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鑫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环流
  • 2篇气旋
  • 2篇污染
  • 2篇蒙古气旋
  • 1篇典型年
  • 1篇雪深
  • 1篇欧亚
  • 1篇欧亚大陆
  • 1篇气象
  • 1篇气象要素
  • 1篇污染特征
  • 1篇细颗粒
  • 1篇细颗粒物
  • 1篇颗粒物
  • 1篇客观分型
  • 1篇空气质量
  • 1篇空气质量指数
  • 1篇后向轨迹
  • 1篇环流背景
  • 1篇环流分型

机构

  • 5篇陕西省气象局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篇黄鑫
  • 2篇巩远发
  • 2篇布和朝鲁
  • 1篇董自鹏
  • 1篇姚静
  • 1篇王建鹏
  • 1篇谢作威
  • 1篇林大伟

传媒

  • 2篇陕西气象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高原气象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春季影响中国北方地区的蒙古气旋及其背景环流被引量:6
2016年
基于1948-2013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850 h Pa相对涡度场气旋追踪方法,统计了春季蒙古气旋的活动特征,包括其源地、盛期位置、消亡地以及路径的分布。在此基础上,根据蒙古气旋的不同移动路径,界定了蒙古气旋的两种路径,即向东路径和东南路径,并统计了这两类气旋的频数与强度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同时还揭示了这两类蒙古气旋的低频背景环流特征。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蒙古气旋主要生成于贝加尔湖南侧和东侧的山脉背风坡,并在蒙古东部地区以及我国东北地区达到盛期,多数气旋消亡于东北亚及其临海区域;(2)两类气旋的生成个数均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向东路径气旋在1950年代的个数偏少,1970年代至1990年代的个数整体偏多,之后有所减少,但进入21世纪后气旋有个数呈现增多的趋势。东南路径气旋在1970年代以前一直处于偏少阶段,1970年代至1980年代中期处于偏多阶段,2005年以后东南路径气旋个数有减少的趋势;(3)向东路径蒙古气旋的背景低频环流由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正异常中心、贝加尔湖及西侧的负异常中心以及环日本海地区的正异常中心所组成的正位相斯堪的纳维亚环流型为主要特征。东南路径蒙古气旋则以俄罗斯西部的负异常中心、拉普捷夫海附近延伸到我国西北地区的正高度异常区以及东北低涡环流为主要特征。
黄鑫布和朝鲁谢作威巩远发
关键词:蒙古气旋环流背景
西安冬季不同环流形势下大气细颗粒物的输送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基于2018—2020年西安市冬季的ERA5再分析资料、大气污染监测资料以及地面气象资料,采用客观天气分型方法PCT将西安地区冬季的海平面气压场和10 m风场分成6种天气类型,对不同天气类型下的空气污染状况及大气边界层污染气象参数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地区在冷高压前部型、冷高压后部型、均压场型、高压底部型中PM_(2.5)污染加重,污染日出现频率高,属于污染型天气类型;在污染型天气类型下,西安地区混合层高度较低、通风系数较小、大气自净能力较弱均不利于PM_(2.5)的扩散稀释;对污染天气类型下西安地区的PM_(2.5)污染输送与潜在来源进行研究,认为西安本地及周边地区、陕南地区对西安PM_(2.5)的质量浓度均有明显的影响,另外甘肃东部、宁夏及河南西部地区也是西安重要的细颗粒物污染源地,不同的污染天气类型下,污染输送通道和源区存在差异性。
李培荣姚静张煦庭黄鑫刘菊菊祁春娟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客观分型后向轨迹
影响汾渭平原地区臭氧污染的地面环流形势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2014—2018年4—10月汾渭平原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同步气象要素数据分析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利用Lamb-Jenkinson客观环流分型方法分析影响汾渭平原地区臭氧污染的主要环流形势,探讨环流型与臭氧质量浓度及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4—2018年4—10月臭氧最大8 h滑动平均质量浓度(用C_(8h)(O_(3))表示)呈波动增长,2017年污染最重;不同环流型出现的频率不同,且各环流型控制下C_(8h)(O_(3))有所差异,其中气旋型(C)、东北气流型(NE)、偏北气流型(N)及东北气旋型(CNE)控制时时易出现臭氧污染日,且对应的环流型出现频率和污染日数的乘积较大;C型及与C型混合的环流型控制时C_(8h)(O_(3))值均较高,A型及与A型混合的环流型控制时C_(8h)(O_(3))值均较低;风速与C_(8h)(O_(3))的相关性较差,日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及云量与C_(8h)(O_(3))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87、-0.82、-0.33、-0.70。
刘慧王建鹏黄鑫黄鑫李培荣
关键词:臭氧污染环流分型气象要素
春季蒙古气旋活动与冬季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和欧亚大陆积雪异常的联系被引量:6
2017年
基于1948-2013年NCEP/NCAR逐月逐日冉分析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1958-2013年日本JRA-55再分析陆地雪深资料,采用850 hPa相对涡度场气旋追踪方法,统计了春季蒙古气旋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根据蒙古气旋偏多年与偏少年的高度场环流背景,研究了影响蒙古气旋的主要环流系统。对北大西洋海温、欧亚大陆积雪深度分布对于蒙古气旋生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主要结论如下:(1)蒙古气旋活动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期蒙古气旋数量处于下降趋势,2000年以后又处于增多趋势。(2)贝加尔湖西北侧的大气环流异常中心会对蒙古气旋的生成造成明显影响。冬季北大西洋格陵兰岛南部地区海温升高会在欧亚大陆激发遥相关波列,造成乌拉尔山以北地区的冬春季节雪盖深度的减小,雪盖深度减小产生的热力作用异常会造成贝加尔湖西北侧高度场的升高,导致蒙古气旋的减少。(3)乌拉尔山北部地区的冬季积雪深度可以作为预测春季蒙古气旋个数的前兆因子,其与春季蒙古气旋频次为正相关。
黄鑫布和朝鲁林大伟吕冠儒
关键词:蒙古气旋
陕西省冬季区域性霾污染特征及其典型年环流差异
2023年
根据陕西省气候特征及地形,将陕西省分为关中、陕南和陕北3个子区,并定义了区域性霾日及持续性区域性霾事件.基于气象、环保及遥感资料,分析了陕西省区域性霾日及相应的气溶胶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陕西冬季各子区区域性霾日有显著差异,关中地区区域性霾日最多,平均每年冬季大于21 d,陕南地区为6 d,陕北地区大于1 d.关中每年冬季均会出现持续性区域性霾事件.关中区域性霾日区域平均风速普遍小于5 m·s^(-1),陕南区域性霾日区域平均风速普遍小于4 m·s^(-1).区域性霾日出现时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明显增大,部分地区大于0.9,关中、陕南和陕北出现区域性霾日时,区域平均空气质量指数(AQI)几乎均大于100.根据激光雷达探测数据,近地层500 m以下区域性霾日的平均消光系数是冬季平均值的2~3倍.关中出现区域性霾日的背景环流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正异常中心,乌拉尔山东部位势高度负异常和东亚地区正异常所组成的正位相斯堪的纳维亚环流型为主要特征,近地面存在东南风异常.相比2017年,2018年冬季偏强的东南风异常为陕西省区域性霾日增多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偏强东南风异常增强了陕西关中及其以南地区大气辐合,并且将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气溶胶输送到了陕西省.
黄鑫黄鑫刘慧敏董自鹏任琦刘慧巩远发李培荣祁春娟刘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