30 min后,p-P38MAPK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给予UA、SB203580、DPI干预后,p-P38MAPK蛋白的表达较AngⅡ组明显降低(P<0.05)。AngⅡ处理12 h后,Ⅰ型胶原的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给予UA、DPI、SB203580、LY294002干预后,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较AngⅡ组均明显降低(P<0.05)。AngⅡ刺激12、24、48 h后,细胞增殖率明显升高;分别给予UA、DPI、SB203580、LY294002干预后,细胞增殖率均低于AngⅡ组(P<0.05)。结论 UA能够通过抑制NOX活化阻断AngⅡ在肝星状细胞内的信号转导,从而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及Ⅰ型胶原基因的表达。 陈涛 何文华 朱萱 黄雯 余珊珊 陈标 黄德强关键词:肝星状细胞 熊果酸 NADPH氧化酶 信号通路 Th17、IL-17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2年 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17,Th17)是一种新发现的CD4+T细胞亚型,他以分泌白介素17(interleukin 17,IL-17)和表达转录因子RORγ为特征,在机体各种肿瘤和感染性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胃癌是一种与慢性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死亡率极高.研究发现,Th17及其分泌的IL-17在H.pylori感染所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及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相关研究为胃癌的早期诊断、个性化防治、瘤苗开发和预后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李伟 杨桢 黄德强 吕农华关键词:辅助性T细胞17 白介素17 幽门螺杆菌 胃癌 AMPK对线粒体功能的调节 被引量:21 2013年 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细胞的能量感受器,调节细胞能量代谢,在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中均发挥重要的生物功能,它的激活有助于纠正代谢紊乱,使细胞代谢趋向生理平衡。在细胞应急反应中,细胞感受到能量危机,ATP浓度下降,AMP浓度上升,细胞内AMP/ATP比例上升,AMPK被激活;而在病理状态下,如代谢综合征、肿瘤等,常伴随能量代谢紊乱和AMPK激活抑制,因此,AMPK被视为治疗代谢性疾病与肿瘤的潜在作用靶点。然而,AMPK对能量代谢的调节与线粒体的功能密不可分,线粒体作为细胞的能量工厂,在健康与疾病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能影响AMPK的活性,同时AMPK也通过多方面对线粒体进行调节,线粒体相关疾病与AMPK的调节有着密切的关系。该文主要针对AMPK是如何对线粒体的合成、线粒体自噬、内源性凋亡及线粒体相关疾病等方面进行综述。 王艳 黄德强 罗志军关键词:AMPK 线粒体 线粒体疾病 幽门螺杆菌rdxA基因的DNA序列分析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Hp)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之间rdxA基因的DNA差异。方法取胃镜活检标本,微需氧环境培养,收集Hp菌株。进行甲硝唑药敏试验,筛选出12株耐药菌株(MTZR菌株)和9株敏感菌株(MTZS菌株)。从MTZR菌株、MTZS菌株和Hp11637中扩增rdxA基因;将PCR产物进行DNA测序,测序结果采用DNA Star和NCBI Blast分析,探讨临床菌株和标准菌株的DNA序列差异。结果临床分离菌株与Hp标准菌株26695比较rdxA基因同源性,MTZR菌株为93.25%±1.93%;MTZS菌株93.79%±1.14%,P>0.05;Hp MTZR菌株的rdxA基因突变数高于MTZS菌株;Hp MTZR菌株与MTZS菌株之间点突变的形式没有显著性差异,也缺乏明确的突变规律和突变热点,MTZR菌株与MTZS菌株之间的突变形式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dxA基因突变(改变)以点突变为主,rdxA基因点突变与Hp耐药有关,但具体的rdxA点突变形式与耐药表型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黄德强 罗凌玉 丁士刚 吕农华 朱振华 谢勇 廖晚珍 王崇文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耐药基因 AMPK在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2011年 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otein kinase,AMPK)作为一种细胞能量调节器,当细胞经历代谢应激反应时,伴随着细胞内AMP水平或AMP与ATP的比例升高,AMPK被AMP激活,其活化的结果导致脂肪酸氧化的增加以产生更多ATP;同时,抑制ATP消耗,综合效应是帮助细胞度过急性损伤,暂时保障细胞的存活。因为一些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通过激活AMPK而发挥作用,故AMPK被认为是各种潜在的和有效的抗糖尿病药物的靶效应器。5-氨基-4-氨甲酰咪唑核苷(5-amino-4-imidazolecarboxamide riboside,AICAR),进入细胞后被磷酸化变成ZMP,后者类似AMP也能够激活AMPK。因此,我们采用AICAR激活AMPK,观察活化的AMPK对脂肪细胞能量代谢及胰岛素信号途径的作用。结果显示,脂肪细胞中的AMPK被激活后,丙酰辅酶A(malonyl-CoA,一种脂肪酸氧化作用的抑制剂及脂肪酸合成的前体中间产物)浓度下降80%;在已分化的3T3-F442a脂肪细胞中,AICAR通过激活AMPK,增强胰岛素对Akt/PKB的激活和GSK3的磷酸化。相反,在AICAR预处理的细胞中,胰岛素对mTOR的激活能力被降低;同时,mTOR下游效应器(如p70S6K、S6及4E-BP1)的磷酸化也降低。结果还显示,AMPK可在体外直接磷酸化mTOR,并抑制其自身的磷酸化活性。与此相应,2-双脱氧葡萄糖诱导的AMPK活化可导致TSC2缺乏的MEF细胞中mTOR的抑制。以上研究结果表明,AMPK在多个方面调节mTOR,并首次揭示AMPK直接磷酸化mTOR,导致其酶活性的改变。总之,AMPK全面参与了调节脂肪细胞的能量代谢:抑制脂肪酸及蛋白质的合成、刺激脂肪酸的氧化作用。 黄德强 罗凌玉 王丽丽 罗时文 吕农华 罗志军关键词:AMPK AKT MTOR 熊果酸对肝星状细胞内AP-1、NF-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明确NOX对血管紧张素II(AngⅡ)诱导的HSC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P-1)和核因子-κB(NF-κB)的调控作用及熊果酸(UA)干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培养激活的HSC-T6细胞株分为:AngⅡ组,给予AngⅡ(1μmol/L)刺激细胞;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各干预组分别给予UA(50μmol/L)、NOX抑制剂DPI(20μmol/L)预处理30 min,再加入AngⅡ处理不同时间。采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和荧光酶标仪检测其余各组细胞内荧光强度;用电泳迁移率(EMSA)测定细胞内AP-1、NF-κB的活性。结果 HSC-T6经药物作用30 min后,AngⅡ组DCF荧光强度比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分别给予UA、DPI干预后细胞内DCF荧光强度均显著低于AngⅡ组(P<0.05),AngⅡ+UA组与AngⅡ+DPI组相比较DCF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用AngⅡ刺激HSC-T6细胞1 h后,AngⅡ组AP-1、NF-κB的活性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分别给予UA、DPI干预后,细胞内AP-1、NF-κB的活性均显著低于AngⅡ组;AngⅡ+UA组与AngⅡ+DPI组相比较AP-1、NF-κB的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NOX产生的ROS介导AngⅡ刺激HSC转录因子AP-1和NF-κB的活化,熊果酸通过抑制HSC内ROS的生成阻断AP-1、NF-κB的活化。 陈涛 何文华 黄雯 余珊珊 陈标 黄德强 李弼民 朱萱关键词:肝星状细胞 熊果酸 激活蛋白-1 核因子-ΚB H pylori感染在胃癌前病变中对端粒酶相关基因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分析胃癌前病变中端粒酶RNA(hTR)、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c-My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并探讨Hpylori感染致胃癌前病变的可能机制.方法:33例胃癌前病变中Hpylori阳性19例,Hpylori阴性14例.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胃黏膜活检标本中hTR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TERT、c-Myc、PCNA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Hpylori阳性胃癌前病变组hTR、hTERT、c-Myc阳性率均显著高于Hpylori阴性胃癌前病变组(63.2%vs28.6%,68.4%vs21.4%,47.4%vs7.1%,均P<0.01);增殖指数及凋亡指数在Hpylori阳性组分别为17.5±5.4、17.7±3.9,Hpylori阴性组分别为8.3±3.6、9.2±5.2,两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前病变中hTERT与hTR、hTERT与c-Myc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性(rs=0.45,0.54,均P<0.01).结论:Hpylori感染可诱导胃癌前病变中端粒酶相关基因及c-Myc过度表达,促进细胞增殖与凋亡,引起胃黏膜上皮细胞动力学紊乱. 祝荫 吕农华 陈江 谢勇 黄德强关键词:胃癌前病变 端粒酶逆转录酶 端粒酶RNA 增殖细胞核抗原 C-MYC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直肠肛门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1996年 为了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直肠肛门运动功能,我们测定了50例IBS患者和11例正常人直肠肛门压力及排便功能,发现:(1)直肠静息压、肛门括约肌静息压及其最大缩窄压在IBS腹泻组、便秘组及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2)肛管高压带长度在IBS腹泻组及便秘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5).(3)直肠壶腹部的感觉阈值、最大耐受量等,在IBS腹泻组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5~0.0005).(4)IBS便秘组感觉阈值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但其最大耐受量及引起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的直肠扩张容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提示IBS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是正常的.但其排便功能和直肠感觉功能存在异常. 谢勇 黄缘 王崇文 朱萱 祝金泉 张昆和 黄德强 吴斌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直肠肛门测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